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002069,SZ)扇贝再次死亡。近日来,这一事件已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热门新闻。
獐子岛在11月11日晚披露公司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的消息后,深交所火速下达关注函。“獐子岛扇贝去哪了”的剧目再次上演。
而獐子岛在11月13日晚回复关注函称,由于相关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尚未能获知导致本次虾夷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的具体原因。更严重的是,獐子岛认为,部分海域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但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核销的具体金额并不能确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獐子岛的本次抽测时间并未按照公司的《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进行。公司方面表示,上述规定正处于调整期。
近年业绩涉嫌财务造假
扇贝去哪了?扇贝死了吗?近年来,昔日的“水产第一股”獐子岛始终被上述问题所困扰,这也不断加剧资本市场对它的猜疑。
根据獐子岛11月13日晚的回复函,公司在发现底播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后,提取了浮标及海底潜标等相关环境监测数据,水产专家到现场调取了水样及死亡贝样品,相关分析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但截至本公告日,尚未能获知导致本次虾夷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的具体原因。
獐子岛还称,这次事件对公司的业绩的影响也不确定。回复公告显示,公司的抽测及数据汇总工作尚在进行中,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但因部分海域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暂时无法判断此次底播虾夷扇贝死亡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核销的具体金额,以及对于公司2019年度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
扇贝死亡原因不明,对业绩影响不明,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獐子岛的回应内容无疑加重了外界的担忧。
而梳理公司近年来的经营情况,这一事件的发展方向却似曾相识。
2014年10月末,獐子岛曾披露称,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进而对数百亩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进行核销处理和计提存货减值。受此影响,獐子岛同年亏损近12亿米。公司最终调查显示,造成“扇贝跑路”事件的罪魁祸事为“冷水团”自然灾害。
该次灾害后,獐子岛业绩一蹶不振。而在2018年初,类似的故事再次上演。在对2017年度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工作过程中,獐子岛发现部分养殖海域虾夷扇贝死亡严重,同年公司亏损超7亿米。对此,獐子岛给出的调查结果是,饵料不足导致扇贝被饿死。
今年7月,经证监会调查认定,獐子岛公司近年的业绩涉嫌财务造假,2016和2017年度虚增利润数亿米之多。而就在这一敏感关头,公司却再度陷入“扇贝死亡”的阴霾中。
推迟抽测存货引发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岛本次对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的时间存在一定延迟。根据獐子岛的《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其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的时间为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以及9月下旬到10月下旬。而本次抽测的发生时间却发生在11月中旬前后。
对此,獐子岛解释称,公司为避免秋季抽测结果与年终盘点结果出现重大变化,决定将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的时间调整为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以及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
其同样承认,有关调整抽测时间的《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的审核流程仍然在征求意见阶段。也就是说,在相关规定尚未被通过的前提下,獐子岛擅自延迟了对于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时间,公司认为该种行为“符合内部相关规定及实际管理需要”。但延迟抽测的做法是否涉嫌违反公司内部规定,也值得推敲。
11月12日,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底播扇贝可能是刚死的,判断依据是软体组织还附着在扇贝壳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亦注意到,獐子岛在今年11月3日便发现了个别区域扇贝出现异常死亡现象,11月7日启动了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方案暨抽测风险应急预案,但直至11月11日晚才发布《关于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的风险提示公告》,似乎略显迟缓。对此公司方面解释称,是因为履行了内部报告程序以及受到天气影响。
有接近獐子岛的人士对记者透露,公司本轮抽测已接近尾声,预计在不久后将发布包括专家分析原因在内的具体公告。
(责任编辑:赵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