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店,18亿米销售额。产品不是自己生产,店铺大部分是加盟,物流是第三方,哎呀呀凭何崛起?2010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为456.06亿米,有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全国70%的饰品、占全国50%的胶带……然而全球消费者却找不到“义乌牌”。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将这种困境总结为“6+1”理论:“1”指的是“产品制造”;“6”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物流管理、批发与终端零售”,中国企业占“1”缺“6”,等于将产业链价值的90%拱手让人。
中信大厦,里面入驻的都是英特尔、日立、安利、上海李奥贝纳等世界500强跨国名企或领事馆。几年前,开着10米小店的叶国富也许只能把它当成景观看待,而今,他却端坐在这里接待从全国各地络绎不绝而来的加盟商。
越是鱼龙混杂的行业,越是诸侯割据的领域,越有可能“乱世出英雄”。在大多数成熟但却混乱的传统产业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和终端零售”等6个“1”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如何才能将这6个“1”有机地整合起来。
叶国富接着解释说:“什么样才能让女孩漂亮?至少要做到‘每周上新货'',使他们能不断地变换造型;’方便‘就是得让消费者随处可见,而不是想买却找不到店,那么至少得3000家店;’引领‘则是指能创造潮流,大部分女孩是从众的,我们将在2016年达到10000家店,那时我们的产品就能在全国掀起一股潮流。”
首先我们就看哎呀呀如何能做到“快”,快到每月能上400款新品的。在饰品业,上新品的速度一直考验着企业的终端响应能力,因为企业有新货要推出,通常还得看加盟商愿意接受与否,以及接受多少量。新品市场接受度这么高,说明他们的判断够“准”。那么“准”的依据是什么?特别是当每月需要400款新品,款款都准,谈何容易?相马不如赛马,没有人能每次都看准流行趋势,但是我们如果从4000款流行产品中,筛选出400款,成功率就会很高。“准”之后得够“狠”,才能不断吊足消费者的胃口。除了赛马制选新品,还有淘汰制。有上就有下,哎呀呀执行严格的下架制度,每7天低于4万个采购量的产品就会被淘汰,售完即止。
2006年,哎呀呀店铺数量达到400家,开始有了逐鹿中原的底气。此后,品牌影响力和加盟店的口碑效应几何级传播,2007年哎呀呀店铺数量接近千家,零售总额达5.6亿米,业绩增长了200%!
79736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