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进行了抗美援朝的作战,面对强大的对手,志愿军没有一丝的畏惧,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不幸牺牲,甚至连尸骸都没有找到。从2013年开始,中韩两国就达成了将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每年的清明节前,都会有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国,今年第七批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也将从韩国回到祖国。接下来,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将从韩国回到祖国,此次从韩国共迎回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
当地时间26日中午,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驻韩使馆以及韩国国防部等中韩双方工作人员参加装殓仪式。27日,中国空军专机将搭载此次交接的烈士遗骸返回中国。
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是2014年第一批(437位)之后近年来韩方单年度发掘及向中方交接最多的一次。
中韩两国根据相关协议从2014年开始,每年由韩方将在韩国境内发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整理鉴定后移交中方。2014年至2019年共有6批次共599位烈士遗骸得以回归祖国。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七次交接。
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为什么在韩国
半个多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踏上抗美援朝战场,多次攻入现韩国境内作战,有些人从此魂断异国,埋骨他乡。
2014年,据韩国方面介绍,这些烈士都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战斗最为激烈的江原道横城、铁原、洪川以及京畿道涟川、加平等地牺牲的。
扩展资料:抗美援朝战争攻入三八线三大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又被“联合国军” 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 “联合国军”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
2013年,中韩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自2013年6月起,中韩双方进行了坦诚会商。2013年底,中韩双方就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问题达成共识。
韩国国防部表示,如果在发掘韩国阵亡将士时发现新的志愿军烈士遗骸,韩方将按照相同的程序定期向中方归还。
战争会被遗忘,但英雄应该被永远铭记!
很多人并不清楚,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也许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哪次战争,出现过如此悬殊而震撼人心的数字:
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方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而我志愿军仅有12门山炮;美军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我志愿军主力三十八军只有汽车100辆,二十七军则只有45辆。
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只有一个高炮团,雷达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志愿军艰苦奋战。这些在朝鲜战场上连一把炒面都吃不上,却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这些在-40℃冰天雪地靠着单衣薄裤作战的战士,硬是把美军打到了谈判桌上。
那些给美军印象深刻的“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尖利刺耳的哨子声”,那种奋勇拼杀、排山倒海之势,那样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志愿军精神,被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老兵们回忆这场战争:“稍微身体差一点的战士,个别都冻死了,天气就是这么冷!”
但他们说:“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过日本人的烧杀抢掠,我们到朝鲜,尤其是它的北部地区一看,我们就下决心,这样的惨状绝对不要再在我们的祖国出现。所以我们就是死,也要把敌人顶回去!”
他们说:“和平谁不希望啊!哪有人是愿意打仗的,这么残酷,老死人,我们也想好好的生产,可敌人不让我们安稳,既然不让,那我们就干吧!干就要牺牲!”
他们不是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而是无法后退一步,因为背后,就是祖国!
自2014年,每年的清明节前,都会有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回国。而在国内,这些志愿军烈士的亲人也始终在寻找着他们的下落。
战争会被遗忘,但英雄应该被永远铭记!
归葬地点
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共安葬着百余位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米、杨连弟等,也都安葬于此。
1953年2月26日,孙占米、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从当年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3月6日灵柩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下葬。
陵园扩建
2014年3月27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闭园,谢绝参观祭拜。为了让“回家的烈士们”身后有一个“安宁之所”,沈阳正在加紧做着方方面面的工作,扩陵园、修广场、建英名墙、扩大纪念馆。
为了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家,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将进行一系列的改扩建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建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广场。
按照规划方案,将在现陵园烈士纪念碑中轴线以北160米处,建设直径约60米、深3.6米的下沉式建筑风格纪念广场,广场上修建镌刻着约21万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姓名的“英名墙”。下沉式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由烈士英名墙、主题雕塑等米素组成。主题雕塑造型取自喜马拉雅山,寓意英雄如山;山上的白鸽浮雕,是信鸽象征着对回归家园的祈盼,也是和平鸽,象征对和平的祈盼。
另外,还要修建可安葬90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设施,除此次安葬437位,其余是预留。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 常州老兵忆峥嵘:战时保家卫国 退役服务社区
“制空权在敌人手里,飞机随时随地在头顶追着我们,怎么办呢?我们的汽车司机,还有押运的部队,只能一面走,一面躲……”年过八十的两位老人雷树华和钱策群,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近日,两位老人在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给孩子们讲述自己参军百度、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
1933年出生的雷树华,于1951年7月入伍,1951年10月到达朝鲜,期间担任炮兵,多次经历枪林弹雨,浴血奋战,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说起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已经87岁高龄的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说,当时的自己身手敏捷,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1953年7月停战后,雷树华于1953年12月回国。
钱策群于1951年1月入伍,时年16岁。如今,已经85岁的钱策群,抚摸着那枚参加抗美援朝时获得的和平纪念章,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当年入伍后,钱策群在南京第三军械学校学习了一年,毕业后第二个月就奔赴朝鲜战场,作为技术员,钱策群负责军械供、管、修工作。当时战事紧张,送弹药人员紧缺,钱策群自告奋勇向前线输送弹药三个多月。1953年7月起,在朝鲜驻守备战,1958年4月撤回吉林省,1972年7月回到常州。
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退役后,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党员活动,热心社区志愿服务,弘扬正能量。雷树华、钱策群如今都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依然关心时事。两位老人都说,如今,国家繁荣强盛,作为老兵,他们更感自豪和幸福。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