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新人如何让节奏感增强?

  去看那些大神的作品。   不要仿他们的开头,而是极速浏览前面的章节,看看他的小说第一个节奏爆点在哪里。   这个爆点可以是主角得到了第一件宝物、金手指的第一次立功、主角把第一个...

  去看那些大神的作品。

  不要仿他们的开头,而是极速浏览前面的章节,看看他的小说第一个节奏爆点在哪里。

  这个爆点可以是主角得到了第一件宝物、金手指的第一次立功、主角把第一个反派打败……

  前面他是如何铺垫这个爆点的:

  比如如何埋下伏笔,最后在爆点时揭示;

  又比如如何让主角变强,最后在爆点时证明自己,完成复仇或是打脸反派……

  后面这个爆点又会引出主角接下来的计划与目标,自然而然地开启下一个爆点的铺垫。

  衔接一定要紧凑,一定不要写和主线无关的剧情,就一个劲往下推主线,引出下一个爆点。

  大神写小说都是有计划、有安排、有节奏感的。

  之后的每一个爆点,其实都和第一个的性质是一样的。

  你只要总结了第一个爆点,之后所有爆点都是一样的写法。

  然后你进行总结归纳,你会发现一个模版大纲成型了。

  你按照这个模版列自己的大纲,再遵循大纲去写,设定好每段剧情的字数。

  千万不要写到高潮处就开始自嗨,自嗨会直接断掉你大纲的节奏感。

  就按大纲走,新人写文一定要有大纲,不然肯定会控制不住节奏,或者卡文。

  你想要节奏感,还要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

  不是说你能花几百个字,将一个场景像画一样细致入微地描写出来,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强。

  真正强的作者,他们能用短短一句话,就把一个场景写好、写得有代入感。

  这就是文字的紧凑程度。

  很多新手把握不好节奏感,其实就是他们的文字紧凑度不够。

  就是把太多的篇幅浪费在自以为细致的环境描写、自以为严谨的世界观设定上。

  这些不仅使整个故事情节推进得很慢,还会劝退很多耐不住性子的读者。

  所以一定要精简自己的文字,只留下那些能吸引读者的内容。

  你的文字节奏起来了,那么你的剧情节奏自然就紧凑了。

  就这样。

  节奏从来不是简单的快慢问题!

  难道‘野蜂飞舞’听起来就要比‘命运交响曲’更动人?这显然不是啊。

  注意‘节奏’这个词本身就有着‘起伏’的含义。

  如果一首音乐连最基本的曲调都不成形,何谈所谓的‘节奏感’?

  这放在小说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你首先得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起因,经过,转折,高潮,结尾。

  你怎么去分配他们,怎么去安排他们,怎么去讲述他们,这才需要思考‘节奏’。

  ……

  节奏本身也包含双重含义,一种是‘故事的节奏’一种是‘行文的节奏’。

  故事的节奏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故事的进程’。

  如果将一个故事简单分成不同的‘事件’亦或者视作一整条‘时间线’。

  你的故事进行到哪个‘事件’了,你的故事进行到哪个‘时间段’了,这是故事节奏需要注意的。

  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相同的故事写两个不同版本的开篇,同样是两千字的篇幅。

  这个时候开篇'A'在结束时讲到了整个故事的‘第三个事件’,将时间线向前推进了一个小时。

  开篇'B'则只进行到‘第一个事件’,整个故事才堪堪过去了十分钟。

  此两者相互对比,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显然是不同的,彼此的故事节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

  行文的节奏则是表现在具体的‘描写’方面。

  这方面其实更好理解,就是通常所述的‘拖沓’和‘紧凑’之间的区别。

  作者控制行文节奏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描写中的‘详’与‘略’。

  你写的详细,行文节奏自然会放慢,你写的简略,行文节奏自然会加快,这是基本原理。

  行文节奏真正难点在于什么时候该加快,什么时候又该放缓,这是一个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事。

  ……

  上述这些你都了解了,现在,重点来了。

  如果要求你在‘2000’字的一个章节内,完整讲述故事开篇中的三个事件。

  这三个事件分别是:

