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来就是想看看老街坊,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
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的老街坊们,至今难忘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2014年2月25日,好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老城改造,走进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大杂院。
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雨儿胡同29号、30号大杂院,到庄宝等4户居民家里察看,嘘寒问暖。
“总书记那天中午来的,就跟亲戚串门一样,没有一点架子,特别亲切。”回忆起总书记和自己一家人拉家常的情景,60多岁的老街坊庄宝仍激动难抑,“我和总书记聊起小时候的劈柴、烧煤球,冬天在大院的水缸里接水。总书记说,自己也有同感。”
总书记走出庄宝家的门,30号院老住户李淑兰拿起相机给总书记和街坊们拍了几张照片。“总书记问我,你们家的煤气到哪儿换,我当时就想,总书记连这么小的事儿都关心。”
“走访4户居民时,总书记关切询问他们工作怎么样、收入有多少、做饭烧什么、取暖怎么办、上厕所远不远、对改善现在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愿望。”总书记在雨儿胡同调研,时任福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娜全程陪同,“总书记对老街坊们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来改善你们的居住环境。”
推开雨儿胡同30号院朱红色的大门,眼前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院子,庄宝、李淑兰都快认不出来了——
私搭乱建不见了,院落恢复成传统规制,显得格外敞亮;南中北三排老旧平房焕然一新,重现青砖灰瓦的古朴风貌;居民外迁腾退后的8间房子,被改造成“槐香客厅”“议商暖阁”“文馨书馆”等社区公共空间。
“庄宝哥、淑兰姐回来了!”冀红、李长林等老街坊喜出望外,赶紧把两位外迁的老街坊迎进“槐香客厅”。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浓浓的饺子香,伴着欢声笑语,在院儿里氤氲开来。
“老街坊们过得怎么样,始终是好总书记心里的牵挂。”庄宝说,“如果能再见到总书记,最想告诉总书记的是,党和阅批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城区改造提速了,越来越多的胡同回归老味道,越来越多的老街坊过上新生活!”
绘出梦圆安居的幸福图景
“我是30号院第一拨儿搬走的。搬走当然舍不得,可谁都想过好日子不是?”李淑兰说,“我们家那两间平房,屋内老是见不着阳光,一到雨天就漏水。”
全长343米的雨儿胡同,是老北京的大杂院区,人口密度大,人均居住面积小,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30号院是公房院,总面积300平方米,一度挤住着14户居民。庄宝说:“我在这个院里住了60年,尝遍了酸甜苦辣,一直有个梦想——搬住楼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4年2月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好总书记对历史风貌保护、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就是要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解决好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一项项老城区改造行动在北京、在全国深入实施。
东城区2015年开始在南锣鼓巷地区雨儿胡同等4条胡同实施修缮整治试点项目。“在这个试点项目中,东城区创新‘申请式腾退’和‘申请式改善’模式,居民可以选择外迁住进现代化小区的楼房,也可以选择继续留住,‘去’和‘留’由居民自己决定。”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莉莉说,雨儿胡同申请腾退比例达到近六成。
作为头一拨儿外迁居民,李淑兰选了2016年6月6日这个日子,搬进了奥森公园边上的城锦苑小区。一年后,庄宝一家也搬到这里。两居室南北通透,阳光洒满卧室,也洒进李淑兰的心里:“现在生活充满阳光!”
一幅幅“梦圆安居”的幸福图景,正在全国壮阔铺展:2019年、2020年约1043万户城镇居民的老房子焕发新颜,未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及上亿居民。“十三五”期间,全国约5000万居民从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
将满足居民意愿贯穿始终,把关心做到家
“这次修缮,将平房生活的诸多不便——做饭、洗澡、如厕、采光、晾晒等都解决了,把关心做到位了,心里特舒坦!”70岁的崇宝才一家是30号院仍留住的两户人家之一。老人特意领着我们看厨房、卫生间,“从房里出来,走几步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