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特点在于强调理性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探究。它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来寻找哲学问题的答案,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认识论等方面。西方哲学家对自然科学、数学和文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兴趣,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解释和理解它们。同时,西方哲学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学派中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观点/狭义哲学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这是西方哲学综述的第五篇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了通过哲学思维的分科起源,和古希腊大量与近代科学思维相似的观点例证,提出凡是不产生狭义哲学的地方,都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系统文化。
本文将从狭义哲学的思维特点,进一步说明哲学与科学本质关系。
狭义哲学的三大特点。
本文共计6097字
阅读时长约10min
第一特点,追究终极
我们一般人看待任何事物,是就我们眼下的具体对象,进行多因素分析来处理问题的。
比如一个陶瓷烧的杯子,一个瓷杯烧的好不好,诸多因素影响它。
最初的瓷土质量好不好,研磨这个瓷土的粉碎程度高不高,质形好不好,折色和上面的绘画好不好,烧窑的时候火候把握的是否到位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一个瓷杯是不是烧得好。
比如感冒。
也是多因素造成的感冒,不仅仅是着凉了,或者病毒感染了。
一场流感病毒过来,有人得,有人不得,有人轻有人重。
为什么?
因为先天免疫素质是有差异的,而且当时是否受寒,因为受寒会导致抵抗力临时下降,原来正常寄居的病毒会突然变成致病病毒。
当时的身体状况,焦虑程度,当时的运动状态。
各种因素都可能对感冒造成影响,多因素分析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科学研究为什么要建实验室?
就是把所有多因素屏蔽在外面,一回只掉进来一个因素,在其同条件对比下,研究每一个因素对这件事情的作用量。
把这一个因素研究清楚,把它甩出去,再把另一个因素再调进来,进行孤立研究。
但是,即使把所有的因素都在屏蔽实验室中单项做了研究,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
因为各因素排列组合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
在多因素分析下,任何问题都永远得不出真正确定的见解和结论。
所以哲学在当年追究的时候,就不承认多因素讨论问题的方式,是一个可以解决的方式。
他在存逻辑游戏上要求必须追究第一因,也就是终极之因。
第一因就排除了因果论,因为第一因就没有第一果。
我们知道因果这种链条,因转出果,果又成为因转出下一个果。
在因果链条上讨论问题是要出严重偏差的,第一因的讨论就是找终极原因。
这叫第一因探讨方式,第一因探讨方式有两种方式。
第一,在本体上找第一。
也就是在外部世界中探求第一,这就是典型的本体论。
第二,找逻辑极点。
也就是在存逻辑游戏上找存逻辑的那个启动点。
欧几里得从公设公理和定义出发,他为什么从不正自明的那个最简单的点,最终讨论非常复杂的问题。
是他要找见逻辑上的奇点。
所以追究终极包含有对象的终极,比如神学哲学是继承神学追究第一因的思路。
因为神学是追究终极人类最原始、最粗糙的简单模型的开端。
这也就是为什么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对神学、科学和哲学做过一个说明。
他说神学和哲学都是探讨终极原因的,这就是神学和哲学的一致性。
而哲学和科学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使用的都是理性这个工具。
但是科学是探讨具体问题的,所以科学在这个地方和哲学、神学有区别。
而神学的不同点,是它使用的工具是信仰要素。
这个区分方式虽然太简单,但是它大致说明了哲学思的第一特征,是他继承了神学追究终极的这个思路。
这是哲学不同于一般学问和一般科学的关键点。
如果我们讲逻辑奇点,也是追究终极的一个关键部位,这个逻辑极点是漂移的。
人类不断的追问,其中就包括这个逻辑极点的前移。
比如欧几里得当年做几何学,它是设定一切几何现象是发生在平面上。
欧几里得那个时代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空间是一个曲面。
直到十八十九世纪,西方数学界出现一个著名人物叫黎曼。
黎曼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在曲面上建构的。
那么如果这个世界在奇点上,也就是在欧几里德推导的逻辑起点上,就发生了一个移位,从平面到曲面的移位,整个逻辑学或者说几何学建构就会被全面颠覆。
所以在黎曼几何中,两点之间是做不了一条直线,第一公设就不成立空间。
