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原文及翻译)原创早安读书2020-02-17 18:17:37
郭熙《早春图》局部
五代北宋是中国山好技术网水画的全盛时期,而郭熙的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北宋画院中最成功的山水画大师之一,因受到宋神宗的赏识,担任翰林院待诏直长的要职,在宫廷画院中风光无限。
在中国美术史上,郭熙,李成和范宽被认为是北宋最重要的三位山水画家。区别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居多的唐朝,宋代以墨晕染深入用艺术的角度去创作写实主义的山水画。郭熙创造性的发扬了李成的画法,用细密专业的笔触展现并还原自然界中的极似真实的场景。
不同时代的山水画风格,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这篇文章将从《林泉高致》出发,谈谈郭熙的创作理念对我国山水画的影响。
《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产生于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不仅汇集了郭熙对绘画美学的感悟,还对自然美与山水画创作的相关问题做了很好的总结。为了提高绘画水平,郭熙不断汲取经验,更新汇总了一套绘画理论。
郭熙把中国山水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画家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一家一派,更不应该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景色,而应学会欣赏山水中美的精髓,并学会创造,这是和西方绘画中强调写实的画风不同。
这本书从境界,构图,精神涵养等方面深入探讨,尤其是他提出的“林泉之心”、“笔墨观”、 “三远”等一系列重要的山水画美学命题,让我国的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
① 关于“林泉之心”的理解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所谓的“林泉之心”简单来说就是摆脱世俗功利,用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山水,是一种审美的心胸。这其中的审美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画家亲临大自然,寄情于山水创作出属于自己审美标准的山水画,而另一种是欣赏者感受山水画传达的意境,愉悦心情。
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林泉之心”,这是一种从容不迫,庭看花开花落的心态。在画作中寻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精神的追求。郭熙认为“林泉之心”是一种“距离”,一种“我”与“物”的“距离”。如何处理“距离”中产生的矛盾,就需要一种进入“不即不离”的状态。审美自由让艺术创作自然而然的产生,从内心中展现对美的理解。
对于欣赏者来说,没有“林泉之心”就无法从一幅画作中得到满足。对于欣赏者来说,关键在于山水画的美和他们自身的生活“距离”的远近。只有欣赏者能够感受到画中的环境,用心去体会,自然之美才能被感知。
中国的山水画并不只好技术网是一幅自然风景画,画家要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观赏者则需要结合自身环境感悟。“林泉之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创作和欣赏的前提。
②关于“笔墨观”的理解
笔墨是中国绘画的独特手段,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笔墨中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古代用笔勾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随后水墨画开始逐渐出现盛行,墨法也随之应运而生。
宋代的各派的笔墨技法非常成熟,郭熙在前人的经验下,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山水画论,其中也离不开对笔墨的探讨。
关于用笔,郭熙主张从书法中汲取营养。中国画历来讲究笔势,而“势”指的则是节奏。如果把握不好运笔的节奏与变化,自然也表达不出中国画里的韵律。唐朝王维在《画山水决》中提到:“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随着古人对水墨画的重视,墨法运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郭熙提出“用笔不反为笔使,用墨不反为墨用”的理论,包含着如何传承古人笔墨的问题。郭熙的这句话中包含着如何传承古人笔墨的问题。他认为传承的笔墨画法不能只拘泥于过去,而需要创造,需要对前人的画法及画风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郭熙画笔大而粗,画出的山石线条粗细有别,用笔墨按照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晕染,自出机杼,独成风格。
② 关于“三远法”的理解
谈到《林泉高致》,后人讨论最多的就是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它为山水画构图提供了独具中国艺术魅力的取景原理。类似于西方透视学中的“仰视,俯视,平视”原理,“三远法”则对应为高远,深远,平远。
中国的山水画为平面成像,与西方绘画一样,都要应用透视学原理。不同于西方一般的自然风景画,中国传统山水画还延伸出了更多的内涵。
郭熙《幽谷图》局部
“三远法”中的"远”是人对山水空间形态的感觉,从他的作品《幽谷图》中可以看到雪后山谷的景色,以深远法布局,峡谷幽深,两边崖壁陡立。山上巨石嶙峋,突兀的耸立在山巅,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郭熙《早春图》
中国的山水画发扬传统绘画远近法灵活的特点,不拘泥于某一种透视角度,而是在“三远法”构图交替使用。《早春图》是郭熙的一幅代表作,它采用深远的意境加上高远的形式,让平远的构图有了不同角度的俯视。它不仅体现了郭熙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入的观察,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构图方法上对细节的处理。郭熙以两株松树为近景做了详细的刻画,与后面景色有着强烈的区分。其中的“三远法”不仅包括空间上的远,更阐释着意中之远。
郭熙通过“远”的审美感悟,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以大观小”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创作中,创造出山水画不同形式的意境美,营造出一个意蕴无穷的境界,使山水的形质直接通向虚无,由有限直接通向无限。这种“心灵之远”标示着人们所追求的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
宋代结束了汉唐的“尚武”之风,开启了文官治国的时代。郭熙生活的北宋中期,产出了许多绘画大师。郭熙凭借自己在绘画上的天赋和对艺术的创造力,进入北宋画院。他的《林泉高致》整合了自己对绘画美学的感悟并更新汇总了一套绘画理论,对中国山水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将技法与精神放在同一层面去体现,他让山水画不再停留在写实画当中,而是通过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创造,实现了艺术的个性之美。隐居山林的人可以自由享受山水,即使爱慕山水,如果没有观察实物的本领,也是画不好山水画的。即使我们在室内,也能把山水画画到极致,也能感悟到山水画背后蕴含的情怀,这才是世人喜爱山水画的原因。
参考文献:
《林泉之心缘情写意》黄永荣
《郭熙《早春图》的空间表现技法研究》黄好技术网杰
《宋代郭熙《早春图》中的隐形画理解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