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为什么要迁都,其实都是不得已

五胡乱华时期,胡汉民族矛盾尖锐。北魏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导入官员品级制度等措施,削弱了单纯民族因素的影响,为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了民族基础。我国有两座著名的佛教石窟,山...

五胡乱华时期,胡汉民族矛盾尖锐。北魏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导入官员品级制度等措施,削弱了单纯民族因素的影响,为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了民族基础。

1539057192619c23a917602_kd05kw2mqao.png

我国有两座著名的佛教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如果你去这两个石窟游览的话,一定要关注一下它们在造像风格上的区别。云冈石窟的佛像通常斜披袈裟,也就是一只胳膊露在外边;龙门石窟的佛像则大多宽袍大袖,把整个上身都罩起来。别看就这点小区别,它们代表的含义可完全不同。说白了,大同的云冈石窟体现的是早期游牧民族的风格;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的宽袍大袖是汉族士大夫的特征。按理说,这两座石窟的始建年代都是隋唐之前的北魏,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风格变化呢?这就要归结到一个人了,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正是因为他在位期间推行了汉化改革,才促使了佛教造像从游牧民族风格向汉风的转变。

1539057263301ce4339cbae_0lv21j4mbv1.png

关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你可能听说过,也可能知道北魏这个政权是游牧民族鲜卑人建立的。对于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改革,常见的解释是:向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这一点没错,但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动因。最根本的就是:不汉化不行了。像我们一开始讲的,汉帝国崩溃以后,整个中国北方出现了大片权力真空。之前那些游牧民族本来是处在强权控制下的。现在这个强权没了,游牧民族就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时期。这里的胡字,是当时汉人对游牧民族的称呼。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大的游牧民族。他们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

153905739575024f59c3916_rthdmpuz01k.png

这些政权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跟汉人共存。道理再简单不过:游牧民族人少,汉族人多,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政权终归是不稳定的。比如这些游牧民族政权里就有个羯族人建立的后赵政权。在一次战役中,后赵的军队俘虏了一名汉族将领。后赵的皇帝就把这名将领12岁的儿子冉闵,收为自己的养孙。冉闵很讨老皇帝的喜欢,老皇帝也真把冉闵按亲孙子那样培养。但他忘了一点:12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冉闵长大成人以后,成了后赵的一员猛将,但毕竟民族隔阂还在,在权力争夺中他起兵造反,把皇帝的后代斩尽杀绝。而国内的汉人也纷纷响应,结果几十万羯族人被杀。很显然,这么大规模的暴乱哪是冉闵一个人的事?它体现的是整个胡汉民族的对立。

153905745764089d0acf036_u4010xewwxi.png

像这样的事,在五胡乱华时期是很常见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后来建立起的北魏才坚定地推行汉化政策。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远不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那么简单。往大了说这是个生存问题。因为北魏的鲜卑人就那么点人,汉人却是汪洋大海,不向汉文化靠拢,就可能重蹈后赵灭亡的覆辙;往小了说,也是个发展问题,毕竟谁也不想偏安一隅做个草头王,他还是想做大做强,名垂史册。

15390575454491cbc7a4cf9_g21bf1xcrji.png

所以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任内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迁都。也就是从之前的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如果我们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洛阳在大同的正南,相距700多公里。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年可是个大工程。洛阳是什么地方?是过去东汉的首都,汉文化的核心地带。迁到这里,就意味着整个北魏鲜卑政权的气质都要发生重大改变。你看,北魏原来的国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当年还处在塞外的蛮荒之地。而洛阳早在汉朝就已经是上百万人口的城市了。这一迁都,相当于国家的首脑和办事机构都要迁到城里去。作为游牧民族出身的鲜卑人能不能适应,还是个问题。

1539057698500c5601cc896_2lhzynuhala.png

正因为如此,北魏的朝廷里很多文臣武将都抵制迁都。这就体现出孝文帝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了。他先是在朝堂上跟大家说要南征,用敲山震虎的方式驳斥了反对意见,展示了一定要南征的决心。在“假南征,真迁都”的计划开始以后,大军走到洛阳正赶上连阴雨。很多鲜卑贵族打起了退堂鼓。孝文帝抓住这个时机跟大家说:南征的计划已经发布出去了,如果半途而废岂不让人笑话?既然各位都不想继续南征,那我们就索性在洛阳定都吧。

15390578103847d55474a09_v4fo0omttwe.png

就这样,本来有可能引发政治地震的迁都问题,就在孝文帝曲线救国的策略下被巧妙地解决了。随着首都的南迁,汉化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孝文帝带头把自己皇族的姓氏拓跋,改成了元,并且提倡尊孔子、说汉语,按照汉人的礼仪生活。像刚才说的,为什么洛阳龙门石窟佛像的衣着更像汉族的士大夫?因为这个石窟,就是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修建的。除了这些形式上的改变,他还进一步取消了很多之前专门为鲜卑人设立的官职,有意导入了和中原王朝类似的官员品级制度。也就是说,在考察官员的时候尽量不以民族出身,而是以品行和政绩论。这就变相削弱了民族出身因素在北魏的影响。

1539057880331b7c653c8cc_o5jgctdkj3f.png
  • 发表于 2023-06-09 23:06
  • 阅读 ( 7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qq619
qq619

704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