是一个曲面,而且三角形内角之和在平面几何上大等于180度,在曲面几何上大于180度。
那么整个几何学的建构就全部重新开始,这叫逻辑极点前移。
黎曼几何后来构成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弯曲的数理表述基础。
不断地追究终极,而且追究逻辑极点。
终极的漂移构成哲学思脉的纵深开端,因为科学就是哲学的继承。
因此,科学在本质上是追究终极的,我们一般人使用的其实是应用科学,真正的哲科是不求实用的。
牛顿当年研究他的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学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他是追究终极的,他是要追问上帝操纵这个世界的方式。
牛顿在把他的著作经典力学著作完成以后,居然后半生花了近乎十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炼金术。
成为历史上的笑谈。
他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当他认为他把上帝操作世界的方式搞清以后,他的下一个问题是要搞清上帝制造宇宙的材料。
于是他做了多年的炼金术的研究,最后以失败告终。
最后,英国人为了照顾他,让他出任造币局局长,发点小财,过好养老的日子。
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真正的科学大家也同样是追究终极的,几乎跟神学、哲学追究的方式完全一样。
而我们一般人所受到的科学训练,大多是工程科学训练,或者叫应用科学训练,也就是工程师水平上的训练。
这才使我们脱离了哲科思脉原本的追究终极的那个境界。
由于我们学习科学,较多的在学以致用的角度上进行。
因此导致我们的科学教育,距离真正意义上深刻的哲科终极思维产生距离。
科学就是哲学的继承。
作为狭义哲学的第一大特点,追究终极,而且追究逻辑基点。
终极的漂移构成哲学思脉的纵深开端。
第二大特点,逻辑反思
哲学的第二个特点,广义逻辑反思。
什么叫反思?
是指用思想反过来思想。
用思想反过来考究感知本身是什么。
用思想拷问思想,用思想拷问感知叫反思,这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开端。
我们现在读古希腊主国内的注本,大多都说它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这个表述是不对的,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对精神和感知的直接追究。
也就是心这个东西还没有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没有唯物主义这一说,因为唯物一定是相对唯心,它才能存在。
那么人类早年一定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或者直观主义。
因为我们根本想不到,我们的感知本身是需要琢磨的。
所以古希腊自然哲学,他直接追究本体,直接追究对象。
这种直接追问对象的做法叫把思施加在外物上,这叫直思。
古希腊哲学时代到比达格拉斯用数来解释万物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一个萌芽,我们所说的万物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逻辑形式。
到了柏拉图,他已经明确把它总结为理念,说我们的世界的本源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理念。
我换一句话说,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感知模型。
当然柏拉图当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心这个东西,也就是主观理念这个东西,已经浮生。
到亚里士多德,他已经做出形式逻辑。
但是认识论问题,也就是唯心主义仍然没有走上前台。
是因为那个时候古希腊人,还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感知是有规定性的。
四根说的那个典型的古希腊哲学家叫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曾经对知是什么,感知是什么有过一个很典型的表述。
他说我们的感知都是真空的孔道,外物放射出一种东西,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流射,现在可以把它理解为信息;
外物发出流射,或者我们今天理解为外物发出信息,通过我们真空的孔道进入我们的意识。
他说这个真空的孔道有一个特点,叫同饮异斥。
就是相同的东西它就吸引,不相同的东西它就排斥。
比如他说我们的眼睛里面有水和火两个孔道,那么通过火的孔道,我们看到了亮的对象,通过水的孔道,我们看到了黑暗。
我们的感知是真空的孔道通道,那么我们当然就是客观的认知世界。
世界发出流射,这些信息进入血液,在血液中通过心脏混合而形成我们的知识。
这跟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看法完全一样。
我们中国人自古讲心里想,跟这个表述是一模一样的。
只是我们没有像恩培多克勒那样把它表述为一个哲学追问。
我们的感知是什么,它是有规定性的呢,还是一个真空的孔道,它的真空的孔道是怎样律行的,或者是怎样接受信息的?
