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由来?端午节的由来及其养生意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版本很多,但靠谱的极少。如纪念屈原说:农历五月初五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汨罗江殉国的日子,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赛龙舟是为了打捞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版本很多,但靠谱的极少。

如纪念屈原说:农历五月初五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汨罗江殉国的日子,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赛龙舟是为了打捞这位英雄的尸体而演化来的活动,包粽子是为了丢入江里让恶鱼吃饱,以保护这位英雄的尸体不被吃掉。这样的传说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屈原因楚国被秦国所灭而跳江自杀,或许值得一些楚人纪念其“爱国”精神,但他爱的是楚国,难道与楚国无关的其他国家甚至灭楚的秦国人也要纪念他?说不通!历史上因国破而自杀殉国者何其多!照这样的逻辑需要设多少个节日才够用呢?专门设立一个全民节日去纪念一遇到挫折就自杀的人,有何实际意义呢?也说不通!

 

还有纪念伍子胥说:五月初五是春秋时的吴国名臣伍子胥被国王夫差逼死、尸体沉江的日子,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而设立的。这个版本不可信的道理与屈原版类似。

其实,端午节远在屈原、伍子胥之前的时代就早已存在了。

一、传统节日蕴含天道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长治久安,只有遵循天道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故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物或人为的事件,而主要与天道有关,因为人是大不过天的,有天地才会有人,地上的人只有与天道合一才能生存。天道的实质就是日月地的运行规律。

日月地运行有固定的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于人而言就会感受到气候的变化。所谓“节”即是“节点”,过了这个节点,气候将会有所不同,通过设置节日提醒人们注意生活方式要随节令变化而有所调整,遵循天道生活才能永葆健康。对于人而言,没有比健康更大的事。

 

正规的节点一年有24个,即24节气,其中比较大的节点有8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节点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而形成的,故与太阳历有密切的关系。而从夏代以来的中国传统历法是结合了月亮运行规律的阴阳合历,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阴历为主,因此节日的设置也主要看阴历。

天地之间最大的节点是四季的更替,故在四季都会设置一、两个比较大的节日,如春季有春节、清明节,秋季有中秋节,冬季有冬至节。那么,夏季呢?

二、端午的含义

端午就是代表夏季的节日。

“端”字的本义是“正”,所以我们常说“端正”,一个人如果品性不正我们会说他“品行不端”。“端午”即“正午”之意。“午”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阳气最旺,故一天中“午时”是阳气最旺的时间。十二地支与月份相配,五月正好为午月,为仲夏之月(夏季第二个月),“五”又为“午”的谐音,五月五这一天有两个“五”相重,暗含午月午日的意思,双午重叠,代表一年中阳气正旺的日子,所以“端午节”在某些地方又称“端阳节”,即阳气正旺之意。

 

当然,按太阳历来说,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日子应该是“夏至”,但夏至与阳历的关系比较恒定(6月21-22日),而与阴历的关系是不恒定的,故传统节日除“清明”、“冬至”两个节日完全遵循24节气外,其他节日都是在8个大的节点附近找一个固定的阴历日以方便人们记忆,如春节为春之节,必然在“立春”前后,定为正月初一这个日子是为了将这个节日的时间固定下来,因正月初一每年都是不变的,而“立春”所对应的日子(阴历日)每年都不同。

夏天是阳气最旺的季节,代表夏季的节日必然要在阳气最旺的夏至附近。“五月五”这个“重午”之日正好符合夏季阳气旺的特点,又接近夏至(如2020年在夏至三天后),故以“端午”或“端阳”为名作为节日。

三、端午节习俗的养生意义

端午既然是“夏节”,就是提醒人们:炎炎夏日已经到来了,生活上必须适应夏天的气候变化!

那么夏天要如何生活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夏季,天地的阳气正在充分展示其功能,使万物繁荣昌盛,开花结果。人也一样,要晚一点睡(但不宜超过子时,即23点),早一点起床(5点前起床谓之“早起”),不要厌恶日光而成天躲在屋子里吹凉风,要使身体的阳气充分展现出来,从事各种劳作,就像所爱的对象正在外面向你招手一样,你要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喜爱的事情中去,而不要带着不情愿的情绪去做事,甚至发怒!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智慧,除了在《黄帝内经》中用文字告诉人们夏季养生的要领外,还专门为夏天设置了一个全民享受的端午节,并为这个节日发明了两种蕴含夏季养生意义的纪念活动,作为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代代相传:一是赛龙舟,二是吃粽子。

 

赛龙舟就是一种户外娱乐活动。敲锣打鼓、人头涌涌的龙舟比赛开始了,既需要赛手,也需要拉拉队员,你还能躲在屋子里吹凉风吗?由于夏天太阳大,从事不适当的活动则出汗太多,会耗伤津液和阳气,而赛龙舟是在水里进行的,有凉水相伴,水边一般也是有凉风的,可以在享受户外娱乐的趣味时,避免过多的出汗对身体健康不利。

 

吃粽子就是为了解决户外活动时的饮食问题。粽子的实质就是加了糯米做的饭团,提示出门在外,饮食不要太复杂,记住最主要的食物——米饭就行了,只要吃饱了米饭就有力气从事各种体力活动,糯米饭比一般的粳米饭难消化一些,但在户外活动这个特定情况下却是一个优势:比较耐饥饿,吃一次管的时间比较长。粽子用特殊的叶子将饭团包裹起来,既使饭团方便携带、不易变质,吃完还避免了洗碗及保留餐具的累赘,便于户外活动,一举多得!

从古代延续下来的端午节赛龙舟及吃粽子的习俗,提醒人们记住夏季养生的要领:夏天不要闷在屋子里吹冷风(如现代人最喜欢的空调)、睡懒觉,这样会使“气不得泄”,要尽量在自然温度下生活,让身体适度出点汗,才能“使气得泄”;还要尽量从事有意义的劳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但是也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户外活动要在比较凉爽的地方进行以免中暑。饮食要以粮为纲,多吃米饭,吃饱了饭,就有力气从事各种劳作,即使是体育比赛这类消耗体力的活动也没有问题。

四、龙舟的意义

端午节划船比赛的船只为何称为“龙舟”?

“龙”代表上升的气象,与春夏阳气上升的特点相吻合,故有 “青龙”之称(“青”是木气上升之色),与代表肃杀之气的“白虎”相对(“白”是金气下降之色,“虎”代表杀气)。

 

二月二是“龙抬头”,代表阳气初升,“见龙在田”(《易经》乾卦九二爻的爻辞);五月五则是阳气最盛,预示“飞龙在天”(《易经》乾卦九五爻的爻辞),代表阳气升到最高点,故比赛的船被做成龙的形状,飞速前行,其寓意是水中的龙就像飞机离地之前加速前行一样,很快就要一飞冲天,实现“飞龙在天”的目标了。

 

由此看来,端午节还是一个与“龙”有关的节日!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在端午这个代表盛夏的特别节日里,如果不能参加“赛龙舟”的活动,该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才能与“飞龙在天”相匹配呢?……

  • 发表于 2021-04-18 08:52
  • 阅读 ( 41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