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者近乎勇(知耻而后勇是什么意思)
据近期媒体消息,白宫发言人说川普要判断大选是否公正,说明川普已经为落选、而且赖着不走开始做准备了。赖着的原因很简单:赖四年就不用坐牢。安姆赫斯特大学教授已经写了一本书,把川普赖在白宫不让位的可能性都预料得一清二楚,象电影剧本一样。如果川普以判断选举不公正而赖在白宫不让位,美国将出现内战以来最大政治危机—宪法危机,美宪法只防君子不防小人,一旦有人赖着不走,就超级麻烦。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他律,是对公共范围领域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西方大多数国家中平稳运行上百年,自有其可取之处。比如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管理就首先需要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管理、指导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及其一切相关社会活动。这个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是整个团体中所有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凡事有惯例就有特例,一旦碰到终极无赖、视规则为无物的小人,纯粹的依法治国模式还真拿他没办法,总不能都跟小人一般见识,比下限胡搅蛮缠、胡思乱咬、起内讧打内战吧,这事洛佩希和希拉里深有体会,精明算计如特朗普者也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滴!正如媒体所言“美宪法只防君子不防小人,一旦有人赖着不走,就超级麻烦”,这是超级大实话,更是法家他律自古以来的所遭遇的瓶颈。
众所周知,任何法律都是人制定的,因此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法律本身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需要根据新情况不断地进行补充改进和完善细化。在这个正常的补充完善过程中,就会有少部分人无意识逃脱法律的管辖和制裁,甚至是刻意的投机钻营、有意识的钻法律的空子。甚至于制法者、执法者也有主动知法犯法、徇私枉法,在具体执法过程中选择性执法、挟好技术网私报复、夹带私货,这就是那剩余的20%中阴性的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法家力有不殆的地方,纯粹的法家存在结构性的漏洞和缺陷。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上升一个层级,进入儒家道德约束的管理之道。儒家主张德治,强调自律,强调恩泽、教化、感染,以人为本;提倡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恪守中庸,防止“过”和“不及”两个极端,把握好“度”,做到节用有度、任废有度、赏罚有度、褒贬有度;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注意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和睦,又反对无原则的苟同与同流合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强调为政在人,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倡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实践天道是有层次的,作为有理性的人类,履行法定的义务,要照合约去做,讲话要算数,一切要合法,这些其实都是最基本的履道。但如果仅仅以一切要合法为基准,那人类很快就无耻了----只要合法,不凭良心,我怕什么?只要不违法,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那就是不凭良心!凡是做了合法或者说不违法的事还被众好技术网人所骂的,就表示不合理,这个时候还理直气壮、气焰嚣张,那就是无耻之徒。面对这种情况儒家在《礼记中庸》提出了补充的解决办法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知耻是知道自己的过错,如果不知道自己过错,就等于不知耻;甚至自己有过错,明知还故犯,这就是无耻了。知耻就接近于勇敢,一个人不是说能够跟别人打斗,打赢别人才叫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是能够跟自己的毛病习气格斗,能够打赢自己的毛病习气,控制得住习气,改过自新,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因此儒家推崇在一切合法这个基本层次上再提高一点,就是一切的人伦日用都是精神合理的表现,像礼仪、礼器、礼貌、礼制,这些都使得人更像人样。因此中国的儒家就在法家他律的基础上提出小人与君子的观念,天理与良心的说法,劝诫人们要有克己复礼的自律性担当和天下为公的责任感。所以在中国人遇到法律力有不殆的地方时,就会想到或者要求大家做事要凭 “天地良心”,否则就会“天理难容”,尽最大努力和最大善意用儒家的道德约束劝诫和激励人们“知耻而后勇”。
所以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在《道德经》中说明了法儒道三级递增最佳管理模式:法家他律做基层,以恶制恶行霸道,儒家自律做中层,扬善止恶行圣道,道家自性做高层,倚天除恶行王道。一个人一旦自私自利,肆意妄为,狂妄自大到法家规章制度管不了,儒家知耻而后勇管不住的地步,就只能用道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顺势而为,替天行道的大自然终极法则进行裁决,也就是我们老百姓通常讲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
老子在《道德经》中大概把政治分为两个类型和五个层次。两个类型即无为和有为。无为的类型包括道和德;有为的类型包括仁、义、礼。五个层次即道、德、仁、义、礼,其中德(德只是指上德,不是下德)和仁是这五个层次中最高的标准。“失道而后德”说的是失道则沦为下德,那就与上仁相差无几了:“失德而后仁”说的是离开了无为的类型才有了仁。仁属于有为的范畴,而“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说的是在有为的范围内所显示出来的不同层次。统观德、仁、义、礼这几个层次,只有上德属于客观行为,能达到“道德合一”,其他都属于主观行为。在老子看来,人的心灵品质可以分成道、德、仁、义、礼等诸多品级,在诸多品级中,道的品级最高,德、仁、义、礼,则等而下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换句话说就是:知礼方能晓义,晓义方能知仁,知仁方能不失德,不失德方能上德,上德近乎于道,通俗地讲就是做好了基层的法家,才能逐渐进入中层的儒家,做好了中层的儒家,也才能逐渐进入高层的道家。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婴幼儿阶段只能教育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礼仪规范,以使其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健康快乐的成长,及至中青年阶好技术网段生活阅历逐渐丰富,则要加强自律担当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为,法家和儒家的条件都完备后才有机会进入道家“随身所欲而不逾矩”的自性境界,但此种情形不常有,生而不凡并机缘巧合之下才有可能。公司的管理之道亦是如此,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假如一个公司连最基本的规则和流程都不健全,或者说形同虚设,就开始盲目的追求或者标榜德治、人性化管理,其结果就如同镜花水月,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长久,不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