我们中国人没有这样仔细的讨论,但在朦胧中,我们的看法跟培多克勒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唯物反应论。
古希腊那个时代,新理念、逻辑都已经展现,它成为后来追问感知、研究感知是什么的前导,他一定随后要生出一个问题来。
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如果我们的感知本身是有规定性的,怎么知道所获得的知识不是主观加工的产物,不是客观对象的原样反应。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感知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考究过感知是什么,我们就没有资格追问对象。
因为无法判断所说的对象是客观对象,还是你的主观对象。
因此,当古希腊追问外在本体,展开直思的时候,他随后必然引出的是反思,也就是唯心的认识论的追问。
是唯物的认识对象问题的必然后继追问问题。
也就是说,认识论问题和唯心主义问题,是唯物主义必然导出的高级问题。
当哲学开始追问感知本身是什么,当哲学开始用思想拷问思想的时候,哲学进入第二个纵深阶段,我们把它叫反思。
我们人类接收外部信息只有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此外,我们没有任何其他通道。
抵达外物,那么我们的这五大感官,他们全都是有自己明确规定性的。
比如我们的视觉,占据我们人类采集外部信息的80%左右。
但是视觉是什么?
它只是一个感光器官,任何对象如果它不发光,不反光,不遮光,它对视觉来说,它就不存在。
我们视觉通过感光获得的是是明亮。
光是能量,叫光,量子光并不是明亮。
光打在任何一个物体上,它这个物体都不会产生明亮的感觉。
光刺激视网膜,视网膜把它转化为生物电,通过传入神经进入室中鼠,视神经中枢把这个光能量错觉成明亮,然后让我们对对象有一个在感光方面的轮廓。
明亮本身就是对光子能量的曲解。
而且我们的视觉只看到宇宙光谱中的十万分之一,也就是我们视觉只能看见400纳米到720纳米的波长的光波,这个狭窄曲段以外的光波我们一律看不见。
百纳米以下是紫外线、X线、伽马射线,720纳米以上的长光波是红外线,这两端以外还有成万倍的光谱,一律不在我们人类的视觉范围以内,而且这个世界是没有颜色的。
我们所说的颜色实际上只是对光波波长的错觉。
在我们所能看见的320纳米的光波中,我们可以把它至少分辨为150种以上的颜色。
世界是没有颜色,颜色只是波长通过适中书产生的错觉。
可见,我们刚一张开眼睛,我们就扭曲了这个世界,我们把光亮子扭曲为明亮,我们把光波长错觉为颜色。
而且这个世界也是没有声音的,我们所说的声音其实是外界振动波,这个能量通过空气震荡传在外耳耳膜上,外耳耳膜的震荡传导到内耳,转化成生物电,通过传入神经进入听中枢。
听中枢把这个震荡能量错觉为轰然作响的声音。
如果我们的眼睛就是一个光谱仪,如果我们的耳朵就是一个震平仪的话,那么这个无声无色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那个东西可能才是真实的世界。
也就是说,我们刚一接触外部信息。
我们立即就把它扭曲处理了。
我们在接收外部信息的瞬间,所谓外部信息,已经变成主观信息。
我们所感知的永远是我们的主观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请各位深刻理解。
我们的感知不是为求真而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
我们为什么要把320纳米的光波,分辨为150种颜色的错觉,是因为如果我们要直接处理光波,它会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光波是连续的,是一个无极变量。
从400纳米到720纳米,它是没有任何区隔的,而我们却要把它分辨为完全不同的色差。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事情。
我们做猴子的时候,要在秋天在一片黄叶之中,要摘取一个微微发红的桃子。
远远要能够看见那个微微发红的桃子,深藏在一片发黄的树叶中,黄色和红色在波长上只有几纳米或者几十纳米的差度,如果不能把它截然去飞闻不同的色差,猴子一定会饿死。
比如看到一条五花蛇,如果现在才开始计算它的波长,那么脑子得像教室这么大,可能都来不及处理。
而瞬间把它错觉为不同的色差,马上就能够确认一个分辨关系,我们把它叫失变求存模型。
因此,我们只有错觉这个世界,才能有效维护们的维护生存。
因此,我们的感知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嗅觉、味觉,总该是真知吧?
