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

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成本最小化,边际产品收益最大化。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越高,边际产品的收益就越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加剧,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成本最小化,边际产品收益最大化。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越高,边际产品的收益就越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加剧,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边际产品收益也在不断降低。例如,在美国,一个工人每小时可以生产1.5美元的产品,但是如果他的劳力成本增加到每小时1.8美元,那么他的工资就会下降到每小时1.5美元。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 *** 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 *** ,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 *** 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4、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

5、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6、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和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7、供给曲线:假定影响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可记为Qs=f(p),供给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可以分为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8、供给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供给取现代位移。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发生的变动。

三.需求分析

需求弹性: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公式为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Q/△P)•(P/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分别为:

点价格弹性:εp=(dQ/dP)•(P/Q)

弧价格弹性:Ep=[(Q2-Q1)/(P2-P1)]•[(P1+P2)/(Q1+Q2)]

2、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四种: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垂直直线,如自来水、电、液化气等,P↑,Q基本不变);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水平的直线,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同类产品,P↑,Q→0);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双曲线,Q随P同比变化,但销售收入不变);中点为单元弹性需求,中点以上的部分为弹性需求,以下为非弹性需求(倾斜的直线)。

3、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弹性需求 单元弹性需求 非弹性需求

εp|>1 |εp|=1 |εp|<1

P↑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不变 销售收入↑

P↓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不变 销售收入↓

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TR)、边际收入(MR)和平均收入(AR)间的关系。

(1)弹性需求时,降价能使销售收入增加;非弹性需求时,降价则会使销售收入减少,故销售收入一定在单元弹性时为最大。销售收入曲线形状为一条抛物线。

(2)边际收入(MR):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边际收入在需求量为零时最大,在弹性需求时为正值,在单元弹性时为零,在非弹性需求时为负值。

(3)平均收入(AR):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P,平均收入曲线即企业的需求曲线。

三者关系:MR=P•(1-1/|εp|)

εp|=∞时,MR=P;

εp|为其他值时,MR<P;

εp|>1时,MR>0;

εp|=1时,MR=0;

εp|<1时,MP<0。

5、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εp|前者小,后者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εp|就越大。即替代某商品的难易程度决定此商品|εp|的大小。

(3)购卖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εp|大,比重小的|εp|小)。

(4)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的大小(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εp|就大,从短期看,|εp|就小)。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收入变动%=(△Q/△I)•(I /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分别为:

点弹性:εI=(dQ/d I)•(I /Q)

弧弹性:EI=[(Q2-Q1)/( I 2-I 1)]•[(I 1+ I 2)/(Q1+Q2)]

计算出来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为需求量Q和消费者收入I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εI<0产品称低档货,εI >0的产品称正常货,εI >1的产品称高档货。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大。

三、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另一种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交叉弹性=Y产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Q/△I)•(I/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

点弹性:εI=(dQy/d Px)•(Px/Qy)

弧弹性:EI=[(Qy2-Qy1)/( PX2-PX1)]•[(PX2+PX1)/ (Qy2+Qy1)]

(1)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一致。两种相关物品是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对消费者具有相似的效用,任何一种产品均可代替另一种使用)。(2)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两种相关物品是互补品。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3)交叉弹性为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两种物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四.生产决策分析

一、生产函数:反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说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各种投入要素的一定组合,最大可能生产多少量,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一般表达式为Q=f(x,y,……),Q代表产量,x,y,……代表诸投入要素。生产函数可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但有的是固定的。

二、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即这种使用量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就属于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1、总产量Q、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Q:是指一定数量的某投入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产量(=Q/L),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MP:是指在一定数量劳动力的条件下,增加一名工人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Q/△L),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MP>AP时,AP↑;MP<AP时,AP↓;MP=AP时,AP最大。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注意两点: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为其前提。

3、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A(A点为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因总产量Q呈上升趋势,故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呈下降趋势;又因平均产量AP呈上升趋势,故单位产品中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OB之间(B点为边际产量曲线与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交点):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呈下降趋势,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呈上升趋势,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使得此时的成本在经济上最合理。

第三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大于OB: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及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均呈上升趋势。

4、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边际产量收入(MR):是指增投1个单位的可变投入要素所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如果市场价格是不变的,它就等于边际产量MP乘以产品的价格P。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使用量的一般结论:假定MR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当MRP=P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优。

三、规模对收益的关系

规模收益:探讨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1、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更大的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同样的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更小的比例增加。

2、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当生产规模改变时,随生产规模从小变大,规模收益一般会先后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对规模收益有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

递增因素:工人可以专业化、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其他因素。

不变因素:达到一定规模后,促使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总会有一个最优规模。

递减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

3、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从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假定生产函数为Q=f(x,y,z),如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K,会使产量增加H倍,即HQ=f(Kx,Ky,Kz),则H>K,递增;H=K,不变;H<K,递减。

或者假定生产函数为Q=f(x,y,z),如把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K,会使产量增加H倍,同时又可以把K作为公因子分解出来,即HQ=Knf(x,y,z),则n>1,递增;n=1,不变;n<1,递减。

本章常用公式:

(1)MP=dQ/dL

(2)MRP=MP•P=dTR/dQ

五.成本利润分析

一、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1、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非相关成本是指不适宜用于决策的成本。

