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净利率的计算公式。其中,销售净利率=产品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率×产品平均售价。这里的毛利率是指企业的产品毛利率,而销售收入率则是指企业的销售总额。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营收规模相同的情况下,销售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销售净利率越低,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家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来看看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强。
投资者明确了所要投资的行业之后,接下来就要对所属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具体客观的分析,找出理想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对公司的分析可以分为基本素质分析和财务分析两个方面。
一、公司基本素质分析
企业素质指的是企业各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素质是一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因此看企业不能只看其规模,而是要注重其内在质量。
(一)公司所在地及其子公司的分布
公司地点及其子公司分布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对公司所在地行政区域进行的分析,主要包括:
(1)国家对这些地区的政策,是否有政策的倾斜或者优惠。
(2)企业所在地的劳动力水平及劳动力成本。
(3)可以了解公司产品的分布情况、市场占有情况和潜在的市场。
(二)产品分析
1.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1)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获得盈利能力最容易成功的竞争战略,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和低廉的劳动力实现成本优势。
(2)技术优势:企业领先于其他企业的技术水平或者研发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技术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硬件”,例如设备、零部件或者原材料;“软件”,例如专利、专有技术、设计图纸、工序、计算机程序等。
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高低,往往能决定企业的新产品的创新。
(3)质量优势:企业的产品质量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而获得市场认同,取得了竞争优势。产品的质量始终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取得成功毫无例外地首先重视产品的质量。
2.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表明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越高,表明企业经营、竞争能力越强。市场份额根据不同市场范围有4种测算方法:①总体市场份额。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额)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②目标市场份额。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额)在其目标市场,即它所服务的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一个企业的目标市场的范围小于或等于整个行业的服务市场,因而它的目标市场份额总是大于它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③相对于3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上最大的3个竞争者的销售总量之比。如: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是30%,而它的3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10%、10%,则该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就是30%÷40%=75%,如4个企业各占25%,则该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为33%。一般地,一个企业拥有33%以上的相对市场份额,就表明它在这一市场中有一定实力。④相对于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与市场上最大竞争者的销售量之比。若高于100%,表明该企业是这一市场的领袖。
3.品牌战略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企业、产品、商标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我们在市场营销中说的品牌,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即是公众对于某一特定商业人物,包括产品、商标、企业家、企业的综合感受和评价。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等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认知和感觉不能被轻易模仿。
(三)成长性分析
1.公司的经营战略分析
经营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计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2.企业管理者的能力
即企业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他们共同依赖的管理基础工作的能力,这些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人、财、物中的潜力和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
3.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企业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产能开发过程、资源输入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售后服务与信息反馈过程等。这些过程的好坏都是由企业的技术素质、人员素质和管理素质共同决定的,是这三大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4.企业基础能力
它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对生产的适应能力、技术设备能力、工艺能力、职工文化技术能力、职工劳动能力和职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公司财务分析
(一)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例如,公历每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所以又称为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公司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反映公司拥有的资源(资产)以及对应于这些资源的要求权(负债及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通常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反映。也就是说,资产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则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即有多少资源是流动资产,有多少资源是长期投资,有多少资源是固定资产等;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即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中有多少需要用当期流动资金进行偿还等等;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2.损益表
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企业的经营成果通常表现为某个时期收入与费用配比而得的利润或亏损。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编入损益表的必须是按照收入确认原则确定的当期收入和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与之相应的费用。编制损益表的目的是把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损益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有助于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有助于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其组成内容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对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现金流量表为我们提供了一家公司经营是否健康的证据。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无法支付股利与保持股本的生产能力,从而它得用借款的方式满足这些需要,那么这就给我们一个警告,这家公司从长期来看无法维持正常情况下的支出。现金流量表通过显示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不足和不得不用借款来支付无法永久支撑的股利水平,从而揭示了公司内在的发展问题。
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和现金收支构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
(2)评价企业偿还债务、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谨慎判断企业财务状况。
(3)分析净收益与现金流量间的差异,并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
