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更容易出天才 内向的人在社交方面都是天才

今天,公司的小R突然问我:“老大,你说像我这样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圈子和人脉呢?”。 听完他的问题,我迟疑了一下,陷入深深的思考。 小R是个90后,从四线的一个小城镇...

今天,公司的小R突然问我:“老大,你说像我这样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圈子和人脉呢?”。

听完他的问题,我迟疑了一下,陷入深深的思考。

小R是个90后,从四线的一个小城镇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在这里没有熟人、基本没什么人脉朋友。

他说自己的生活两点一线,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回到家里已经累成条狗,连好好生活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社交了。

回想了一下过去,我从前的20多岁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而且,我一直以来都是个性格内向的人,那时候但凡遇到陌生的人就会紧张害羞,所以能结交到的新朋友多半还是公司里的同事。

可是,生活和工作总不能老是混为一谈吧。公司里的同事原本就已经天天见面了,而且大家每天所遇所见都大致相同。所以,好不容易下了班,总不能连一丁点儿工作之外的社交生活都没有吧?

站在小R的角度思考了半天,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点,当我们谈及社交这档子事儿的时候,为什么总会觉得外向性格就一定比内向性格的人更善于搭建人脉呢?

所谓的社交,和性格真的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广结人脉”的名人其实是内向性格?这些道理你是否有真的想过?

1,

作为中国互联网圈里最早也是最有名的CEO之一,张朝阳自打1997年回国创业那刻起,就一直在多数时间里成为了大众媒体眼中的焦点。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张朝阳绝对是个性格张扬、爱做“秀”的外向型人格。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他的最多报道,都是一些花边新闻和娱乐八卦,整天混迹于高端的社交圈,和上层名流、明星网红一起出席各种场合。

7d11bfe090a8c8dc869287ecc0431af7.png

可是,如果你看过2013年《杨澜访谈录》那期关于张朝阳闭关后复出的节目,你或许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更为真实的张朝阳。

“其实我是个内向的人,生活里我比较沉默寡言的、比较爱清静、比较松散,不是那么爱冲撞的人。”

这是某次张朝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的自述。作为一个公众名人,如果你真实的观察张朝阳,当他每次出现在有很多人的社交场合时,显然他表现的并没有其他人那么样的挥洒自如,他总是很拘谨,甚至有时候面对陌生人的交谈还显得有些尴尬。

2,

其实,作为各个行业的精英但却性格内向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普京、巴菲特、乔布斯、扎克伯格、金城武、柴静等等。

还有一个人,虽然他经常出现在万人演讲台上,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性格有些许自闭的人,这个人就是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

“我骨子里实际是个内向的人”,“我有社交恐惧,我不愿意参加任何圈子的聚会。在社交场合上,只要我认识的人少于一半,我就基本不说话了”。

这是老罗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候的自述。“这个世界上必定是外向型的人占便宜,性情内向的人会吃亏”。

7331dec1b8a12e03277ba62069a58156.png

老罗一直是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他要么不说话,只要一张嘴就一定会让人觉得说出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其实是所有内向型人格共有的特性。

3,

我们经常喜欢简单的把外向型人格总结为:崇尚冒险、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把内向型的人格高度概括为害羞腼腆,缺乏热情。

实际上,内向性格的人只不过比外向的人具备更多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心理学上解释,内向者做出的社交决策依据主要是依托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路径方式,而外向者更多是依托“多巴胺”路径进行决策。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只要是人,那么当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一定是趋利避害的。那么内向者之所以会小心谨慎的社交,那是因为内向者更加追求认知的深度,他们思考问题的顺序是“先弊后利”,为的是优中取优的做出较为完善的选择。比如曾国藩、蒋介石都善于利用日记自我反省。

而外向型的人思考问题的顺序是“先利后弊”,所以当外向者在分析信息的时候,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利的方面而忽略劣势,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乐观。

然而呢,至于结交人脉这件事,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若干的信息,这时候,对于信息的排查选择,就更适合用内向的方式思考。

毕竟,我们社交质量最终取决于深度,而非广度。

4,

所有的内向者都有外向的一面。为什么罗永浩说自己有社交恐惧,却可以面对万人的讲台挥洒自如的演讲?为什么张朝阳性格忧郁但却可以面对镜头不断地“作秀”?

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律师、作家苏珊·凯恩在《安静:内向者在一个滔滔不绝的世界中的力量》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所谓的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种性格。

725ef40a4bc7a0e63ec560199a48478f.png

按照混合型人格特质与自由特质理论来讲,一个内向性格的人往往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换言之,内向的人可以为了他认为重要的工作、所爱的人,或者是任何他觉得对的那个事情上表现出外向的一面。

比如你既可以是一个超级内向的人,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你身边的好友会形容你“神经大条”,但当你遇到不太熟悉的陌生人时你会恢复到“羞涩”的状态。

所以,内向从来就不是一种更次一点的性格,反之,内向的人喜爱独处,是因为那样才能活得更像自己。

5,

回到小R的问题,我首先给出了一个答案,内向和不善于社交根本就没有必然联系。

不善社交,也许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那个你感兴趣的圈子,又或许说,你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你的社交动机。

比如你想认识几个写作牛人,是因为你想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阅读的方法论;

又如你有出国的打算,想要认识几个留学生,是为了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关于国外的生活情况;

再比如你是个专注产品的技术宅,想要认识几个懂得营销的大拿,是为了更好的寻求推广产品的渠道。

总之,选择社交当然需要Know Why,相反,选择拒绝结交什么样的人同样也是一种智慧。

当然,既然谈到了社交的选择和策略,那么当然也会是有一套方法论。因为学会用科学地思维方式去认知自我并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努力推崇的。

  • 发表于 2023-07-06 22:51
  • 阅读 ( 5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杰哥
杰哥

70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