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20》)
孟子认为,君子之乐,随寓而安,无待于外,所乐皆性分之真。其乐有三件,而君临万国,富有四海,为天下之王,如此尊荣之乐,却不再其中。哪三件?
第一件,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父母健在,享康宁之福;兄弟和睦相处,没有灾患。家庭和谐圆满,没有矛盾。这一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集注》言:
此人之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今既得之,其乐可知。
第二件,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所言所行,没有亏心之事,无一不可与天知,无一不可与人言,无愧于天地良心。人是欲望动物,这就需要克己自律之功,也是很难做到的,却做到了,心广体胖,其乐可知。
第三件,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君子不仅有行道之责,也有传道之愿,行道不易,传道更难。倘若能得天下之英才来教导,则薪火相传而不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思无穷之心,也是人生一大慰藉,又岂是君子之三乐。
最后孟子再次感叹一番。本章似乎是孟子游说诸侯失败后,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有此三乐,人生足矣,然而即使是这三乐,也并非完全可控。《集注》引林氏言曰:
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已,学者可不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