(4)通过对现金投资与融资、非现金投资与融资的分析,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二)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各种比率的分析,最终做出投资决策。比率分析是在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不同类别之间,或在两张不同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发现和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将比率分析运用到股票投资当中,就可以用比率间接地反映出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以及对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做出预测。股票最根本的价值来源是公司自身,上市公司如果没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股票价格炒得再高也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作为股票投资者,主要是掌握和运用五类比率,即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比率、资本结构比率、经营效率比率、盈利能力比率、投资收益比率。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对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按照债务偿付期限(通常以1年为限)的不同,企业偿债能力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A.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又称为营运资金比率,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等;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内到期的长期债务以及应付税金和其他应付款。通常认为,流动比率最低不低于1,以2为比较合理的比率。如果低于1,则表示公司的偿债能力薄弱;如果大于3,则表示公司经营管理过于保守,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公司的机会成本增加。但是较高的流动比率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闲置资金量过多,也可能是由于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多及待摊费用增加所致,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现金流量表。此外,还要注意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有时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流动比率评价标准都不同,不应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企业的流动比率。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量和存货的周转速度等。
B.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为酸性测试比率,是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资产实际上是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之和,它们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为现金。由于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在估价上存在成本与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将其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比较合适,它表示每1元短期负债都应有1元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为抵偿。速动比率低于1表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过高表示企业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可能失去有利的投资获利机会。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有较大区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连锁超市,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低于1有时是很正常的。
C.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反映公司即刻变现,随时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现金比率是因为有的公司将存货及应收账款作为贷款抵押或为其他公司提供借款担保,从而影响其变现能力,应该从流动资产中扣除。现金比率太低,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偏低;而现金比率太高,又说明公司储备了过量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未能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经营活动中。一般认为,现金比率维持在0.25以上,公司有比较充裕的直接偿付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投资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强弱。主要衡量指标有:
A.资产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比率又称为负债比率,它是公司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比率表示公司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比率对债权人而言越低越好,而公司则希望尽可能高一些,但过高影响公司的筹资能力。资产负债比率较低,表示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比较高,财务风险比较低。但过低的资产负债比率会使公司无法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反而可能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削弱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率越高,公司扩大生产经营的能力和增加公司盈利的可能性也越大,财务风险也越高。一般认为,资产负债比率的合理水平为50%左右。当资产负债比率大于100%时,说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100%被视为破产警戒线。对于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中不同公司来说,最佳的资产负债比率也是不同的。
B.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又称为债务股权比率,表示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就债权人而言,产权比率越低,表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对股东而言,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负债经营的额外利润;在经济萎缩时,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者而言,如果公司负债很多,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就被认为是不保险的;如果负债很少,说明公司畏缩不前,对前景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的能力很差。
C.股东权益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表示每1元资产中股东权益的份额。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资本公积金及其盈余等。股东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比率的和等于1,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一般来说,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股东权益大于借入资本,公司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股东权益比率低,说明公司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股东权益比率高,说明公司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D.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公司经营业务的收益(即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越大,利息支付的保障程度越高,本金偿还也越安全;已获利息倍数越小,利息支付的保障程度越低,本金偿还风险也越大。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应该大于2,以表明公司有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在分析该比率时,还需要与同行业的平均比率进行比较,尤其需要考察公司连续几年的比率水平来分析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2.资本结构分析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反映资本结构的指标除了在偿债能力分析中提到的资产负债比率和股东权益比率外,还有长期负债比率和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1)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是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该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购买固定资产时过多依赖长期债务,债权人的权益受保护的程度小;该比率越低,说明公司尚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还有较大的潜在借款能力。
(2)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该比率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项指标,反映购买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有多大比例是来自所有者资本的。该比率越大,说明资本结构越稳定;如果该比率过小,则说明公司资本结构不尽合理,财务风险较大。该指标与长期负债比率也是一对互补性指标,一般情况下,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略大于50%,长期负债比率应略小于50%。
3.经营效率分析
经营效率又称运营效率,是衡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效率的指标。经营效率分析是分析企业是否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结合起来,计算并分析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和周转速度,以揭示企业在配置各种资源过程中的效率。反映经营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1)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在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和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等于销售成本与平均成本的比值,有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通常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周转次数越多或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变现能力越强,公司经营效率越高。速度过低说明公司采购过量或产品积压。分析存货周转率时要注意存货批量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的影响。当存货批量很小时,存货可以很快转换,效率较高,但存货批量过小,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存货周转率并非越快越好,周转率越高可能是原材料存货较少,生产中可能出现停工待料的局面,也可能是产成品库存不足,出现脱销的局面,这些都将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库存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公司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也有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及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越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有保障。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公司的营运资金过多地滞留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但是过高,有可能是公司信用政策过于严厉,反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该指标可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来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5%~10%,说明公司产品已经进入稳定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若此时尚未开发出新产品,公司可能进入衰退。
