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进口奶粉的价格迅速攀升。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并且让许多家庭倍感压力。那么,为什么进口奶粉的价格如此飞涨呢?有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首先,全球的奶制品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产业供应链的扰动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奶粉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其次,消费者对于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这也促使了进口奶粉生产商对产品质量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改进,进而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进口奶粉涨价的背后都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的进口奶粉价格出现上涨,也引发了宝妈们的担忧,市场也有传言称,由于上海和广东等地也是奶粉的主要通关口岸,受疫情影响,进口奶粉将出现大面积断货。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乳企了解到,疫情对于通关和物流运力时效稍有延误,但奶粉进口和仓库供应一切正常。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电商平台上看到,某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官方网店中,其产品销售价格并未有进行调整,但某些段位的产品已经被抢购一空。
而在其他网店,该段位奶粉的销售价格已经从370多元/罐涨至470多元/罐,据客服人员透露,这一价格上涨已经持续了十多天。据了解,国内部分地区的进口奶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有的是促销力度减少,有的是部分段位产品有几十元不等的涨幅。
此前市场有传言称,进口奶粉价格上涨是受到国内新一轮疫情冲击,一方面上海是进口奶粉品牌的主要进口口岸和仓库所在地,疫情的暴发影响了进口清关,导致市场缺货;另一方面,疫情下物流快递受到影响,部分网购产品无法发货,加剧了线下渠道的供给失衡,带动价格上涨,并判断未来国内部分市场进口奶粉或将出现大面积缺货、涨价。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婴幼儿的“口粮”,市场的变化也引发了宝妈们的担忧,部分消费者开始加量囤货。
虽然部分进口奶粉产品的价格在上涨,但实际供应情况并没有如此“紧张”。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从达能、菲仕兰、健合集团等多家奶粉企业了解到,其没有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目前婴配粉产品进口正常,各乳企也在通过多港口、仓库进口的运行方式,保障全国市场供应,并不会出现大面积缺货、断供的情况。
达能公司回应称,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主要仓库是在山东青岛、广东南沙和上海临港三地,疫情以来上述仓库始终正常运作。而针对上海市场奶粉购买难等问题,达能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启动应急机制,建立了奶粉直送绿色通道,保证供应。
疫情的确给进口奶粉的通关和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进口奶粉企业也采取措施减少影响保证供应,实际情况也好于市场预期。
菲仕兰方面向第一财经回应表示,上海是菲仕兰货物通关的主要港口之一。虽受疫情影响,但上海港口运作受影响并不大,通关时效较平时有一定的延迟,但海关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且民生产品优先处理,因此整体时效尚可。在清关后,产品进入上海仓库,菲仕兰通过“上海发布”等官方平台发布产品团购信息,并调配运力送货上门;并通过内河及火车运输,将货物调拨到深圳仓和天津仓,保障全国产品供应。
健合集团也回应称,虽然国内疫情多发,但健合集团的进口奶粉产品在广州黄埔口岸通关仍然保持安全顺畅,与疫情前无异。此外,为了降低国际运输风险,除了传统海运之外,健合进口奶粉也增加了空运和中欧专列等其他方式,目前企业供应链、库存水平都保持正常,能够应对疫情的发展。
有山东母婴连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涨价的情况很少见,国内奶粉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奶粉经销商手中的库存都不小,并不担心市场会缺少婴配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海疫情尚未结束,上海港一直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尤其是集装箱船运输的货物,包括奶粉等都是通过集装箱船运输入境。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港集团了解到,本轮疫情以来,上海港采取全封闭管理,各生产单位保持24小时正常运作,全力以赴确保港口安全稳定运行和港口物流畅通。
目前,上海港货物通关“不间断”,上海海关近日还发布了抗疫情保民生助企业促发展十方面措施和“关于加速货物报关和提离的通告”,滚动推出支持措施,维护上海口岸通关平稳有序。边检也在全力支持疏港,为载有民生物资等货物的国际航行船舶入境开设“快捷通道”,保障口岸全天候顺畅运营。
对于货物到岸后运出的物流瓶颈问题,上海港也在优化进提箱方式,保障集装箱及时到港、出运。受各地疫情防控影响,陆路运输受到一定阻碍,上海港为此推出集装箱“陆改水”服务,加快水路业务通道开拓,分流客户运输需求。
此外,海铁联运也在同步发力。今年一季度新增龙潭、盐城、芜湖3个站点,在6条固定车底循环班列天天班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增开多车次散列、提前调配空箱。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为了特殊时期提升物流效率,上海港还在推动电子《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相关电子单证在港口物流领域的深度应用。此外,上海港还在推动《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在长三角地区的互通互认,加紧落实“白名单”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