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爱留守儿童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滞后,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其中有的孩子因父母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抚养照顾,只能留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攀增,其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国家、学校和个人都应积极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这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国家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乡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有6000多万的乡村留守儿童,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占比较大,但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也有,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孩子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断层,容易导致情感、思想、观念受到伤害,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从年幼时就缺少父母陪伴,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渴望获得关爱。亲子之间缺少互动,与父母关系疏远,容易形成孤僻、敏感、内向的心理问题。由于缺少情感依靠,在遇到一些麻烦和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引导,不愿意面对问题,封闭自己,沉默寡言。儿童年龄不断增长,心智却不够成熟,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未来感到迷茫。一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与呵护,对亲情感到冷漠,甚至认为父母只是“提款机”,久而久之产生消极悲观、仇视社会的心理,最终导致行为过激,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二)学业问题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必要条件。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管和引导,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家中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辅导孩子,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落后,重养轻教的观念导致孩子出现迟到、旷课等现象。农村学校的教育体系不完善,本身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高,再加之成绩不佳就得不到重点关注,最终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辍学现象。在偏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较差,课程开展不全面,学生上学路途远,学校也因经费不足无法提供住宿。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校沟通少,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都是留守儿童求学路上的阻碍。

   (三)品德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如何“做人”是留守儿童的首要任务。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疏于管教,没有对思想观念和处事原则进行言传身教;老一辈的抚养观念还只是停留在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上,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只开设文化课程,在品德教育方面薄弱,实行应试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品德问题。其中一部分儿童品行出现消极变化,例如放任自流、小偷小摸、酗酒抽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行为。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引入歧途,不能辨别是非,受到外界的伤害。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养环境,平衡工作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电话沟通、视频聊天,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倾听孩子的心声和烦恼,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父母外出务工时,尽量保证有一位家长可以专门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在保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外,也要注意不溺爱,不放纵孩子,再多的经济和物质都弥补不了亲情的缺失。父母应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期。

   (二)完善学校教育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对于改善孩子教育问题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学校要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不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更要加强安全、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一个温暖的大集体里学习。第二,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基本情况,利用各种家长返乡的机会进行沟通,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电话,遇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加快户籍改革制度,加强统筹规划,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学校周边的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生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协调政府、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儿童在良好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推动农村地区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5,(7):41-43.

   [2]谢红.浅谈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世界,2012,(10):109-111.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数量占学龄儿童的比重越来越大,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在众多问题中,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优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手段,让留守儿童们在教师的心理呵护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07-02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被迫由隔代家长抚养的儿童。由于长期无法受到正常家庭教育,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据调查,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叛逆、冷漠、孤僻、内向、暴躁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提升,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要提升小学课程教学质量就要对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关注,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以爱为基,对症下药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所在、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心理疏导方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A是我们班的“混世魔王”,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是“无恶不作”。多次说服教育无果后,我亲自到A家中进行了家访。接待我的是A的爷爷,从老人的口中得知:A是个孝顺孩子,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但是自从A的父母外出打工后,A的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而自己也年纪大了,只能照顾A的生活,学习上实在是帮不上忙。

   从A家回来之后,我把A单独叫到了办公室中。我问A:“你知道你的父母为什么外出打工吗?”“为了钱呗!”A不屑的说。“不是。”我说。“那是什么?”A有些惊奇。“是为了责任。因为他们要履行养家的义务,要给你更好的生活。”我解释道。A低着头不说话。“这个责任只让他们承担是不公平的,你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我继续说道。“可我还在上学,他们不让……”A试图解释。“你要知道每个人履行责任的方式是不同的,你要做的是让他们放心,自己好好想一下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找我。”我看着A认真地说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发现A的行为明显收敛了许多,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在这一心理辅导过程中,我通过对症下药对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用爱和智慧帮助孩子们树立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2.亲子活动,家校联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之中一种来自血脉的信任和依赖,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要想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帮助孩子们找回缺失的父母温情,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缺。

   例如: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过程中,我就是以组织亲子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们重拾父母温情的。

   首先,我对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然后我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组织了“两地书·亲子情”大型亲子交流活动。让学生们以自己的名义、以书信的形式给家长写信,并将这些信件收上来。随后以学校的名义寄给学生家长并及时将学生家长的回信交到孩子们的手中。

   以书信的形式展开亲子交流活动,既解决了父母无法陪伴孩子的进行亲子活动的问题,也化解了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时的尴尬,强化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交流,帮助孩子们重拾父母温情,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全心理人格的培养。

   3.档案构建,持续呵护

   心理健康问题是在长期的情绪积压状态下形成的,因此,心理健康的问题的解决也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既要因时而变、对症下药,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例如: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就是以构建心理档案的方式持续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

   首先,我将本班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学习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给每一位留守儿童都建立了心理成长档案。然后,我联合本班其他科任老师组建了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管理小组,定期从不同方面对本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总结记录,及时发现学生们的情绪波动,将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构建心理档案的方式,实现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既为教师们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方便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的对接,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呵护的持续性。

   总之,要想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要想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就要对症下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让留守儿童们在持续有效的心理辅导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碧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6-7.