(4)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该指标衡量公司利用现存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形成多少销售额,反映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说明公司利用固定资产的程度较高,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正常;反之,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低,公司的营运能力不强。由于固定资产原值、存续时间、折旧等因素影响,不同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有时会出现很大差异,所以这一指标一般只用于本公司不同年份的纵向比较,很少用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
(5)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公司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示每1元资产可以带来的销售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公司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表明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分析该指标时,要结合公司经营的业务特点、销售策略等方面考虑。如果公司制定薄利多销策略,那么总资产周转率就比较高;如果公司定位于高档产品,靠单位产品的边际利润创造收益,其总资产周转率就会比较低。
4.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反映公司资产利用的情况。盈利能力的高低对公司股票价格有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通过对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司如下:
销售毛利率表示公司每1元销售收入额所能给公司带来的利润额,反映了公司产品销售的初始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是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很难有较大赢利。
(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公司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利率表明公司每1元销售收入所能带来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产品销售的最终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该比率越高越好。较高的销售净利率是公司股票价格上扬强有力的支撑。
(3)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是公司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收益率是用来衡量公司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它反映每1元资产能获取多少净利润。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利用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公司利用总资产的效率越低。
(4)股权收益率
股权收益率是公司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
股权收益率是衡量公司利用股东资产实现利润的情况,它反映了每1元的股东资产能获得多少净利润。该比率越高,表明股东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投资带来的收益也越高。股权收益率是考虑了公司负债经营因素后的资本回报率,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
(5)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成本费用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产出的效益水平和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它是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指标。一般来说,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说明公司的内部管理越好,生产销售同样数量产品的费用越低;反之,则说明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资金和资源的无效使用增加,存在一定的费用浪费。
5.投资收益比率
几种衡量投资收益的主要指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公司本年净收益与年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它是公司派发股利的基础。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不同时期的比较,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在分析该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不能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不同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市场价格不同,公司之间的每股收益一般不具有可比性;每股收益高并不代表分红一定多,还要考虑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2)股利发放率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股利发放率反映了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对这一指标的评价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现金分红和公司发展潜力的态度。一般来说,投资者注重现金分红,则倾向于选择股利发放率较高的股票;如果投资者注重的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则倾向于选择股利发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这样公司可以把盈利再投资,以求将来获取更高的收益。
(3)市盈率
市盈率又称为市价盈利比率、本益比,是指股票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是股票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市盈率反映了投资者对每1元净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可用来估计股票的风险和收益。在股票的市场价格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越高,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就越大;反之亦然。市盈率是市场对公司的评价指标,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看好,股票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同时也意味着价格上涨的空间越来越小,股价下跌的可能性也在变大;反之,市盈率越低,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都不看好,股票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滑,同时也意味着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分析市盈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从事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市盈率没有可比性,成长性好的新兴行业或公司的市盈率较高,传统行业的市盈率较低,不能单就市盈率的高低谈论投资价值;②当公司股票每股收益很小或者亏损时,股票价格不至于降为零,讨论市盈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③市盈率随股票价格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指标,因此投资者需要参考股票一定时间段内的市盈率指标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上述五大类比率指标是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标准,是投资分析中最基本的财务分析工具。比率分析法中,每个财务指标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公司的状况。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难以分析动态方面的情况;比率分析使用的数据是历史性数据,对于未来预测并非绝对可靠;比率分析使用的数据为账面数值,难以反映物价水平的影响。比率分析法中任何一个指标都只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侧面,不足以为评价公司提供全面的信息,也不足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投资者必须坚持全面原则,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投资者要注意将各种比率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个或某类比率;注意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光着眼于财务状况的分析;还要结合其他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对公司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有一个比较详尽的分析了解,才能为投资活动提供可靠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