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谋求和?什么主战、主和,都是他的棋子

赵构 皇帝被美化成天子,掩盖了皇权的私性 蒙古人有句谚语:行走的牲口也有首尾头蹄,人哪能不分贵贱上下?人要有组织性,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可一有组织性了,资源分配就开始变的不均匀了。...
37e5f3fe329e4805a52563939268669f_n5i0dv4czel.jpg

赵构

皇帝被美化成天子,掩盖了皇权的私性

蒙古人有句谚语:行走的牲口也有首尾头蹄,人哪能不分贵贱上下?人要有组织性,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可一有组织性了,资源分配就开始变的不均匀了。头只负责享受,不用负担任何重量,蹄子每天做最重的活,什么也捞不着吃,屁股每天只负责处理粪便。

虽然在理论上讲,为了身体的运行,哪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哪个位置上的器官都是平等的。但你要跟头商议,让他和屁股换换位置,他绝对不干。不但不干,事后还会想办法把这个提意见的家伙搞走、弄死。

尽管头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应该为整个身体着想,可当它开始享有专属资源的时候,它就开始有了自己的领地意识。他会千方百计保护他的专属资源,要是身体的哪个部分威胁到了头部的安全,其他任何部分都是可以切除的,不管这种切除是不是对整个身体有益。

除非所有的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权力,否则资源的分配永久的都不可能均等。但如果让人意识到了这种不平等,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去追求平等。这就很麻烦了,虽然脑袋已经建立起一套维护地位的工具,也吃不住下面天天闹腾,还是在意识上植入出厂bug,让他们觉得闹腾是不对的,才省时省力,因此,很早很早的时候,各国君主都不约而同地搞了一个君权神授的概念,他不是为了自己私利而坐上皇帝宝座的,而是老天爷让他坐的,他是代表上天的意愿来治理天下的。你要反对他,你都没地反对去,你怎么跟上天提意见去。

尽管后来民智稍开,好多人都已经不相信这套鬼话了,但因为阶级的客观存在,它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大是大非来临的时候,皇帝明显地表现出私性压倒共性的决策倾向时,人们还是分不清东南西北的。

9025db736a954751976714ae1622437a_nszvsmokhcb.png

宋城

南宋初立,到底要不要收复中原?

对于领土观念,我们现在所接受或者说被灌输的思想是“寸土必守,寸土不让”。倘若有这样的思想,是非常便利的,一旦外敌入侵,可以有一大波人可以不顾身家性命,去保卫国家。但是从历史角度去看,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比如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民族的存在,一个国家的存在,最根本的是为了人民而存在的,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什么排名啊、声望啊、GDP啊,都是次要的。必要的时候,连江山社稷都是次要的,为了维护谁的江山,把老百姓都牺牲掉了,这样不可以。换言之,谁来坐江山都可以,只要他能保民育人,就是好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社稷是保不住了,但可以保住人种。说实在的,老百姓又不得罪谁,谁来坐江山,也都那么活,统治者也不至于跟老百姓过不去。相反的,新朝开始为了安抚百姓,往往比以前的朝代更加开明。

最次的是君,为了保护人民,可以牺牲掉社稷,为了保卫社稷,可以牺牲掉君王。这个君王不好了,可以奉祖宗之命,行废立事。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好的,可以避免昏君在位,祸乱社稷,但是君是不乐意的,他不赞同这种观点。古之王者,只“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后来的皇帝都是以“君为重”,觉得老百姓为什么而存在?为了我当皇帝而存在。要是我不能当皇帝了,还要江山社稷,还要老百姓做什么?

孟子那话就不讨喜了,于是到了朱元璋时期,便把孟子逐出了孔庙。

9a59c4c9a704463b8e8bbe0d9b38c401_0fuz51bs0e0.png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连带着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都被掳去北地。康王赵构当时在相州募兵,才躲过了这一劫。此时的赵构虽然已经募集一万兵马,分散各处的宋军陆续前来回合,他也接到了钦宗所传蜡书,命他发河北之兵前来救援。

尽管赵构还有老将宗泽的支持,但赵构却决定移师大名府,避免和金人遭遇。换做一般老百姓,遇到自己父兄家人被人掳走,那就要不计一切代价,跟对方拼命才是,那样顶多是鱼死网破,反正不能叫对方好过了。在帝王家就不是这个道理了,宋徽宗有38个孩子,赵构排行老九,轮着来的话,是绝对轮不上赵构当皇帝的。可现在,金人来了,老爹这个太上皇被俘虏了,大哥这个皇帝被俘虏了,剩下的兄弟姊妹都被俘虏了,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只要我赵构活下来,就没有竞争对手了,金人是赵构的恩人啊。

这个时候,赵构心里的“民、社稷、君”的牌排位次序是什么?他肯定要先顾自己的。

当然,赵构能当上皇帝的前提是宋朝还存在。

这个宋朝存不存在取决于谁?