  主角穿越了到了一座大牢里,马上就要被送上场。

  他清楚自己是被狗官以勾结贼寇的罪名给陷害了。

  刽子手快要动手时,主角被一伙绿林好汉救了,救你的人见面就管你叫‘哥哥’,邀你共上梁山。

  最后一点还有一点小要求,这一章的行文节奏是,略,略,详,结尾处要给出惊喜的反转。

  ……

  这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很难,但我敢打赌,百分之九十的新人,做不到。

  哪怕将细纲,章纲都清楚的列出来,还是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因为控几不住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将该简略的地方写详细,控制不住将故事写跑偏。

  控制不住自己想铺设定,控制不住自己想刻画人物,控制不住想抖机灵,控制不住自己想玩花活。

  这种对‘笔力’的控制不住,会让所有关于‘节奏’方面的技巧变得毫无意义。

  ……

  那么,我们这里假设一个前提,你已经有了三五十万字的实际码字经验,对于行文笔力有了一定的掌控力,能够达成上面这些要求了,该怎么增强‘节奏感’。

  答案是,先一个模型,想办法将这个模型吃透。

  不管是‘逆推大纲’也好,还是‘读书笔记’也罢,你甚至可以去BILIBILI做个解读向视频。

  你要知道对方的节奏点分别在哪里,原作者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好处与坏处分别是什么。

  依旧那上面的三个事件来举例,为何前两个事件是‘略’,最后一个事件是‘详’。

  穿越是这个故事的开始,他本身会有很多重要信息需交代,这决定了第一个事件的篇幅不会短。

  但穿越这事本身经过多年网文熏陶,已经不是一个要描写的特别详细的概念了。

  甚至你哪怕较隐晦的点出来,绝大多数网文读者也能看懂,噢,这是又穿越了。

  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点简略的交代必要信息,如主角在哪里,面临什么情况,他要做什么。

  哲学三问的作用很明显,速给读者一些可以思考的线索,帮助代入人物,理解剧情,产生好奇。

  第二个事件则是当前这整个故事的‘起因’,‘缘由’,一方面可以加强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正因如此,我们在这个阶段更注重的是‘铺垫’‘伏笔’。

  速交代事情结果,突出当前所要面临的问题,直截了当的构建起开篇的核心冲突。

  最后法场的戏码是第一章的‘高潮’,可以遇见的是会有一系列‘行动’,包括‘人物’。

  如果是小说中段的高潮剧情,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塑造人物上。

  但这是第一章,我们要讲更多的笔墨用在‘氛围’和‘情绪’的塑造上,让这个点能够爆的起来。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细节描写上多下功夫。

  所以他要适度放慢节奏,写的更详细一些,让读者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

  最后这段剧情的重点是一前一后的两个‘反转’情节。

  一个是主角从刀下鬼逃出生天,一个是救人者揭开‘世界观’的神秘面纱,让读者知道这是水浒。

  ……

  你看,这一点都不复杂。

  虽然我承认想一次性将模型吃透需要个人‘悟性’,但一遍不行就多来几遍呗。

  做到这一步的时候,那些有灵性的作者应该已经可以尝试着根据模型写出一篇合格的开头了。

  如果遇到一些极少见的天赋型作者,说不定已经能根据模型改造出自己的‘三板斧套路’了。

  ……

  所谓‘节奏’,本质上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写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写什么’。

  一架钢琴,胡乱按键是成不了曲的。

  这就需要你知道什么时候去按,什么时候按哪些键,按的时间长还是段,音符自然会组成乐曲。

  实际操作中,只是的知道还不够,手指头还要能跟上。

  许多快节奏的网文中,重点都不是够快,而是‘清楚,明了’。

  该交代的事情都没落下,该代入主角开篇就让读者代入进去,该进入阅读状态,中间一点不犹豫。

  你只有让读者能跟上你的故事进度,你的这种快节奏才是有意义的。

  想要做到这点,前提就是先做到将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读者能够看明白,网文才有提速的基础。

  所以你要问‘快节奏爽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三言两语能把一个故事讲明白’,这就是特点。

