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最有名的诗词)

  公元1074年,39岁的苏东坡,正值壮年,在杭州任职期满,自请调至密州。密州,即山东诸城。此地自古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直到苏轼的到来。伴随着苏东坡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密州从而名...

  公米1074年,39岁的苏东坡,正值壮年,在杭州任职期满,自请调至密州。密州,即山东诸城。此地自古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直到苏轼的到来。伴随着苏东坡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密州从而名扬天下。其中《江城子 · 密州出猎》算得上是首功之作。(文丨朱七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字里行间那个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苏东坡意气风发,奔放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而事实上,密州的苏轼是比较郁闷的。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艰苦了很多,也寂寞了许多。密州是一个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穷乡僻壤。

  于是,苏轼重读《庄子》,他满怀着现实的苦恼重温这些富有哲学的道理,心头常常涌起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快慰,时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就这样,苏轼从情绪的低潮中走了出来。抑郁的时候,种种不如意袭来的时候,他总会举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护卫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如果说杭州的诗情画意使苏轼的浪漫得以激发,那么密州强健彪悍、质朴无华的民风激发了他个性中雄浑豪迈、狂放不羁的特征。重读《庄子》,苏轼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面对并接纳密州的生活,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才有机会面世。也正是因为苏轼的驻足和他的诗词,千年后的诸城,感觉每个角落都洋溢着他的气息。

  那一年,苏轼到密州为官,本意是想离弟弟苏辙近一些。因为苏辙当时正在济南任职。做出这个决定时,苏东坡可能觉得济南和密州同在山东境内,只是咫尺之遥的距离,两兄弟见个面应该不是问题。

  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只有四、五百里距离,苏轼在密州的两年竟没有和弟弟见上一面。于是,在中秋之时,皓月当空,苏轼想起分别七年的弟弟,不禁心潮起伏,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问世,至今仍被传唱。

  苏轼赴任密州父母官,对于他,可能只是漂泊沉浮中平平常常的一次经历,而在密州的历史上,却是千载难逢的一种幸运。他在杭州时曾经赈济灾民,后来在徐州也赶上黄河决口,来到密州面对的更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

  那年的12月3日,北方最为萧瑟的季节,苏轼一行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密州。刚一落脚,他还来不及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便凭借文人的良知,一边将实际情况写成奏章,呼吁朝廷减免赋税,一边组织百姓生产救灾,并拨出库粮,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此时的苏轼,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朝廷命官,全然没有才子的倨傲和诗人的浪漫。

  现在,我们追随当年苏轼的足迹,走一走先生走过的路,读一读先生写在密州的文字,感受先生当年的心情和心境,体验一番苏轼的密州人生。

  1075年,密州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老百姓几近绝望。苏轼决定去常山祈雨,当然雨有时求得,有时求不得,所以偶有祈雨成功,苏轼就兴奋莫名,这才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就如同少年郎一样骑上马去常山打猎,在吹笛击鼓的欢呼中,在扺掌顿足的呐喊中,威武雄壮,豪情满怀,像当年孙权射虎那样壮心不已,大显身手。

  但他空有一腔热血,却一直不被朝廷重用,自然就有了不能为国效力的怅惘。但内心里,还是暗暗期待着朝廷的召唤,将挽弓如满月,时刻准备着“西北望射天狼”。有了这样的心境和志向,《江城子·密州出猎》横空出世也是自然,这也是苏轼颇为得意的作品之一。

  苏轼祈雨的常山,在诸城市南二十里处,站在山顶,似乎还听得见千年前的猎猎风声、嘶嘶马鸣,看得见锦帽貂裘的苏轼宝刀未老挽弓射雕的英气……

  常山,山不高,也无名,是一座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山,但因为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打猎,便平添了豪迈的气概,现已成了一座文化名山。山下修建了万佛园,上山的路也修建得宽阔、平坦,既有绕了远的坡路,也有直上直下的台阶路,且免费游览,已成为周边村民、城里居民晨练、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我一路爬行,我心中默诵着苏轼的名作,词中好像有一种让人心灵长翅膀的东西,透出一种豪放进取的精神,心中一股豪气在涌动。想必当时,苏轼也是这样的心境,所以,到了后来,即便接二连三失去亲人,屡经贬谪,却依然没有被打倒,那些磨难和不幸反而造就了苏轼一颗强大的内心和自信,生发出一股铁板铜弦的豪情和勇气,他才会在又一次被贬黄州时,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之词。同时,他也把那个时代看透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是很好的独白。

  除了祈雨、打猎,苏轼在密州,还经常深入村落,广泛交友。“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都是他的好朋友。他的《蝶恋花·密州上米》写道:“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短短两年,苏轼走遍了密州的山山水水。马耳山、九仙山、常山都留有他的足迹。还有楚汉相争时,韩信与龙且大战潍水的潍河。他所到达的地方,都留有他的诗词。一些较平常的山水,一经他题咏,便有了文化精气。他在超然台上写的那首《望江南·超然台作》把密州写得很美:“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还有一首词,他竟然写了三个密州景物:“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可见,苏轼是多么喜欢密州,已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直到现在,诸城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谈起苏轼这些诗词,无不为诸城的美景而骄傲。更可贵的是,这些美景依然存在,并且各有特色,都是旅游休憩的好所在。

  • 发表于 2021-04-11 11:09
  • 阅读 ( 249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帆天锄禾
帆天锄禾

69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