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变化 政权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2、商朝:内外服体制 ⑴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

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变化

政权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2、商朝:内外服体制

⑴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⑵外服:王畿四周。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

3、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a、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b、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

c、诸侯权利:再分封、世袭土地和权利、较大的独立性。

d、诸侯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见述职、随从作战

e、贵族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文化范围。

消极:西周后期,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4、宗法制

(1)含义: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5、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1)原始民主传统对王权有制约作用

(2)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2)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郡县制

(4)其它——文书制度

(5)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三、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汉——清)

1、汉朝的中央制度

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

2、中朝:汉武帝设立中朝(或称“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3、尚书台: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中外朝制度

2、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特点

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加强君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3、宋朝二府三司制

二府三司制度

(2)影响:

(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冗官"局面

4、元朝一省制:相权反弹

一省两院制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制。

⑴废丞相:洪武十三年( 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

⑵内阁制: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 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6、清朝设立军机处

(1)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军机处的特点

7、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演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 发表于 2023-06-25 08:50
  • 阅读 ( 6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q5112
q5112

697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