  但是注意,当遇到‘转折’,‘高潮’时,一定要让叙事慢下来。

  如果一个读者始终保持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状态,任何一本书都是看不长的。

  高潮时让他慢下来,故事才有爆发力,读者才能更加专注,更被故事本身所吸引,更舍不得放手。

  ……

  一篇网文,如果我们说他的节奏很好,那他一定是让人看着很舒服,不费力的节奏。

  这点很关键。

  因为不管是‘赶节奏’还是‘拖节奏’,都不会让人感觉到舒服。

  每次谈到节奏方面的问题,我其实也挺头大,因为即使这篇回答说了很多,但依旧是冰山一角。

  想要表现出更好的节奏,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

  这里面最基本的两个要求,你的遣词造句得是连贯顺畅的,你的对话行动得是有看点有内容的。

  ……

  节奏方面还有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要点——‘信息量’。

  我们以一个自然段为一个单位。

  单位下的文字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评判节奏时很关键的一个标准。

  许多时候你行文很简略,故事推进的也还不错,但依旧给人一种慢节奏的感觉,问题就在信息量。

  这涉及到一个故事的‘具体内容’。

  ……

  你将重要信息,重要线索塞进对话中,那么这个对话看起来就会很有意思(笔力满足的情况下)。

  反之如果你总是将无关紧要的信息塞进对话中,那这段交流就很难吸引读者注意力。

  这里干脆难听一点说,我们一般直接称这种东西为废话。

  整个小说中的信息实际上是分‘等级’的,哪些是核心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

  虽然一般我们不谈这个,但从客观来讲,信息和线索确实存在重要程度的不同。

  除此之外,信息还可以通过类型划分,世界观信息,人物信息,剧情线索,任务信息,目标信息。

  你可以发现这些信息可以分的很细,而在具体实际码字过程中,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排列优先度。

  ……

  如果你在人物的对话中抛出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信息’,那这部分的吸引力自然会得到加强。

  但如果你在读者好奇‘人物’的时候,抛出的却是‘世界观信息’,便会打断阅读状态。

  最关键的是,如果这一整章的内容都没有抛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不管之前在上述节奏处理中做的多出色,读者都会给出一个‘节奏很烂’的评价。

  因为读者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不管是‘详’还是‘略’,他都会直接扫过去,不存在节奏的概念。

  ……

  所以,该怎么形容呢,‘信息’实际上就是钢琴中的黑白键。

  我们对‘节奏’做一个最终总结。

  节奏的概念便是知道在恰当的时候交代恰当的信息,借此形成一道自然的信息流。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就拿征服女人来打比方吧。

  1.本来过着不错的生活(扬)

  你是个初中生,成绩不错,长得也挺帅,经常有女同学来向你请教问题。

  她们跟你说说笑笑,而且看你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

  你十分享受现在的生活。

  2.出现变故(抑)

  班里来了一个转校生,是个性格冷漠的女孩子。

  她嬪比你高一些,成绩比你好,长得比你帅。

  很快,妹子们就被她吸引跑了,天天围着她转。

  没人向你请教问题了,没人带着崇拜的眼神看你了,没人跟你说说笑笑了,没人对你众星捧月了。

  你感到失落,不爽。

  你很自然地将这笔账,算在了转校生头上。

  3.初次交锋(抑)

  有一次,大家又围着转校生请教问题。

  你混在其中,听听他们说什么。

  那天,你们学了《孔乙己》这篇文章。

  老师让你们写一篇读后感。

  初中生,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阅历一片空白,哪有什么读后感?

  大家最怵头这种需要输出观点的作文。

  许多人都在问转校生怎么写。

  转校生说:“我说说我的想法吧。”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孔乙己念过书,但是好吃懒做。”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是原生家庭的原因,还是后来经历过一些变故?”

  “我会试着一个角度,结合现实,选一个问题来思考。”

  “念过书,是否就一定比没念书的人优秀?”

  “当我们希望变得优秀,我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是否仅仅是一纸文凭?”

  “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成绩和性格之间的关系?”

  “可以到的角度太多了,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完成这次作业。”

  “如果有人不知道什么角度,可以我私下聊。”

  “我可以帮你看看,你适合从哪个角度来完成这次作业。”

  ……

  大家听得十分认真,全都被她深刻的见解所折服。

  只有你,一心想在她的发言里到漏洞,好让你有机会发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终于抓住了她的一个漏洞!

  你立即拍案而起!

