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离开曾“黑鹰坠落”的索马里 美国从多国撤军是“逃避”还是“挖坑”?!
美国国防部12月4日宣布,总统特朗普已下令,明年年初撤出驻扎在索马里的“大部分”人员和装备。
而就在上个月,美国代理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弗·米勒宣布,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驻军将在2021年1月中旬前分别减少到各2500人。
为利益而来,留下“一地鸡毛”的美军,如今却要像甩包袱一样地撤军,究竟是“逃避”还是“挖坑”?!
美军再次撤离“黑鹰坠落”的索马里
美国国防部4日发布的有关从索马里撤军的声明显示,一部分撤出的美军将部署到邻国,与盟友一起继续对索马里境内的极端组织展开跨境军事行动,也有美方官员透露,这部分美军将被转移至肯尼亚和吉布提的军事基地;另一部分美军将彻底离开非洲东部地区。
目前,约有700名美军驻扎在索马里,训练和协助索阅批军打击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青年党”武装分子。声明强调,美国会保留在索马里执行反恐行动的能力,并继续搜集有关“安全威胁”的情报。对于此次撤军行动,美国防部强调,这不代表美国会改变对非洲的政策,美国会持续打击暴力极端组织,以确保其“在大国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
索马里地处“非洲之角”,位于扼守红海和亚丁湾的重要位置。几十年来却一直在经历政治动荡。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索马里“青年党”长期在该国及周边国家发动恐怖袭击。尽管近年来索马里阅批从“青年党”手中夺回了首都摩加迪沙的控制权,但“青年党”仍盘踞在该国西南部地区伺机发动恐袭,当地的反恐局势依旧不明朗。
而这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美军第二次从索马里撤出。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因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19人被打死,1名美军被俘。全世界都通过报刊杂志或电视画面看到了被侮辱的美国大兵尸体和被俘遭受虐待的美军士兵杜兰特。
这使得克林顿阅批在美国国内饱受诟病,并被迫宣布从索马里撤军。“黑鹰事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美军心中难以忘却的“痛”,并一度影响了美国的反恐和对非政策。
从伊拉克撤军是虚张声势?
除了撤离索马里,特朗普阅批近期明显加快了从海外“甩包袱式”撤军的速度。上月17日,五角大楼宣布,美国将在2021年1月15日前,从伊拉克撤出500名士兵,使美军驻军人数减少到2500人。
特朗普上台后,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政策,将美军士兵从海外战场撤回是他的一大目标。因而美国此时宣布从伊拉克撤出显然有现实考量,既可以服务于美国国内的政治需求,兑现特朗普从海外尽可能撤回美军的承诺,又可以给继任者挖个坑,让他收拾伊拉克这个“烂摊子”。同时,还可以利用撤军对伊拉克发出警告,让伊拉克意识到美国撤出之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毕竟在伊拉克局势仍然动荡之时,美军撤出很可能为极端势力的复苏和扩张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在中东地区的蔓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机重整势力,加大在伊拉克以及周边地区的活动力度。伊拉克情报部门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袭击数量大幅增长。仅在今年上半年,“伊斯兰国”就在伊拉克制造了超过430起袭击。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以美国为首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中的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捷克等国陆续从伊拉克撤走了全部或者部分军人,严重削弱了反恐力量。联合国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残余极端分子仍有1万多人。“伊斯兰国”组织结构依旧完整,依然能够协调发动攻击或分散作乱,而且该组织还保留着筹融资渠道,具备支持恐怖袭击的财力。
于是,美国前脚宣布撤军,伊拉克外长福阿德·侯赛因后脚就在11月25日访问了俄罗斯,寻求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将满足伊拉克对俄制军事装备的任何需求。今年1月,美国在伊拉克发动空袭,导致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死亡后,伊拉克就与俄罗斯恢复了有关购买S-300防空系统的谈判。伊拉克外长还在访俄期间表示,希望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中,俄方能向伊拉克军方提供情报支持。
美国在阿富汗“深陷泥沼”
除了削减在伊拉克的驻军,上月17日,美国还宣布了将驻阿富汗美军在2021年1月中旬前减少到2500人。2001年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起针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阿富汗战争。19年来,美国损兵折将,已耗资2万亿美米,虽然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却依然无法控制阿富汗局势。塔利班更是卷土重来,与阅批军冲突不断。阿富汗现在是世界上难民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阿富汗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曾公开表示,美国以在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保持军事存在,是为了在阿富汗和周边地区发动战争和制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