   [2]汤小阳,邓平,易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智库时代,2018(33):204.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极弱群体。他们不仅物质贫穷,更重要的是精神贫穷,表现为精神缺“爱”、心理缺“疏”、学习缺“导”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在精准扶贫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留守儿童关爱问题。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指导下,要解决留守儿童关爱缺失问题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共同解决,即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形成良好持续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多中心治理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因农村劳动力流动而引发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据教育部、民政部、公安部在2016年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摸底排查显示,不满16周岁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902万,中西部省份占90.35%,如果考虑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将更大。留守儿童不仅物质贫穷,更重要的是精神贫穷。他们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得到父母关爱和呵护,获得润物无痕般的家教。在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中,留守儿童是主要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主要的施暴者。据报道,广西南平10个女孩长期遭受宿管老师的性侵,她们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留守儿童遭受性侵事件在山东、河南、宁夏、广西、海南等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发生

   一、加强亲情关爱,完善家庭关爱功能

   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沟通,增强亲子感情,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怀,感受父母的温暖,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父母应设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加强同孩子之间平等的沟通,多和孩子之间交流彼此的想法,用家庭浓浓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如果条件不允许,夫妻双方都需外出,父母应将子女托付给可靠的监护人。监护人除了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儿童的日常饮食,还要有能力监督和指导儿童的基本学习。此外,父母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在外工作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如打牌、赌博、读书无用、金钱万能等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留守儿童关爱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家长要积极联系老师,配合学校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关爱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他们肩负的重大责任,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多开设安全、道德、心理等方面课程,提高留守儿童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生存的能力。除了学校的日常教学外,还应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需求,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教育主体的作用。例如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注重心理辅导,及时纠正留守儿童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接触,利用春节家长返乡之机,召开家长和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要求父母尽职尽责培养孩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都要登记造册,以便加强联系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建立寄宿制,把留守儿童安排在学校校园内,统一管理,集体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强大的安全屏障。

   三、政府要加大关爱投入力度

   第一,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倡导建立和谐的家庭婚姻关系,增强留守儿童父母的法律意识和家庭责任感,转变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对子女“重教轻养”“重物质轻精神”的传统教养观念,及时了解和化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学习和生活问题,充分发挥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功能,并对监护缺失严重的父母采取切实的追责机制,如剥夺监护权等,使法律规范成为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强有力武器。第二,政府有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教育,使年轻的父母亲都能认识做父母的责任。父母要充分认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精神关爱、情感呵护等。父母不能为了外出赚钱,而置孩子于不顾,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其一生。现在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其中打工族因夫妻分居,造成感情疏远或外遇是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年轻夫妻的教育过程中,使他们懂得离婚伤害最大的是孩子;管理部门不能因为离婚自由,只要当事人双方同意就批准,对孩子尚小的家庭要耐心做好工作,为了小孩,要尽力维持家庭。第三,要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是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保障者,加强政府的制度供给,完善对留守儿童教育经济支持的相关政策,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政策,确保留守儿童的关爱获得。鼓励地方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等第三方参与其中,加强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第四,政府要开拓和社会资本合作创办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形式,政府可以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伙伴,并且不断开拓关爱服务新模式,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调动社会力量,完善社会关爱体系

   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其一是当地的基层党组织要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医疗等问题,优先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在生活、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其二是各级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合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派出所要净化社区环境,防止游戏机室、网吧、酒吧等对留守儿童造成负面影响。其三是慈善机构要通过募集资金更多关注留守儿童,并且提倡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的适度陪伴。其四是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要大力开展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入户了解其生活情况,讲解用电、用煤气等知识,学会科学饮食、自我保护,提高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等。还可以通过结对子,做“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有“家”的温暖,有亲人照顾的感觉。在政府实施有效监管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托儿所、儿童中心(村)等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对于提供该服务的民办机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等方面,与事业单位享有平等待遇。

   五、结论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力量合力共同解决,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雷万鹏,杨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2]黄诚.如何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几种社会理论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2).

   [3]杨汇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路径的社会学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 发表于 2023-04-30 21:18
  • 阅读 ( 7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杨洋工作室
杨洋工作室

704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