那就又搞错了,我们为什么品尝水果是甜的?
不是水果客观是甜的。
而是因为必须把它内含的能量,品尝为甜味这种舒适的感觉,你才会去吃它。
大家知道,水果中包含葡萄糖,它不是以葡萄单糖的方式存在的,葡萄单糖在生物界,在自然植物界存量是非常之低的。
我们人类获得的能量来自于三个方面,葡萄糖也称碳水化合物,然后脂肪,然后蛋白质。
为什么把葡萄糖叫碳水化合物?
是因为一个葡萄糖分子由六个碳、12个氢、六个氧构成。
水是氢二氧12个氢加六个氧构成六分子,水再加上六个碳元素。
由于是这样的一个组合关系,因此把葡萄糖或者所有的糖类物质叫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大多是以双糖形式存在的,也就是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一个糖分子。
由于水果中和植物中的甜素碳水化合物,人体可以利用的这个能量多以双糖形式存在,因此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才会把双糖体会为明确的甜味。
那么后来我们培植了粮食,人类过去是找不见淀粉的。
因为淀粉存在在草籽之中,淀粉里面含的葡萄糖量要比双糖多得多,可是我们为什么今天吃淀粉没有任何味道,吃米和面是没有甜味的。
是因为吃它只有几千年的时间,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对它作为能量分辨产生味觉感受。
我们为什么吃肉会觉得比吃水果香?
是因为精瘦肉里都含有18%的脂肪,而脂肪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一倍以上。
一克碳水化合物只包含四大卡能量,而一克脂肪包含九大卡能量。
因此,吃肉就觉得非常的香,是因为它含着更高的能量。
为什么闻大便是臭的?
不是大便里天然就有臭素。
而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必须把它修饰为一种非常不舒服的味觉,或者气味的感觉。
因为大便是你已经把能利用的能量利用完了的残渣,如果你还不把它修为是一种不舒服的感受,就会回去又吃大便,吃了也是白玩儿。
因此闻大便一定是臭的。
苍蝇为什么总是不断的在大便上爬动?
是因为大便里还有苍蝇可以利用的能量,所以苍蝇闻大便一定是香的,否则他整天在大便上爬什么。
可见香、臭、甜这些感觉不是物质中天然具备这种味素,而是你从榨取能量的角度,在亿万年进化的过程中,必须把它设定为舒适或不舒适的感觉分类。
但凡是苦的东西,一定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不是说他客观有苦素,而是由于在亿万年进化的过程中,如果不把队友机体造成损害的东西品尝为是苦的,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只有在感受的设定上,把对有机体造成戕害的东西,体会成一种不美好的排斥性感受反应,你才能够获得生存的资格。
所以,苦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上一定造成损害的东西,都必须把它设定为苦味。
但凡是苦的东西,都一定是有毒的东西,因此,吃苦瓜还是要小心为好,至少不能大量食用。
因此,所有药物首先是毒药。
今天人类缔造了大量的化学品,它是强烈的损害剂,可它却表现为无色、无嗅、无味,为什么?
是因为自然界中不存在这个东西,我们在感官进化中,就没有对他做分辨性处理。
于是他今天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戕害。
感觉本身是有规定性的,它是按照对有机体保护寻求能量资源来设定的,而不是按照求真设定的。
因此,在接收任何信息的一瞬间,一定要把它错觉为一个最简洁、最节省生物能量的反应方式,来处理这个信息。
因此,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主观世界,而不可能是直接表达的客观世界本身。
最后
总结了狭义哲学的特点。
第一,追究终极构成哲学私脉的纵深开端。
第二,逻辑反思。当用思考、拷问、感知,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说的世界永远是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