2、机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会计成本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属于历史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属于非相关成本。(关于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解释请参考绪论)

3、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沉没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在决策时不予考虑。

4、运用增量成本做决策的 *** :把增量成本与增量收入(增量收入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决策而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相比较,若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则方案可接受,反之不可接受。用机会成本做决策和用增量成本做决策是两种不同的 *** ,但可得出相同的结果。

5、边际成本(MC):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MC=(TC2-TC1)/(Q2-Q1)=△TC/△Q

6、变动成本是指可变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投入要素的支出,它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

二、成本函数:反映产品的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函数,用数学式表示,就是C=f(Q)。

1、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表明投入和产量之间的技术关系。

假如,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收益不变(产量的变化与投入量的变化成正比关系)那么,成本函数(总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也是正比关系;规模收益递增,那么成本函数递减;规模收益递减,那么成本函数递增。

2、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可分两种: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不以时间的绝对长度来区分,而以投入量是否全可变来区分)。

短期成本函数:指反映在企业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产量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决策。

长期成本函数:指反映在企业诸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条件下产量与可能的最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它的图形为长期成本曲线。一般用于长期规划。

3、短期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函数的几何表现就是短期成本曲线:

① 总变动成本(TVC)曲线。取决于总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其形状为先递增(即产量的增加速度随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增)、后递减(即产量的增加速度随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总变动成本曲线的形状必然是先递减(即总变动成本的增加速度随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增)、后递减(即产量的增加速度随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② 总固定成本(TFC)曲线。总固定成本曲线在短期内不变,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

③ 总成本(TC)曲线。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曲线的上方,两者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每一产量水平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都是相等的。

④ 平均固定成本(AFC)。由于平均固定成本=总固定成本/产量,所以它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并渐渐接近于零。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在图上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渐渐向x轴靠拢。

⑤ 平均变动成本(AVC)曲线。呈U形,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变动成本是总变动成本曲线图上联接原点到总变动成本曲线上该点的联线的斜率,它的斜率最小点就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最低点以前,平均变动成本是下降趋势;最低点以后则是上升趋势;所以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呈U形。

⑥ 平均总成本(AC)曲线,呈U形,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平均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C=AVC+AFC)=总成本/产量(AC=TC/Q)。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的联线的斜率。从原点作总成本曲线的切线,其切点是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原因是切点的斜率最小。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一样,平均总成本曲线也呈U形,由于平均固定成本向零接近,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也趋于接近。

⑦ 边际成本(MC)曲线,呈U形。某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由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一般是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也呈U形,其最低点处于总成本曲线上的拐点,因为拐点的斜率最小,由于边际成本说明因单位的产量变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所以它只与总变动成本有关,而与总固定成本的大小无关,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呈下降趋势;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也就是说,平均总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六.市场结构的分类

一、按其不同的竞争程度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结构在控制价格的能力、卖者的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均不同。最主要的市场模式是寡头垄断模式。

二、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1、完全竞争:是指一种市场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种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买者和卖者很多;产品是同质的;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企业和顾客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纯理论的模式。

2、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价格由市场决定,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企业只能通过调整产量来达到产量最优和利润最大化,条件是P=MC,其中,P是价格,MC是边际成本。

注意:企业平均成本曲线(AC)最低点的产量水平,是企业生产效率最高之点,也是单位产品利润最大之点,但不是企业总利润最大之点。

3、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平均变动成本(AVC)曲线以上的边际成本(MC)曲线部分。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等于行业内各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横向相加。

4、亏损企业是否停产问题:当企业亏损时,平均成本曲线(AC)的最低点会高于价格,即高于需求曲线,此时,若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在价格之下,从短期看,企业进行生产仍能提供贡献,从而减少亏损,可继续从事生产;若在价格之下,则应停产。因此亏损企业不一定要马上关厂停产。

5、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应满足:

P = AC(长期和短期)= MC(长期和短期)= MR = AR。因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水平必定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价格等于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P = AC(长期和短期)的最低点,此时经济利润为零;(2)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 = MC(长期和短期) ,此时企业的总利润为最优。

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行为分析。

1.关于企业的利润:这样一种价格水平,企业刚好(不多也不少)获得正常利润(正常的投资回报)。

2.关于企业的产量决策: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生产,是最有利的。

3.关于长期均衡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中,为P = MR = MC(长期和短期)= AC(短期和长期)。

附录: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需求 demand(D)

供给 supply(S)

价格 price(P)

弹性 elasticity(E)

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MC)

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MP)

边际收益 marginal revenue(MR)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

长期总成本 long-run total cost(LTC)

长期边际成本 long-run marginal cost(LMC)

长期平均成本 long-run marginal cost(LAC)

短期边际成本 short-run marginal cost(SMC)

短期平均不变成本 short-run average fixed cost(SAFC)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short-run average variable cost(SAVC)

固定成本 fixed cost(FC)

可变成本 variable cost(VC)

平均可变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AVC)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AFC)

平均收益 average revenue(AR)

平均总成本 average cost(AC)

总产量 total product(TP)

总成本 total cost(TC)

总收益 total revenue(TR)

  • 发表于 2023-07-21 22:45
  • 阅读 ( 50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qq333
qq333

654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