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风雅颂赋比兴读音)

本文目录一览: 1、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什么3、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4、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意思?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分别讲的是什么? 风雅颂赋...

本文目录一览:

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扩展资料

1、起源: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赋、比,较清楚,兴有疑问,后人分歧很多,没有定论。刘勰“风通而赋同”,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

2、简介:

“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而后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1、“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2、《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641b0223a6b9a.jpg

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和赋比兴分别指的是:

1、风雅颂:

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述“赋、比、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挚虞、刘勰和钟嵘。挚虞继承了郑众的观点,他并且对汉赋的不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本、极尽闳奢巨丽之能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赋的表现手法在汉赋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汉赋专门去铺采□文地描摹宫室之美、田猎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义的思想内容。

挚虞对汉赋的批评是切中其弊的。由于汉赋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性的辞藻,容易使人误认为赋与比有较密切的联系,和兴似乎无关。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比是赋中之比。由于这一原因,同时也由于中国古代抒情诗远比叙事诗发达,所以人们有时略赋而标举比兴,以比兴概括诗的三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六义”简介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1]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根据《周礼》的说法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很明显,风、雅、颂是属于《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是指什么,则没有说明。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一般说,赋、比,都比较清楚,兴就有疑问,后人的解释分歧很多。至今也没有定论。刘勰所谓“风通而赋同”,即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通正变,兼美刺”,也是相同的,这些都比较好理解,惟独比和兴问题,历代解释很多。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种解释的方法,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分别讲的是什么?

风:不同地域的地方音乐;雅:周代直属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乐;颂:祠堂祭祀的舞曲,多赞美祖先的功德;傅:直白、直白、比较级;比:比喻;繁华:要把事情放在一个角度,先说其他的事情,再把其他的事情联系起来,引出诗人想表达的东西,思想,感情。《富弼行》雅颂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毛诗正义》说:“兴是用诗,雅是用颂形成诗”;前者是诗歌的实践,后者是诗歌的体裁。傅和毕是明了的,也是值得商榷的,但后人有很多分歧,也没有定论。刘勰的《与赋同》,雅与赋相通,赋是诗歌的一般表现手法。“富弼行”的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存在,并不断积累。用《周礼春官大师》概括:“教六诗,说风、赋、比、兴、雅、颂。以刘德为基础,以六定律为声音”。

雅颂:风、雅、颂指的是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歌是收集自、李、李、魏、王、郑、齐、魏、唐、秦、陈、曹、李等15个地区的民歌。有160篇文章,大部分是民歌。

伏笔行:伏笔行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它是中国古代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是基于《诗经》的创作经验。扩充资料:魏晋南北朝时期,讨论赋、比、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智育、刘勰、钟嵘。智育继承了郑众的观点,对汉赋进行了不以情为本、以形为主的尖锐批判,充分发挥了其豪放雄奇的才能。赋的表现手法在汉赋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汉赋相当一部分描写宫廷之美、狩猎之盛,以致缺乏深刻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智愚对汉赋的批评,到了弊大于利的地步。由于《汉赋》大量使用比喻性词语,很容易把给予和付出误认为是亲密关系,似乎与兴无关。其实这里说的比,就是傅里的比。由于这个原因,也因为中国古代的抒情诗远比叙事诗发达,人们有时会略举诗歌,并引用它们来总结诗歌的三层含义

  • 发表于 2023-05-06 15:54
  • 阅读 ( 85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1212
21212

677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