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副产品(牛杂)分类指南 | 来看看都有什么?

  完整文章阅读:   速来围观大型牛杂分类现场!不吃?你错过太多   牛杂一直以来都是让人又爱又恨,无论是负责循环器官系统的红色内脏——心脏、肝脏等,还是负责消化器官系统的白色内脏...

  完整文章阅读:

  速来围观大型牛杂分类现场!不吃?你错过太多

  牛杂一直以来都是让人又爱又恨,无论是负责循环器官系统的红色内脏——心脏、肝脏等,还是负责消化器官系统的白色内脏——大肠、小肠等,听起来看起来总有人会微微皱眉,只有在美食面前,人们才打破刻板偏见,说上一句:真香!

  这篇文章就分享下既鲜、香、嫩又臭、酸、腐的牛副产品。

  *高能预警:

  牛副产品生图过于刺激,如有yue的感觉请退出。

  牛舌 Tongue

  牛的舌头,由一层带“刺”外皮包裹,内里是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即使一头牛只有一条,但前、中、后段看起来和吃起来的体验并不相同。

  via@Flying B Bar Ranch牛舌尖肉质扎实,颜色比较深;中段到后端咀嚼起来更柔嫩且富有弹性,油脂非常丰富,味道丰富温和,切面大一些,带有粉红色。

  相比较而言,舌下肉也不太嫩,拥有更耐嚼的质地,而且越嚼滋味越丰富。

  牛动脉 Aorta

  牛动脉也叫主动脉、牛心管,是直接连通心脏的血管,上面没什么脂肪,一般处理的很干净,呈现白色。

  via@Es?la牛心 Heart

  牛心里面是红肉,外侧伴有纯白色的脂肪,但很少。

  via@Lilac Hedge Farm

  红肉部位纤细的肌肉纤易于咀嚼,口感扎实,本身的气味也还很小,煎炖烤炒都可以。

  小牛胸腺 Sweetbreads

  小牛的胸腺,只在喝奶时需要的器官,长大后会消失,和胰脏是不一样的。

  这时的小牛还没有开始吃草,腺体带有微微奶香伴有一些肥美的脂肪。

  外裙/薄裙 OutsideSkirt/Thin Skirt

  牛的外侧腹横肌,位于胸腹处的肋骨内侧。整块肉为不规则的长条矩形,外层有薄膜,肌肉纤较粗,质地松散,脂肪少。

  內裙肉 Inside Skirt

  牛的内侧腹横肌,在后躯体,位于腰腹壁内侧,更接近牛腹部。肌肉纤明显且松散,脂肪较少,肌肉纤横向分布。

  厚裙肉Hanging Tender

  牛内脏前面的一块肉,与第12、13根肋骨之间的腰椎相连、悬挂。整块肉为不规则椭圆形,外层部分有筋膜包裹,中间有条明显的白色筋膜把肌肉分开两边,带有明显的肌肉纹理,脂肪较少。

