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师(人为什么要尊敬老师)你没有看错,中国这个以尊师重道为传统的文化大国是没有教师节这个概念的
有那么一个人,
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校园;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里,他从未缺席;
他或许曾让你罚站,
还让你叫家长,甚至痛骂过你,
但也是他为你答疑解惑。
他,就是老师。
这样的时光仿佛还在昨日
又到一年教师节,很多同学都会给老师送一份礼物,感谢师恩。但不知怎地,近年来,教师节竟成了“教师劫”!家长攀比送礼,老师们不愿收礼背骂名,心理负担重。这不禁让人怀念起古代,那时候的教师都是怎样“渡劫”的?
中国古代没有教师节
你没有看错,中国这个以尊师重道为传统的文化大国是没有教师节这个概念的,现在过的9月10日教师节是法定教师节。what?难道以前我们听的尊师的历史小故事都是假鸡汤?错,我们是没有固定的教师节,但尊师的传统是刻进古人骨子里的。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古代,光是对教师的称谓就有不下十种,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而古代教师的节日在一年里也远远不止一个。即使朝代更迭,教师的节日雷打不动地有三个: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教师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比法定教师节还要久。
古代老师过节更费劲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天地君亲师,“师”的地位仅次于至亲,是要行跪拜大礼的。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俗语。
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的孔门弟子读《论语》
古代教师的地位这么高,过个节却老费劲了!有着极为繁复严苛的礼仪制度。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皇帝会率领众文武官员前去祭拜孔子,各个地方的文人雅士也会自发相约去拜祭,还会编排特有的祭孔歌舞和祭奠歌辞。
而比起送花,古人送礼的姿势那才真是花样百出。
在汉、晋时期,孔子诞辰这天的教师节,皇帝要起带头作用,除了带着文武百官去孔庙祭奠,还要拿出公费请学府的老师们吃顿大餐。
皇城根下的老师吃嘛嘛香了,地方旮旯里的老师咋整?别方,地方官会按照当地老师名单挨个送去干肉。
人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而感激师恩的同学更是各显神通:有送芹菜的,暗戳戳地向老师表决心: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有送莲子的,表示:老师,您辛苦啦,我懂你;还有送红豆、枣子、桂圆等,向老师表志向:我一定会考上清华北大!不辜负老师的栽培。看来,古代学生们送礼是意义重于形式,既表志向谢师恩,又不铺张,现代人还不赶快拿个小本本记下来。
求关注,还有这种骚操作?
比起现在家长们担心自家孩子不被老师重视,拼命送礼求关注,古人为了求老师关注搞事情,那才叫一个骚字了得。
在古代,一个国家就几个学校,想拜个师读个书,简直比登天还难!若真是有幸遇到名师……
钟隐:别拦着我,我要去给偶像当仆人
现代的追星女孩,为了引起偶像注意,又是送礼物,又是接机的,可是这些方法却一点用也没有。看看南唐时期的著名画家钟隐,为了能够让偶像收自己为徒,不惜走后门到偶像家当仆人。
钟隐求学
钟隐这个人,是个典型的学霸。不管是谁,只要有本事,钟隐就要向他学习。他家里很有钱,为了学好画,前前后后请了好几个老师,学到了不少画画技巧。可是,学霸岂是这么容易满足的?
有一次,他听说在嘉兴县城,有一位画花鸟的非常出名的画师,叫郭乾晖。他那花鸟画得……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尤其是画鹰鸷雀鹞,简直跟活的一个样,于是钟隐决定拜他为师。
可是郭乾晖这个人,生怕别人把他的技法学走。他画画的时候,都躲着别人,根本不让人看。钟隐听说以后心想: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钟隐听说郭家里要找一个佣人。于是就托人,让自己郭家去当了佣人。
钟隐来到郭家后,起早睡晚、端水送饭,样样都干。一有机会,他就偷看郭乾晖画画,从中揣摩郭乾晖画画的技法。俗话说,纸包不住火,钟隐的身份终于暴露了。然而郭乾晖听到这事以后,不光没怪他,还非常感动。
这天,他把钟隐叫到跟前,深情地说:“你为了学画,竟来给我当仆人,天下像你这样好学的青年真是少见啊!我决定了,我要把我所有的本事全都教给你。”
王艮:我才不会按套路出牌
钟隐的求师之路始于崇拜,而王艮则是因为不屑。谁说拜师就得毕恭毕敬?俗气!让泰州文化圈资深大V告诉你,自己是如何拿下王阳明的。
王艮二十九岁时就号称自己悟道了,而此时,他不过读了四年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本人是坚信不疑的。从此,王艮就开始了他的巡回演出,每天给人普及他的学说。
王守仁画像
而当年的王守仁,虽说刚刚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立了大功,但他为人低调,所以名声自然是比不上王艮的。对于王艮,他似乎听人说过其学说同自己的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并没有放在心上。而王艮对王守仁却是在意得很,唯恐王守仁“以学术误天下”,风风火火地从泰州赶往南昌。
王艮对王阳明是充满不屑的,一见面就给了他个下马威。据说王艮当初到南昌城时,穿着自制的古服,cos成孔圣人模样,惹得围观的人纷至沓来,以致一时交通堵塞。
可王阳明岂是无能之辈?几个回合的辩论之后,王艮哑口无言,于是跪拜在王阳明面前,口称老师。
回到馆舍,王艮反复思考论辩过程,又觉得不能信服,第二天去见王阳明说:“我昨天拜师太草率了!我不服,要与你再次进行论辩。”王阳明高兴地说:“好啊!有疑问就是有疑问,可相信才相信,不无原则地盲从,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这样,两人又反反复复地辩论,对一些问题穷根究底。
终于,王艮从内心里对王阳明的见识十分佩服,又重新走下座位,纳头跪拜,再次行弟子之礼。王阳明感慨地对弟子们说:“当年我在抓住叛乱的宁王朱宸濠时,内心连一丝波动也没有,今天却因为这个人而感动了。”
朱震亨:我感动天感动地,还怕感动不了你?
传统拜师方法一定不管用?NoNoNo……不会像王艮那样搞事情,那不妨试试朱震亨的方法。
朱震亨是米代著名的医生,医术高明,人称“朱半仙”。他的从医梦,起源于母亲的病逝。然而那时,他都已经三十多岁了。为了学医,他一路南下,先后来到苏州、宣城、镇江、南京等,但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老师。
朱震亨拜师
后来朱震亨听人说,杭州罗知悌医术了得,便立即启程前往杭州。但是,想跟大佬学习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第一天求见,他只收到两个字:不见。如果你以为朱震亨就这样卷铺盖卷回家那就错了,第二天他又来,还是那两个字:不见。如此跑了十多天之后,给罗知悌家看大门的都怕了他了,可他还是每天准时来打卡。
皇天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罗家大门终于肯向朱震亨敞开了。有了罗知悌的调教,朱震亨的医术进步飞快,这才成了人们口中叫的“朱半仙”。
古人费劲心机地求关注,看似低到了尘埃里,实则他们中很多人就是因为遇到了对的老师,才有后来的成就。令狐楚之于李商隐、欧阳修之于苏轼、苏轼之于黄庭坚……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