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汉语成语,拼音是cánglóngwòhǔ,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深藏不露的人才。出自《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造句:
1、我们家乡出了不少名人,那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2、中州这一带地方,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
3、江浙一带人才辈出,从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
4、京城里边云高水深,卧虎藏龙,一张车牌的背后可能就隐藏着一个权势人物。
5、这所大学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卧龙藏虎的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自】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暗处的石头后面好像藏着老虎,盘踞的树根下面好像卧着龙。
【示例】中州这一带地方,四通八达,乃是卧龙藏虎之地。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人杰地灵、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卧虎藏龙
【反义词】野无遗才、野无遗贤
扩展资料
1、卧龙藏虎近义词
人杰地灵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自】唐 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里的人多豪杰,地有灵气,高士徐孺子专为陈蕃设下床榻
【示例】苏杭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2、卧龙藏虎反义词
野无遗才
【解释】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自】北齐 魏收《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
推举贤良之人,罢免不肖的人,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朝廷没有白吃饭的人。
【示例】全国的才俊都在朝中任职,野无遗贤,实在是可喜可贺。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藏龙卧虎,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
深藏不露的人才。
藏龙卧虎的意思是指隐藏着没有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深藏不露的人才。拼音是cáng lóng wò hǔ,出自《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
卧虎藏龙的主人公是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典故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原文是:横阶气凿涧。对户即连峯。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沙洲聚乱荻。洞口碍横松。引泉恒数派。开岩即十重。北阁闻吹管。南邻听撃钟。菊寒花正合。杯香酒绝浓。由来魏公子。今日始相逢。
出自《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这首诗本是描写景物。后多用来比喻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
1、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深藏不露的人才。
2、例句:在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
3、译文:在中州这一带,四通八达,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英雄荟萃的地方,小地方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