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如今是很潮流的一个词,很多年轻人都在炒鞋,但炒鞋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近日,一名90后因炒鞋欠款千万债款,那么,90后鞋商炒鞋欠款千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人炒鞋?下面友谊长存小编就来说说。
7月中旬,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鞋商被曝欠款一千万“跑路”,后被派出所拘留一个月。
近日“刘饼干”露面复出,并连续以视频直播的方式表示要用做潮流服装的形式还款。
“鞋圈很流行一句话是,你的钱呢?拿货了。货呢?卖掉了。卖掉的钱呢?拿货了。最后的结果是,手里只剩下鞋,鞋越来越少,越来越贵。”
“我想对所有鞋友尤其是年轻鞋友说的话是,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拿自己的青春去赌博。”
1、有需求就有市场
近年来,人们手里的可支配收入增加,90后的年轻人也都开始工作成为了消费主体。他们舍得给自己热爱的事物投资,买买买绝不含糊,甚至还出现了剁手党这类“购物狂”。其中有部分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喜爱潮牌潮鞋,每天花大量时间关注圈内动态,在群组里讨论出了什么新款,关注明星们上镜时穿了什么,也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自己心仪的球鞋。
2、市场火爆球鞋厂家推波助澜
耐克、阿迪达斯等厂家为了保持球鞋市场的繁荣,采取了明星效应与饥饿营销的套路。通过明星代言,发行少量限定款,抽签等方式营造出稀缺感,让买家觉得物有所值。
3、炒鞋市场极其暴利
市场火爆造就的结果就是抢到就是赚到。
中间商们通过官方渠道抢鞋,从散户手中大量扫货,提拉价格左右市场,使普通消费者购买无门,加剧供求不平衡,最终形成垄断,加价导手卖给消费者。
普通点的鞋差不多能有一倍的回报,如果是数量极其稀少的限定款甚至可炒至数倍数十倍。面对如此丰厚的利润率,炒鞋的行当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随着资本大举进入,球鞋市场逐渐从小众市场沦为投机者的乐土。网民认为,“炒鞋”投机风险不可小觑,有关部门的风险提示向越刮越盛的“炒鞋”之风亮出“黄牌”,既有利于防范金融市场新风险,也给包括“炒鞋客”敲响警钟。
有网民指出,“炒鞋”几乎照搬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模式,向证券化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买卖双方自行判断球鞋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溢价,力求在高抛低吸中寻求收益,而交易平台则从中赚取9%左右的手续费,资本和平台都瞄准了球鞋潮流市场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前景和利润空间。随着杠杆资金的流入和交易量的攀升,“炒鞋”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大。
网民“李勤余”表示,“炒鞋”炒的并不是鞋,而是一种变了形的“期货”,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行为。球鞋终究只是批量化的产物,不管再怎么饥饿营销,也不可能为它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稀缺性。资本总在“热炒”中借机牟取暴利,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疯狂过后“接盘侠”的欲哭无泪,不过旦夕之间。
网民“许诺”表示,许多潮牌球鞋行情的炒作价格,事实上偏离了价值属性,又因杠杆资金入场,积累了巨大的风险。炒鞋行情若不加以监管,将来或有更多的机构以电商创业、互联网创业的名义开办球鞋转售平台,但实际上提供类证券的交易。
网民“胡尔义”认为,本次央行上海分行发布警示,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有利于防止炒鞋乱象蔓延。有网民建议,面对扭曲的参与者心态和行为,不能小觑,正如风险警示一样,更多监管部门不妨适时介入。
以上就是有关90后鞋商炒鞋欠款千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人炒鞋的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