是取决于宋朝这边的抵抗吗?按说应该是这样的。可是,赵构是经历过的,北宋这些年没有抵抗过金国吗?有啊,有哪一次成功过?国家还好好的时候,抵抗都没有成功过,现在叫人打了个七零八落的时候,再去抵抗胜算岂不是更低了?抵抗失败,完了,不要说当皇帝了,连赵构都要被掳去五国城和一大家子团聚。

829fc1c12ca04492b250c105e000c05c_n2sx00dlt1r.png

宋朝皇帝蔫坏蔫坏的

万一,咱们说万一,虽然可能性极小,在武将的支持下反败为胜,抵抗成功了。赵家有一个魔咒一直困惑着宋朝,他们老祖宗是武将夺权,以后的三百年岁月中,生怕自家遭了一样的报应,对武将防范严格。这个乱局,文臣收拾不了局面,就要武将来收拾。他们要收拾局面,就要掌兵权,赵构又不能自己去打。掌了兵权,还把仗打赢了,权势声望一下子就超过赵构了,到时候,人家再来个黄袍加身,赵家江山就要拱手让人了。想想之前赵家怎么待柴家后人的?别人不知道,他们自己是知道的。柴宗训年纪轻轻,二十岁就暴毙了。其他的孩子要么失踪,要么早夭,就这么巧?

老赵家人的思维都有些变态了,那个武将积极做事,他们的眼神就不对了。依靠武将抵抗金人的路子走不通了。

宋高宗赵构的目标和全国人民的目标不一样

那怎么办?

还是祖传的老手艺,拿钱求和,和金人搞好关系,只要和金人划江而治,让赵构保留一点子领土,维护他的统治,这才是上上之选。

那些以江山社稷为重的武将就没看出赵构这点子花花肠子,觉得自己从小被教育的要保家卫国,就要用一生的精力来实现这个梦想。人家自己爹被抢了都不着急,你一个外人还天天吼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你不觉得有些多余么?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相反,文人虽然自幼读书,知道很多理,不过读着读着,书里面的理就被他们看破了。他们开始琢磨道理和现实的关系,并且突破了圣贤言语的PUA,更加地关注现实得益。就在大家对忠孝仁义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绕过了忠孝仁义的防线,谋取自身利益了。因为他们发现,极力推动忠孝仁义治国的皇帝,自己都不怎么遵守这个,事情到了的时候,他们是完全的实用主义者。

825c8034ec13472eb072d0c9d6d8564b_0m5pfgdcbfy.png

有人说,里面应该加一个赵构

面对一众武将的催促,故意犹疑不决的赵构,并非犹疑不决,而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奸臣”的出现。出现了这样一个奸臣,由他去推动接下来的事,自己就可以扮糊涂、扮软弱,以后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而不用撕下自己忠孝仁义的遮羞布,毕竟皇帝还要一些装饰。

这时,秦桧的老师,龙图阁直学士汪伯彦和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就站出来了。赵构在和他们沟通一番之后,知道他们是知道自己心的,因此让他们负责统领帅府,自此也奠定了南宋朝廷对金臣服的基调。

虽然在靖康二年,各路宋军和义军继续前来投奔,大元帅府的兵马号称百万,赵构依然是不想和金人对抗,也不想救自己的爸爸和哥哥,救了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赵构已经是皇子了,即便把徽钦二宗救回来,钦宗也不可能把皇位给他。反而在大事抵定之后,回头猜忌他,搞不好会换回一杯牵机药来。这是老赵家的逻辑,老赵家的人最清楚。

是否出兵救徽钦二宗,这在次要,最重要的是赵构先把皇位占下再说。

自己亲爹和皇帝哥哥在外不救,赵构先慌不迭地登基,这个事作下了,孝也不成,忠也不成了,以后怎么节制臣下?史书如何诟病?不能做的太慌了。

得找个由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叫他找着了。

宋朝的宗室嫔妃都被金人掳走了,唯独剩下一个宋哲宗的废后孟氏。孟氏被废出宫之后,一直作为女冠住在道观瑶华宫,后来瑶华宫失火,就寄居在侄子孟忠厚家中,因为她被废二十多年,早已被从后宫名册中清除,因此,避开了被掳的命运。

