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朝时期,一段神秘的中国历史,为何记载这段历史的史料很少

我国古代有诸多朝代,其中除了过于久远的夏商周等,都有着较为详细的史实资料记载。而在这些朝代当中,却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时期,它与它相连接的盛世唐朝却截然不同,在史料上只有极少的记载——这...

我国古代有诸多朝代,其中除了过于久远的夏商周等,都有着较为详细的史实资料记载。而在这些朝代当中,却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时期,它与它相连接的盛世唐朝却截然不同,在史料上只有极少的记载——这就是神秘的五代十国时期。

为什么在五代十国时期只有少量的史料记载呢?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原因便是五代十国的极度混乱、民不聊生。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极短的时期究竟有着何许的罪恶,如此为史学家们所忌惮。

cd38a6f6ffd945488c4aca2fb670f97d_tgpao5ls1mz.png

五代十国地图

罪之一:主君昏诞之罪

一般的古代国君除了开朝者之外都是世袭制,而五代十国的各朝君主大都来历不一,其中更有着大量“昏君”。很多国君以前都是唐王朝的节度使或地方大员,如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篡唐称帝、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吴国;还有人是通过反叛谋权篡位,如郭兴反汉,南唐代吴;也有人是自立为王,他们多是通过军阀混战取胜,如马楚立国。而南方十国大多奉五代属为正统,向北称臣,从而获得政权的合法性,而政权得来大有投机的成分。

当许多“闲杂人等”得势,黄袍加身后,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他们的眼光太市侩,无法承担天下大任。纵观史上各种“太祖”“高祖”无不在称帝后勤奋执政,巩固江山。而在“五代十国”,大多数开朝者早早享起了福,沉迷于酒池肉林。就拿大齐政权的黄巢来说,他出身盐商,在造反登基后便撒手朝政,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替他处理事务的大臣孟楷不料有着私心,公报私仇,硬是把黄巢靡下的大将逼得谋反,这也为黄巢后续的统治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8d9eefc812b64be0859dc1ee66bdd2f8_qy2o24biwmj.jpg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中的一些国君不光是迷醉于享乐不管理政务,更是有着一些堪称反人类的操作。现在非洲的食人族部落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吃人事件也有着诸多记载。

这又要说回到黄巢,史料就记载过黄巢部队吃人事件。《旧唐史》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大意是什么呢,就是当黄巢被围剿困于陈州后,黄巢嫌弃直接吃人不够利索,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了专门处理人肉的机器“巨碓”,搞流水线操作,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除此之外,据《资治通鉴》记载:“朱全忠遣使与杨行密约共攻孙儒。儒恃其兵强,欲先灭行密,后敌全忠,移牒籓镇,数行密、全忠之罪,且曰:‘俟平宣、汴,当引兵入朝,除君侧之恶。’于是悉焚扬州庐舍,尽驱丁壮及妇女渡江,杀老弱以充食。”

作为“五代十国的第一人”的黄巢都开起了这样的先例,随后的主君当然也不遑多让。其中,不管政务者屡见不鲜,而皇子手刃父皇夺取皇位等事更是雷人至极。因此,这些与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相违背的历史肯定无法放在史料上大肆宣传。而大齐之后这一波波改朝换代下来,除了寥寥数人,很少出现过励精图治的主君,所以“五代十国”罪之一可谓是主君昏诞之罪。

罪之二:尔虞我诈之罪

用尔虞我诈来形容五代十国的政权之争再适合不过了,人们都说三国是个“尔虞我诈”的时期,但跟这五代十国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什么忠一不二的关二爷,在那个时代里,还没有桃园结义恐怕就会被小人之流坑杀致死。

我们细看五代十国风起云涌的形式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体系。乱世的人们不怕几个大国互相较劲,起码看得清局势,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却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b30231dabd5644c99567dd739f382abf_vasm5543yg3.jpg

五代十国时间线

在这里,小编就随便举一个朝政的兴衰史,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那个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我们来看看短短成立了十几年就灭亡的后梁。后梁(公元907—923),其开国皇帝朱温本为黄巢部将,他帮助黄巢攻占两京,接着便被孟楷迫害,又投降唐朝。他之后逐步扩大地盘,灭强敌秦宗权,占据中原。而后又东征山东诸地,称霸中原,挟当代太子迁都洛阳,后弑杀唐昭宗,控制了中央。朱温这一风云人物最后却被自己的第三子朱友珪杀死,这朱友珪皇位刚到手,又被老四朱友贞杀死,而朱友贞又被朱温的老对手李克用给消灭(因为之前朱温曾暗杀过李克用,被他记上一仇),短命的后梁就这样灭亡了。