  牛脸肉 Face Mask/Cheek

  牛下颚两侧肉,平时用于进食咀嚼,经常运动,肌肉结构比较复杂,肉质较硬,有些筋膜穿插其中,但同时风味浓郁。

  via@Jess Pryles牛唇 Lips

  牛嘴前部、包括下颚的肌肉,经常运动,肉质紧实,很多筋分布其中,内部有一些锥状突起,密集恐惧症患者请闭眼。

  经过修整和慢炖的烹饪,牛唇肉有大片的肉筋,吃起来也是非常的弹牙可口,越嚼越有味道。

  牛肺Lungs

  牛的呼吸器官,海绵状、两面类似圆锥形。

  国内多以牛杂中一员的形象出现,购买回家慢煮再切成片,放一些辣椒香料爆炒,如果不看上图,还是很下饭的。

  牛肝 Liver

  牛肝颜色较深,表面光滑圆润,是一块不规则的矩形器官。

  via@ARNAK – AGRO ENTURE

  牛肝切成薄片,无论是烧烤还是爆炒都会使它作为内脏的“腥味”下降到最低。

  牛肾 Kidney

  牛肾也就是牛腰子,颜色较深,呈深红色,外表有一块块圆形凸起。

  由于味道较重,很多人难以接受,一般牛杂都不会选用这个部位,在烹饪时也有一些难度,不过有些偏爱这个味道的人会在烧烤时食用。

  牛蹄筋Tendons

  从牛的前后脚上取下的白色胶状筋腱。

  高胶原蛋白、低脂肪,炖、卤都烹饪的理想食材,风味极其温和,吃在嘴里软糯与Q弹同在,极具趣味性。

  牛脑Brain

  牛的大脑,看起来纹理和人脑差不多,是一种糊状质地,表面有些“沟壑”。

  牛脑花会用于火锅食材,还有蒸牛脑、煎牛脑隐秘在少数人的餐桌。

  牛尾Tail

  牛的尾巴骨在中间,四周包裹肌肉和脂肪,越到尾端越细。

  via@Clovegarden牛瘤胃 Paunch

  牛肚、毛肚,草肚,牛的第一胃室,也是最大的一个,表面有肌肉褶皱和柱状组织。

  口感比较扎实,有较强的咀嚼感,但没有异味,吃起来可以联想到干贝的甜,比较适合火锅或者改刀后爆炒。

  牛蜂窝胃 Honeyb Tripe

  网胃、金钱肚,牛的第二胃室,表面是蜂窝状薄膜组织,类似蜂窝。

  via@Wok and Kin

  四个胃中,蜂巢胃最清爽,弹性和软脆感相结合。

  广式早茶必点的卤水金钱肚、沙嗲金钱肚都是用的这一块,除了特殊的口感,咀嚼之下更是渗出了淡淡甜美的滋味。

  牛重瓣胃 Omasum

  牛百叶,牛的第三胃室,表面的叶片有很好的纹理。

  剥掉外层的黑皮、经过多次冲洗后的牛百叶是川渝火锅的必点菜,短短涮煮后,清脆爽口。

  牛皱胃 Abomasum

  牛的第四胃室,一有胃部功能的部位。表面的黏液洗净后就可以增加风味,而且口感也会更好,入口有Q弹口感,但肉质对比较硬。

  在韩式料理中,皱胃和肉厚而脂肪多的胃顶肉是食客的最爱,胃顶肉每亼下,脂肪就在嘴里爆炸。

  牛小肠 Small Intestine

  连接胃和大肠,肉质比大肠细而且薄。外层脂肪丰富加上薄而扎实的肉质产生的口感十分丰富,咀嚼感极。

  将小肠翻套,脂肪裹在肠衣内部吃的时候先咬到外层的肠壁,再体会脂肪的油润,虽然每口都是热量炸弹,但确实让人欲罢不能,烤牛小肠,在日韩料理中十分受欢迎。

  牛大肠 Large Intestine

  连接小肠到直肠。大肠切片比小肠厚,质感更扎实,虽然脂肪较少,但很柔软。

  脂肪浓郁但十分清爽,越嚼越有滋味,是牛杂的必备品类。但不论是大肠还是小肠,都需要反复清洗直到异味消除。

  、、、

  - End -

  TEXT:Cora/世界牛肉指南DESIGN:Cora/世界牛肉指南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cora_zhang@outlook.

  文章首发于世界牛肉指南欢迎讨论,欢迎分享!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尊重原创,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世界牛肉指南WORLD BEEF GUIDE

  世界牛肉指南是致力深耕、报道全球牛肉文化、科普、美食的独立媒体。

  我们以“让你吃到更好吃的牛肉”为目的,聆听全球生产商、专家、厨师、美食家意见,交流探讨,为全球食客提供有观点、有深度、有温度的牛肉鉴别、购买、品味等专业知识。

  买肉就别我们啦,没有牛肉销售业务。

  但欢迎大家来上海工作室我们一起玩儿~一起吃牛肉~

  • 发表于 2023-05-19 23:05
  • 阅读 ( 6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zhuquanyou
zhuquanyou

72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