6d5e2f70d5964a9ca4734624055dfab7_ut5w4dazoen.png

孟太后

她是哲宗皇后,论起辈分来,还是徽宗的嫂子,是仅存的赵氏大长辈,她说话定是好使的。于是众人便谋划以孟太后的名义昭告天下,命赵构“嗣宋朝之大统”,当然赵构要推推搡搡,假意不敢奉命,定要闹出个三请三让,面子上才好看。最终,赵构在应天府府衙正厅即了皇帝位。

当然,能得到这个成果,汪伯彦和黄潜善功不可没。于是主和派的汪伯彦成了同知枢密院事,黄潜善成了中书侍郎,二人分掌了军政大权。第二天,高宗赵构便尊了元祐皇后孟氏为隆祐太后,这是他帝位合法性的依据,当然要好好对老太太,并非出于私人情感,在此之前他压根儿就没见过老太太,哪来的感情?为了防止六哥钦宗回来跟自己争皇位,他直接给钦宗上了尊号,顶他当了太上皇。

现在的赵构一直在装糊涂,实际上他心里明镜一样。在登基之前,是战是和,他绝不表态。

如此主战派也支持他,巴望着他登基之后能对金作战;主和派了解他的心思,为他所用,积极为他登基筹备。

429935b8a86d40729ca9c3d97f2fe35d_znkvfigkcmg.png

武人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好,等他登基了,下一步怎么办?他心里也清楚的很。

他虽然登基了,但地位不稳,连个都城都没有,也没有群众基础,只有主和派几个人在真正支持他。主战派的李纲、宗泽在百姓和军中有影响,心思却不在他身上,这些人明着爱国,却是自己位置的威胁,得想办法处理。

首先,赵构升了主战派头头李纲为右相,并假意对李纲说:“朕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之决战”。但李纲所有的建议,赵构一概不予采纳,这个右相就等于没有一样。后来李纲一再催促赵构定都中原,赵构直接升李纲为左相。但是同时他又任命黄潜善为右相,汪伯彦为知枢密院事,两边厢控制着李纲。李纲名为左相,实际被黄汪二人架空,有名无实。

李纲接受赵构的任命,表面上就是归附赵构了,那么附在李纲身上的威望也就归了赵构。但这种碍眼的人可不能老留在身边给自己添堵,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毁了他。赵构等人又安排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十余条“罪状”。赵构也不说他有罪,也不说他有罪,就坐在龙椅上不言语,可着言官骂李纲。那李纲这个官儿还能做下去?没两天就辞职了。

18b524b2081d47d18682aedc462bc06f_uky34syxk5k.png

李纲

李纲罢相之后,主战派的头领就没有了,赵构又杀了两个叫嚣图谋恢复,迎回二圣”的儒生。第二年主战骨干宗泽病逝之后,主战派的力量就被削弱了。此时赵构便以自己的心腹黄潜善为左相、汪伯彦为右相,继续推行他的计划。

此时,举国上下在一种忠孝思想的支配下,想的都是恢复故土,重新占领中原,一雪“靖康之耻”,并将这个希望寄托在赵构身上,才支持他的。

在赵构这里,他原本不被父皇徽宗所重视,现在突然间自己的竞争对手都被帝国干掉了,自己突然就成了唯一的天子人选。他现在的唯一目的是怎么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其他的想法都必须让路。可惜宗泽、李纲、岳飞这些主战派都没看清楚这些,一味梗着脖子为国为民,没有鸟用!尽管赵构手无缚鸡之力,是个窝囊废,架不住皇权在他手里,主战派与皇帝不一条心,又要拥护皇帝,这不纯粹给自己找不自在么?你要真的为国为民,干脆效法太祖,黄袍加身,逼着赵构禅让,先夺了赵家江山,抓住控制权,才能把自己光复中原意志彻底推行下去。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赵构是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的。建炎年中,赵构数次派使者到金国求和,以争取时间和局面,让自己坐稳了皇位。建炎三年,赵构逃到建康府后,任命洪皓为“大金通问使”,携金乞和,表示“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只要让他当汉人的头领,他认完颜吴乞买当爹都行,这个能曲能伸的劲,你不服都不行。

