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再获13.3万尾人工繁殖"宝宝" 创历史之最

新华社武汉11月7日电(记者李思远、王自宸)随着第二批鱼卵6日晚完成孵化,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再次成功。作为我国唯一专门进行中华鲟研究保护的科研单位,三峡集团中华

新华社武汉11月7日电(记者李思远、王自宸)随着第二批鱼卵6日晚完成孵化,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再次成功。作为我国唯一专门进行中华鲟研究保护的科研单位,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9年两批次繁殖过程共收获鱼卵41万颗,最终孵化出子二代幼鱼13.3万尾,数量为历史之最。

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中华鲟研究所保育车间,中华鲟出苗已处于尾声,十几口整齐排列的水缸中,状如蝌蚪的中华鲟“宝宝”们正在自由游弋。高级工程师、中华鲟研究所宜昌实验站副主任张德志介绍说,今年共人工催产两条雌性子一代亲鱼,先后获得两批鱼卵。其中,第一条亲鱼长2.18米,重66千克,为首次性成熟产卵,产下14万颗鱼卵,最终出苗1.3万尾;第二条亲鱼正处于生育的成熟期,长2.3米,重128千克,产下鱼卵27万颗,最终出苗12万尾。

张德志说,首批中华鲟“宝宝”于10月18日出生,平安度过垂游期、平游期、沉底期之后,于10月31日左右开口摄食。目前,这批中华鲟“宝宝”大都体征正常,成活率近90%,比往年40%至50%提高了约一倍。

“这主要得益于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更加成熟。”张德志说,科研人员今年在亲鱼营养调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充足的营养为中华鲟“宝宝”成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洄游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活化石”。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野生中华鲟亲鱼人工繁殖培育出子一代;2009年,子一代成功繁育出子二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成功,标志着中华鲟种群自此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生存繁衍。

目前,2009年出生的首批子二代中华鲟已经接近性成熟,中华鲟研究所将适时启动子三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工作。

  • 发表于 2021-05-01 08:27
  • 阅读 ( 370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