  “这位同学,老师上课已经说过了。”

  “孔乙己是个反面教材。”

  “念书不认真,学问不扎实,又不肯放下架子去好好工作,所以才导致他有了那样的悲惨下场。”

  “你只要批判一下他身上的缺点,然后说说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就行了。”

  大家都愣了。

  也许是没想到你会跳出来搞这么一出。

  她一言不发地听你说完,然后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你看着她吃瘪的样子,享受着大家惊讶的目光。

  你享受这种胜利的感觉。

  没想到,她很快就开口反击了。

  “你说的是其中一种角度,如果有人喜欢你这个角度,也可以这样写。”

  “如果有人想试试其他角度,那么就可以按照我刚才说的那种方法去尝试。”

  你有些愣住了。

  也可以这样写?

  什么叫“也可以这样写”?

  难道这不是最正确的写法吗?

  你看看其他人,希望从他们脸上看到同样的不可思议。

  但是你失望了。

  他们被转校生的话所动摇,一个个若有所思。

  你觉得很不爽。

  因为目前的结果不符合你的预期。

  你所想的是,你慷慨激昂一番发言,说得转校生哑口无言,而大家也如同醍醐灌顶,纷纷为你鼓掌叫好!

  可是,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

  你的发言,被转校生轻飘飘化解,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有那么一瞬间,你感觉转校生如一潭湖水般深不可测,自己连她的背影都摸不着。

  你摇摇头,将这股荒唐的感觉甩出了你的脑袋。

  这次的读后感,大家都完成得很好。

  交作业时,头一次出现了所有人都完成了作业的盛况。

  三天后,语文课上,老师特意说了这次作业的事情。

  大家的作文放在讲桌的显眼处。

  你的心中充满了躁动。

  审判时刻终于到来了!

  你与转校生的交锋,终于要分出个结果了!

  老师果然点评了这次的读后感。

  但她点评的内容,却让你如遭雷击!

  4.彻底败北(抑)

  美丽的老师面带微笑:“平时大家最头疼写作文,总有几个人的作业收不上来。”

  “可是呀,这次居然全都写了,真是让我十分意外!”

  大家在下面憨憨一笑。

  老师随手拿起一篇作文,边看边说:“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次大家的论点都十分精彩。”

  (困了,睡觉,有时间再更)

  (其实就是想说,节奏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冲突,小交锋)

  (我很喜欢《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它的节奏就很清晰,可以多看两遍,琢磨琢磨)

  ————分割线————

  2021.8.3更新

  “尤其是周心语同学,见解深刻,旁征博引,是这次读后感写得最好的!”

  “咱们鼓掌欢迎,让她上来念念自己的文章好不好?”

  “啪啪啪啪……”

  同学们激动地鼓掌,纷纷回头看她。

  她转来不久,坐的是最后一排的位子。

  她大大方方地起身,来到讲台前,从老师手里接过自己的作业,朗声念了起来:

  “读《孔乙己》有感。”

  “孔乙己凄惨,看客只想起哄,伙计也不爱搭理他,小孩子只想吃他的茴香豆。”

  “这样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那天,阳光很好。

  阳光透过窗户洒下来,打在她年轻淡然的脸颊上。

  全班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静静地听她朗读。

  只有你,满怀不忿,希望她打个磕巴,或者是咬到舌头。

  周心语,这个可恶的名字!

  她抢走了你的风头,你发誓迟早有一天要夺回来!

  5.针锋相对(扬)

  你跟她卯上了,在每一个方面都暗暗较劲。

  她文科好,而且字迹娟秀。

  你恶补史地政,还偷偷买了字帖练硬笔书法。

  你理科比她强,她有时会来向你请教。

  这时你就很得意,嘲笑她一句“这都不会”,然后侃侃而谈。

  她也很配合,在一旁乖乖听讲。

  也不知道班主任是不是故意的,一段时间之后,居然安排你俩做了同桌!

  热心的同学帮她把桌子搬过来了。

  她冲你微微一笑,坐在了你身边,然后习惯性地将头发挽到耳朵后面,露出一只白白的好看的耳朵。

  她身上隐隐飘来,女孩子特有的香气。

  你不爽地暗中看着那只耳朵,觉得她一定是故意的!

  你单方面跟她较劲,同学们渐渐感觉到了。

  他们有时候像极了《孔乙己》里爱瞧热闹的“短衣帮”,见到你在课间翻来覆去地背历史,就贼兮兮地凑过来,拿身子碰你一下,挤眉弄眼地问一句:“用功呐?”