a90f700aa84946bbbc63e94987f136a7_bxajde1qzjk.png

秦桧要想发展,就要完全领会赵构的目的

主战派最后成了赵构和金人谈判的砝码

虽然主战派与赵构不是一条心,但赵构又不能和主站派彻底翻脸,他还要利用主战派忠于皇权的特点为自己服务。

一则正式的朝廷散架子之后,宋朝内部也有很多不服的,赵构还要依靠主战派弹压他们。这不苗刘兵变时,韩世忠就派上用处了。

二则增加自己跟金人谈判的筹码,毕竟自己有心跟金人求和,金人却未必吃他这一套,自己这边有几条叫的凶小宠物,金人许是怕麻烦就同意求和了。一开始时,赵构就想着两条,一个给金人跪下,态度谄媚求他们放过自己;二是给钱给钱给钱。觉得这两条做好了,金人就可以让自己活下去了。

可是金人不吃这一套,钱还用你给?我打死你,钱不都成我的了吗?因此,尽管赵构一再求饶,金人丝毫不理,发兵三路南下,把赵构从应天府撵到江宁,又从江宁撵到杭州、建康府、越州、明州,一路追到台州、温州,务必生擒赵构。

这种情况下,赵构才觉出来,不打一打是不行了。

为了拢回主站派的心,赵构罢免了秦桧的宰相之职,还装模作样地说对秦桧永不叙用,任用了主战派的吕颐浩为左相。

此时的主战派觉得皇帝终于肯信得过自己了,一时间积极性就上来了,以岳飞、韩世忠为首的武将奋起抗金,在绍兴四年五月初五收复郢州、十七日收复襄阳,七月下旬,次第收复随州、邓州、唐州、信阳,襄汉地区又重归南宋版图。

岳飞对外抵抗金人,在内还帮着赵构镇压了农民起义,维护了南宋皇权的稳定。

此时行事有发生了变化,金太宗病重,金人撤兵回防,南宋由于一系列的胜仗,有了跟金人谈判的砝码,主战派就应该靠边站了。

a90f9c81e6644c13b781673c589394ba_o0mjbo4cygo.png

韩世忠是个难得之人

赵构又开始了重用主和派,打压主站派,他第一个启用的就是他之前信誓旦旦说永不叙用的秦桧,之后又任命王伦为使者,落实和议条款。

当然谈判期间,为了防止谈判破裂,赵构依然要用得着主战派,先不打击他们。

与金人的议和经历了四轮,眼看在绍兴九年要成功的时候,金朝内部发生政变,金国鸽派代表完颜昌倒台,鹰牌完颜宗弼上台,对南宋采取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为了最大限度满足金国的要求,赵构决定下一次大的赌注,就是以主战派三大将韩世忠、岳飞、张俊的性命来换取苟安。

首先是四月份召回韩、张、岳三人,授予他们枢密使、枢密副使的职务,明着升了他们的职位,实则夺了他们的兵权,同时在升秦桧为左相,压在三人头上,以便随时发难。隔断了岳飞同旧部的联系,用新人安定了前方之后,八月份罢免了张俊的枢密使、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韩世忠见形式不好,不待罢免,自己请辞归家。

十月份御史中丞万俟卨的罗织下,将岳飞以谋反之罪下狱,于十二月与岳云、张宪一齐遇害。

张俊为求自保,复议秦桧等人,参与构陷岳飞,晋封清河郡王。韩世忠为人耿直,做不来这种下作事,不过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向皇帝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避免了构陷。

岳飞一被下狱,十一月金宋两国达成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金宋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条款互不侵犯。

5022750822aa412aadf80391bcdb6ba6_mapll20jgf0.png

岳将军做了赵构求和金人的投名状

第二年春天,使臣何铸带着“臣构言”起首的“誓表”呈给金熙宗,迎回了赵构的生母韦氏,以及宋徽宗夫妇和赵构原配邢秉懿的棺椁。这就okey了。至于自己的哥哥宋钦宗,那对赵构来说是个麻烦,让他继续留在五国城养老吧。

至此,宋高宗完成了他稳固自己皇位的任务,至于老百姓心里的什么直捣黄龙,光复中原,跟他没有多少关系,他自能安安稳稳做自己的龙庭,祖业、国家、民族跟他没多少关系。

他手下的忠臣也好,奸臣也好,都是他的棋子罢了。

  • 发表于 2023-05-15 22:32
  • 阅读 ( 5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31145
131145

69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