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是什么?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物候是什么(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民间有

物候是什么(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霜降|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不仅对人有着重大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也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我国古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儒家:心存敬畏

霜降|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一候豺乃祭兽。《逸周书·时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霜降时,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就像是在“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如同人丰收之时,像上天献祭,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祭天祈福是人与天的感应互动,是对天道规律的敬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敬畏一词似乎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前段时间台风“山竹”来袭,海水倒灌,香港小区沦为“垃圾海”。人类总以为人定胜天,不需要心存敬畏,却不曾想我们随手丢弃在海边或海里的垃圾,竟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回馈给自己。

人总是需要有点敬畏之心,《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的人,行为上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道家:人生减法

霜降|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二候草木黄落。霜降时节,逐渐寒冷的气候,对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摧残,百草尽枯,秋叶翩飞。草木为保护自己,将多余的叶全部魂归泥土,以便度过严寒。

《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纷纷求多,恨不能把一切拥入怀中。当我们为了利而奔走不停,到头来只会让身心疲惫不堪。

柳宗米曾写过一则寓言: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喜欢抓取过来背着。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不断地往上攀爬,即便用尽了力气也不肯停下来,最终跌倒摔死在地上。

其实,人人都似蝜蝂,自出生之时,就不断向外获取。我们这一生,需要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的一生应该是做减法,像霜降的草木,舍去那些不必要的追求和负担,才能更好前行。《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减少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从而真正求得“道”。

佛家:但净本心

霜降|三种物候,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三候蜇虫咸俯。生命轮回,经历了春夏的热闹与繁华,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告别了外界的喧嚣,进入了休眠状态,以修行的姿态,为来年的新生而作准备。

世间万物都随着天道规律有条不紊地按着节奏生活,会为了更好的重生而蛰伏。而我们相当多人却把一生当作短跑,只顾冲刺,舍不得适时停下来调整步伐。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往往局限于眼前,总是患得患失,痛苦不已。痛苦源于不合理的欲望,欲望过剩,我们的杂念和牵绊越多,烦恼也就越多。

佛教认为烦恼皆是因为心量不够广大,我们总是习惯了盯住眼前去思考。譬如与自己心仪已久的工作失之交臂,便觉得信心全无,人生毫无念想。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当我们的心量放大,站在生命的长河中去看时,这点挫折有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我们皆有般若智,只是因为常常执着于心中的念头,内心不再清净,也就无法解脱。

《六祖坛经》中说:“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味,自在解脱,名无念行。”适时地像蛰虫那样使六识出六根门头,不攀缘外境,用智慧来观照内心,这样自己的认知就能来去自由的通畅运用,人也就从烦恼中解脱了。

  • 发表于 2021-04-10 13:40
  • 阅读 ( 513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