  还生怕你领会不到他们的揶揄,眼睛直往转校生那边瞟。

  你没好气地将他们轰走:“去去去去!”

  他们就像吃光了茴香豆的小孩子一样,笑嘻嘻地一哄而散了。

  让你特别不爽的是,在转校生的刺激下,你的苦付出有了回报。

  你的文科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夸奖。

  可你为什么不爽呢?

  因为你觉得转校生就像沙丁鱼里的黄鳝。

  据说,渔民将沙丁鱼捞上来之后,为了保持它们的活力,就扔两条黄鳝进去。

  这样一来,沙丁鱼果然就会保持活力,死亡率大大减少!

  你生气,因为你觉得自己像一条被人算计的沙丁鱼!

  文科成绩提高,并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她的功劳!

  你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但是,你依然感觉被这个转校生牵着走。

  为什么你就对这个转校生这么放不下呢?

  而且,最让你不爽的是。

  尽管你的文科成绩提高了,但是还是没能超过她!

  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她的存在,让你这么不爽。

  你忽然想到,之前她教同学们如何寻读后感的角度。

  她鼓励大家思考,寻自己的角度,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你不由自主地,开始使用这个方法。

  你觉得很气,因为这是她提出的方法!

  一个貌不惊人的女孩子,却处处压你一头。

  这就是你生气的原因。

  你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你注定无法打败她,那该怎么面对她呢?

  这个念头把你吓得够呛!

  你赶紧摇摇头,把这个荒唐的想法甩出脑袋!

  你是班里的天才,绝不允许有人比你更强!

  更何况是那个平平无奇的转校生!

  你们之间单方面的较劲,渐渐成了你的日常和习惯。

  哪怕有一天你来得比她早,心里都会暗爽一番。

  有一天,班主任将你俩叫去办公室。

  “咱们地区的中学举办辩论赛,你们两个是班上表现最好的,代表咱们班参加吧。”

  哈?让你跟她一起参加比赛!?

  你迟迟没有回话。

  你在想一个天衣无缝的拒绝理由。

  让你意外的是,她也有些犹豫。

  根据你对她的了解,她并没有针对你。

  跟你一起参加辩论赛,按照她的性格,应该是淡淡答应下来才是。

  班主任也注意到了你俩的异样,问道:“怎么了?有困难?”

  她呼出一口气,解释了犹豫的原因。

  你支起了耳朵。

  你也很好奇,像她这种天塌下来都依然淡定的奇葩,会因为什么原因而犹豫。

  (睡觉……)

  节奏感这个东西对有的人来说就是很难。

  像我最开始写小说那会儿,简直就是啰里八嗦的,老是写不完。

  好几个编辑都说我的节奏太慢。

  但是又不告诉我节奏慢在哪里,为什么慢?

  这个问题对于新人来说确实很难。

  想要到问题的症结,还必须要有专业,有经验的人士回答你的。

  我就简单直白的说:你的节奏慢,就是因为你不会用总结性的语言,归纳那些不太重要的情节。

  一是,你记住一点,一切与主角无关的情节小故事,尽量都用几句话简短的阐述清楚就行。

  比如说你写一个与主角毫不相关的人。

  他俩在那里唧唧歪歪的,你一句我一句。

  过了半天才展示完一个情节。

  那不会拖慢你的节奏才怪。

  可以按照这种节奏:比如说,几天之后,谁谁谁和谁一起干了什么事儿,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出现了什么结果。对主角有了什么影响。

  是不是一句话就带过了?

  二是,千万不要大篇幅的去描写景物,人的心情,这些。这也是拖慢你节奏的一个大问题。

  三是,只有出现主角的地方,和与主角相关很重要的事件,你才使用展示的方法写,展示的方法就要详细的有场景描写,动作,对话等。

  按照我上面的方法,保证你节奏快起来哦。

  无论文字还是电影电视剧,在观看的时候是都有做为读者角度的内在情感节奏的,你要把你的每一个点,严丝合缝的与读者的节奏卡到一块,该稳的别着急,该快的别犹豫,该炸的别磨叽

  • 发表于 2023-06-09 09:06
  • 阅读 ( 5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洋洋
洋洋

69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