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0到10: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进行整改。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整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复杂的汉字。
大写的规则
一、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
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
数字6的大写: 陆,大写六元写为:陆元整。
人民币大写一到十写法: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是人民币的代表符号,我国从1948年12月1日就开始发行纸币人民币,是以“元”为单位,取元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再添加两横,组成“¥”,规定为人民币的符号。
明朝改进
明朝时期,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和“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
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节省时间,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又因为空白账册上盖有骑缝印,不能做别的用途,户部也就没有干预。
大写数字一到八分别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应用:
1、银行支票
在银行支票中,就有许多大写数字。
比如:伍拾陆万元整(560,000元),壹佰贰拾伍元贰角柒分(125.27元)。
2、发票
发票中也有大写数字(一般在总计上)。
中文大写数字规则: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四、阿拉伯数字小写金额数字中有"O"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
1、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含肆伍陆染挪玫拾”等是大写。
2、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3、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6007.14,应写成人民币陆任零染元壹角肆分。
1 壹、2贰、3叁、4 肆、5伍、6陆、7 柒、8捌、9玖、10 壹拾、100壹佰、1000壹仟、10000壹万
中间任何一位数为空用零来替代,连续几位都是空,用一个零就可以,金额到元要写整,到角写不写都行,到分不能写。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
扩展资料:
阿拉伯数字起源: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
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