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音乐的好处,爸爸妈妈们都很清楚了。
已经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听音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记忆力等等等均有促进作用。
而更为爸爸妈妈们看重的是: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也建议,“每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并坚持学到初三”。
听!
多听,
好好听。
学过琴的爸妈们都懂,在开始阶段,练琴是一件非常枯燥事:
姿势动作、音阶、练习曲翻来覆去地练,特别是每年考级的时候,同一首考级曲目练上两三个月是很正常的。
而更让人痛苦的是,在这个期间,你所演奏出来的东西,大都是不准确不连续不稳定不饱满的,可以说是毫无欣赏价值可言。
如果没有听过仿佛泉水流过心田一般的美妙琴声,没有真正喜欢上音乐,只靠家长去Push,孩子很难坚持下来。
所以,在上手练习乐器之前,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感受到音乐之美。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更是把让幼儿听多少音乐视作是音乐启蒙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日复一日地听,日复一日地练,当孩子的大脑对频率的起伏、音长的感受、节奏的反应等等形成后天反射性反应时,不管是什么样的曲子,孩子听过一遍就能谱写下来、自己弹奏。就像著名音乐家鲁道夫·赛金说的,“我无法想象一句一句地背谱,因为我是靠不知不觉的回忆记谱。”
另外,我们陪孩子练琴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时候孩子明明就是弹错了,但就是不肯认也不肯改。
每到这时候,我们就特别恼怒,以为这是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
但其实,真正有问题的是耳朵,耳朵没有训练好,听不出自己的错误,你就算再逼他坐在琴凳上脸100遍,他还是继续错。
只有把耳朵练得挑剔了,孩子自然就无法忍受自己弹出不正确的声音。
听音乐是越早越好。
但真正学习乐器,则要看具体学什么乐器。比如像萨克斯这类比较重,且对肺活量要求高的乐器,一般建议7岁左右开始学;
如果是学钢琴,一般女孩4~5岁,男孩5-6岁就可以开始学了
只要孩子喜欢就好。当然,古典音乐会更好,因为古典音乐在结构、和声、声部、编曲等上都更严谨、精妙。
比如卡农:它的每一段旋律都一模一样,但每一个声部都会比前一个声部延迟一会儿,这样一层一层叠上去就成了一首更丰富更优美的音乐,这需要何等精密的数学计算啊。
还有,古典音乐的高音部分一般都极具变化,而且一些乐器比如小提琴、钢琴、长笛,它可以发出人声发不出的,但人耳可以识别的高音。所以给宝宝听古典音乐,在锻炼脑部探索和集中精神的效果会更好。
这些精妙的音乐作品,就像一颗种子,它落在孩子的心里,只要躬耕不辍,必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同样都是听,用专业的音箱听,和用别的播放设备放,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不过就是体验好一点和次一点的区别。但对于学习中的孩子而言,却是天差地别。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正常来说,我们人耳是可以听到20HZ-20KHZ内所有声音的,如果按照频宽划分,可以粗略地分为高、中、低三个频段:
低频:20Hz-160Hz
中频:160-2560HZ
高频:2560Hz-20000HZ
在20岁以后,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耳蜗里边负责接收声音信号的毛细胞(Hair cell)会逐渐死去且不可再生,尤其是负责接收高频率的部分。
所以,一般35岁后,很多人就无法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可以听到很多高频声音了。
换句话说,孩子的高频听力,绝对是会比我们成人更敏锐的,这也是孩子在学习音乐时,都会比成人更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高频是音乐的旋律,且人声、乐器类音乐的“泛音列”全在高频。
所以,很显然,市场上迎合成人喜好而设计、偏重低频表达的音箱,就不适合儿童,也不适合播放乐器歌曲。
最后想说的是,没有孩子不要家长监督就能自觉好好学习的,不管是学乐器,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我们的督促和辅导。
就像梭罗说的:“我步入森林,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我们让孩子学音乐,是为了他更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而非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