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投资者买卖证券的通道,券商是通过抽取佣金来学习的。按照现在的标准,股民买卖股票主要的费用是两块:一块是交给国家税务部分的交易印花税,目前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单边征收;另一块是交给券商的交易佣金,按照成交金额收取一定的比例。券商佣金,初期很高,大多在千分之三以上,后来随着竞争的激烈逐渐下降,目前通常在万分之三左右。因而,券商通过经纪业务所能够获得的收入,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公式:
经纪业务收入 = 交易总金额 * 平均佣金率
经纪业务实际上是垄断证券买卖所带来的抽成,由于各家券商所提供的服务同质化严重,更低的佣金率就成了提高市占率的主要手段。由于券商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佣金率不可能无限制下行,否则最终将不能够覆盖成本,因而近年来佣金率的下行逐渐趋缓。另一方面,券商通过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与客户签订相对较高的佣金率,也成为券商行业保持经纪业务收入的手段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券商的经纪业务并不仅针对股票市场。由于主要的券商都控股期货公司,期货公司的投资者也需要为他们的交易支付佣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此外,券商还有所谓的“IB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期货经纪商的委托,为期货经纪商介绍客户并收取一定佣金的业务,因而IB业务本质上是券商的关联销售业务模式,即介绍做股票的人去做商品或者股指期货并抽成。
信用业务,本质上是担保融资业务,和银行的信贷模式十分相仿。我们以融资为例,券商的信用业务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利息收入 = 融资总额 * 融资周期 * 融资利率
佣金收入 = 融资交易总额 * 融资佣金率
利息收入好理解,实际就是贷款利息,和借款利率、借款周期以及借款总额相关;佣金收入,就有点意思了,实际上券商一般给定的经纪佣金率是针对普通账户交易的,在信用账户中的融资买入以及卖出通常会有着更高的佣金率(比如千分之二),这就使得券商还可以通过信用交易多赚佣金。当然,这一块的收入主要是由利息收入贡献的,佣金收入还是小头。
类似的,股权质押业务收入一般也由两部分组成:利息收入和业务办理手续费,就不展开了。实际执行中,也可以统一由质押融资利率来涵盖两者。
投行业务的主要形式是证券承销,包括股权方面的首次公开上市(IPO)和增发等再融资,以及债权方面的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的发行上市。这个业务模式实际上是项目制,每一个再融资项目,单独根据规模收取承销费用,通常在几百万米到数千万米之间。
近年来由于券商之间的竞争越演愈烈,承销费用逐渐走低。以2018年的某农商行的IPO竞标为例,有的券商报出的IPO承销费率低至万分之五,甚至数十亿米的募资项目仅收取5万米保荐费,不及保荐代表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此外,目前IPO的审核趋严,通过率低位运行。由于承销费用这一块是结果导向的,只有通过了才能拿到,这也让券商近年的投行业务收入大幅缩水。
自营业务的收入就比较简单了,实际就是买卖证券的盈亏。这一点,尽管是大机构,和我们普通股民也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券商有着自营业务,因而可以把自己持有的股票通过融券业务借给信用客户。这样自营业务既可以赚到股票本身的升值,还可以通过融券业务多赚一笔。
自营业务的股票持仓,还可以帮助券商参与网下打新,基本上这一块在目前就是无风险回报。
资管业务的收入,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比例的管理费(股票型资管计划通常1-2%),另外一部分是和客户约定的业绩提成(比如超过10%的部分提取20%)。有着业绩提成的资管计划,很可能客户会要求投资管理人要跟投一部分资金,来保障客户利益和投资管理人的收益是一致的。
管理费 = 管理规模 * 管理费率
业绩提成 = 超额收益 * 提成比例
现在国家允许一部分大型券商提高托管业务,比如私募基金公司发行了一只新产品,以前只能选择银行,现在可以选择有托管资格的券商。这样,券商的总收入中也会多上这一笔托管业务收入。
有了上面的这些介绍作为基础,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中信证券的2018年三季报中的利润表。
中信证券2018三季报中的利润表
我们对表格中的数据稍作整理,抽取五大业务模式对应的收入部分转化成为总收入占比,方便大家阅读。
中信证券收入分解
作为行业的龙头,中信证券的业务多米化做得还是不错的,即使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佣金收入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券商的五大业务,都和证券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避免的券商的营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