就是这样一个仅有数十年的后梁,其中的政权变更就经历了创始人的接连叛变、太子的弑父夺权、兄弟的反目成仇、老对头的父仇子尝,连现代小说都不不敢写的桥段就这样在古代的现实中出现了。

让我们再谈回到三国,三国历史为啥这么让人着迷,就是因为它在权利争夺的同时显露出了那些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即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会吟诗几句,感叹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尽显霸气才略。而五代十国的时期,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权益的厮杀场,贤如明君周世宗柴荣,其赫赫成果也被赵匡胤偷巧夺取,让人唏嘘不已。所以这“五代十国”罪之二可谓是尔虞我诈之罪。

a208673b02564c44a67715e1e1e13b4e_0u4tkfdbrbf.png

朱温

罪之三:勾结外夷之罪

古代中原称外族人叫蛮夷、番人、胡人、狄人、羌人,一听就是对他们的蔑称。这也无可厚非,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古代外族都融入到了内地,但在古代他们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争池掠地的敌人。而勾结外敌来侵害自己民族的土地,从来都是中华人民最为不耻的事情,放到今天来就是所谓的“汉奸”“走狗”。

在五代十国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背后,也出现了不少卖国求利的人。而石敬瑭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来他是后唐的大将,因为手握重兵被主君忌惮暗中打压。走投无路的他谋反后自知没有后路,于是打起了从契丹借兵来攻打后唐的主意。凑巧,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盯上了借兵卖国的路子。于是两人开始疯狂地加注竞争,石敬瑭脑门一热,急了:敢跟老子争,我不仅要卖兵,老子还要割地,于是把燕云十六州作为大筹码割让给契丹。

这里不得不说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地位: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作为北方的关键区域,其险要地势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可谓巨大,一直被人们认做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当中,燕云十六州被各个大大小小的政权争来抢去、几经易手,曾作为皇家重地,也曾被外族所掠,在近代还被日本占领过一段时间。而现在其包含的北京更是成了一国之都。大诗人王维曾在诗中说:“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其重要地位可见一般。

ab0850f7ad384e8a95573de1f8408a54_bkjakugtlow.png

燕云十六州

看到石敬瑭拿出的“大蛋糕”,契丹欣然接受了帮助他的提案,最终大破后唐军队。而石敬瑭也如愿登基成为皇帝,哦不,应该是“儿子”。《旧五代史》记载:“是夜,帝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帝手曰:‘恨会面之晚’,因论父子之义”。大意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契丹成功了帮助石敬瑭称帝后,石敬瑭喜出望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于是认契丹作父,堂堂中原帝王竟成了别人的儿子。为了维持契丹对于他的拥护,他更是想方设法去讨好契丹,什么金银财宝、工匠、伶人悉数奉上,卑躬屈膝的样子实在令人作呕。

而除了石敬瑭,后汉的刘崇也是一般做法、再次勾结契丹以谋求支援,于是契丹又有了领兵进军中原的机会。契丹的军队借此通过在各地搜刮、鱼肉百姓,再次赚得盆满钵盈。这几番操作实在让契丹占尽了便宜,也为后世的侵略者上了一课:我们大可不用武力,直接威逼利诱,有的是人开门迎接我们。果不其然,后来历史上诸如此类卖国求荣的事件层出不穷,直至近代,抗战时期出现了汪精卫之流,原来早就有了先例。所以这“五代十国”罪之三可谓是勾结外夷之罪。

72c878ac0e7f4057840dc391b443ce15_p4kssrvpjz2.png

刘崇

以上便是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的所谓“三罪”。但唐末本就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在道义尽毁的乱世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正是那些黑暗的内幕,造就了这样一个如此独特而又令人不堪回首的超级乱世。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五代十国短短数十年间,涌现出了无数的枭雄加入天下之争。而千百年后只留下后人的唏嘘,罪又如何,功又如何?这历史,看似无字,实则震撼人心,让人不由得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没有什么能敌过时间的冲刷,今日的我们,也只能期望这乱世的悲剧不再重演。

  • 发表于 2023-05-13 15:17
  • 阅读 ( 6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980q
1980q

62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