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马皇后,明之幸矣 朱元璋称她为“家之良妻,犹是国之良相”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 马皇后被册封时,年仅36岁。她以“为妻之道”辅佐朱元璋,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 马皇后身居高位,不骄不...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

马皇后被册封时,年仅36岁。她以“为妻之道”辅佐朱元璋,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

马皇后身居高位,不骄不躁。她仍然保持着以前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宽厚仁慈的性格。她勤于内治,讲求古训。力倡仁道之道。她以宋朝多位贤后为例,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

有人对她说:“宋朝过于仁厚。”马皇后不以为然,说:“过于仁厚,不比过于刻薄好吗?”

明有马皇后,明之幸矣 朱元璋称她为“家之良妻,犹是国之良相”

(马氏)

马氏曾经提出过“仁厚之治”的主张,她将汉代与宋代两家思想合二为一,得出了“仁厚”胜过“刻薄”的结论。据此,她命女史宫总结历代仁厚之粹,写成家法古训,请求丈夫朱元璋予以表彰。

她常劝朱元璋,以尧舜为法,行仁厚之政,以求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她认为,要达到尧舜之治,就要重法治,重贤才,重教育,实行仁厚之政。她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当皇后的14年的生涯中,不遗余力地帮助朱元璋补弊救失,大明初始的“洪武之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重视法治方面,马皇后提醒朱元璋说:“法律经常变动则生弊,法弊则奸邪生、奸邪生则百姓受困扰、百姓困则动乱生。”朱元璋认为这是至理名言,命令史官书之于册。

朱元璋生性刚烈,好发脾气,动辄杀人。马皇后因此劝谏:“不以喜怒加刑赏”。朱元璋在前殿决事,有时震怒,欲开杀戒,马皇后伺他还宫,就婉言劝谏,因此而得以缓刑免戳的人很多。

有人报告,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萌生杀父之心。朱元璋大发雷霆,下令将此不孝之子杀掉。马皇后得知,劝朱元璋道:“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要防小子别有用心。如果枉杀则使郭景祥绝后,不如派人查明后再作结论。”于是,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冤枉。

朱元璋的养子李文忠守严州(今浙江建德县东北),杨宪诬其不法。朱元璋想要召回李文忠,给予处罚。

马皇后认为:严州是与敌交界的重镇,将帅不宜轻易调动,而且李文忠一向忠实可靠,杨宪的话怎么能轻易相信呢?

朱元璋向来敬重信赖马皇后,便派人去严州调查,果然又不实。后来李文忠一直戍守严州,从无疏忽。

宋濂是明初的谋士,也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朱元璋对他恩礼有加,在他年老返乡后,仍不断派人慰问。有一次,宋濂孙子宋慎犯案,他受到牵连,被押到京师,并被判为死刑。

马皇后得知后竭力劝谏。她对朱元璋说:“民间请一老师,还始终不忘恭敬,何况宋先生已告老还乡,并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又怎能因子孙犯罪而牵连至死呢?”

话虽入情入理,朱元璋还是不肯赦免。到进御食的时候,马皇后特意不备酒肉,朱元璋奇怪地问是何故。

马皇后答曰:“妾已用皇上的酒肉祭祀神灵,请求保佑宋先生,以使太子稍尽敬师之心。”

言毕潸然泪下,朱元璋大为感动,第二天便下令赦免宋濂死刑,安置于茂州。

明有马皇后,明之幸矣 朱元璋称她为“家之良妻,犹是国之良相”

马皇后(剧照)

吴兴富民沈秀出资帮助修筑三分之一的都城,事后又请出钱犒赏军队。朱元璋认为百姓出钱犒赏不吉祥,因而大动肝火,下令处死沈秀。

马皇后劝谏道:“法律,是用来惩罚不守法的人,而不是用来惩罚不祥之人。沈秀富可敌国,虽然是不祥之民,却没有犯法,怎么能随便诛杀呢?”

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便将沈秀释放,派去戍守云南。

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化装外出,杂在众人中观灯,见一灯上写道:“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月边住。”谜底是“好双大脚”。朱元璋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大发雷霆,要严惩“刁民”。朱元璋甚至发话,如果查不出具体人来,全城百姓,一律遭殃。

马皇后听后进谏道:“妾是大脚,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别人纵然是嫌,有什么相干呢?陛下不是曾说,幸亏妾脚大,才能背着陛下逃出死地吗?何况天子为民之父母,子女们随便说说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伤害父母之心,做父母的怎能大怒不止,要置子女于死地呢?”

一席话,说得朱元璋怒火全消。遂收回成命,使百姓免去一场灾难。

朱元璋经常法外用刑,随意治罪,马皇后总是时刻加以提防,遇事设法补救并常从细枝末节中拾遗补阙,以匡不遮。

一次朱元璋发脾气责骂宫女,马皇后也假意发怒命令将宫女交付宫正司论罪。朱元璋认为朕一言就是法,不必交到宫正司议罪。

马皇后解释说:“帝王不可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大怒时,用刑可能会过重,不如交给宫正司,按罪定刑,公平处理。即便是陛下给人定罪,也应该根据法司的规定办事。”

在用人方面,马皇后非常爱惜人才,而且懂得贤才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她对朱元璋说:“帝王虽有圣人之聪明,也不有一人独理天下;要达到天下大治,必须择贤而有,但对贤才也不可求全责备,要宽其小过而发挥其才能。”

她提出“愿得贤人共理天下”的建议,被朱元璋奉为治理名言。

朱元璋也曾有过,接受历史上的教训,不许后宫干预政事。在这种情况下,马皇后既要做到不出头露面,又要做到以其特殊的身份、卓越的见识和杰出的才能,悉心补救朱元璋政事上的弊病和漏洞。

一日闲谈,马皇后问朱元璋:“现在天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

朱元璋回答:“这不是你应当问的。”马皇后说:“陛下是天下之父,妾为天下之母,子女的安危,做父母的可以不问吗?”马皇后此次进谏,旨在劝朱元璋关心民瘼,爱民如子。

马皇后严守皇后的职责,以自己的言行,悉心辅佐朱元璋,受到朱元璋及朝野各方的一致好评。所以,在明初的政治生活中,马皇后的特殊作用,被朱元璋贴切地比喻为“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

朱元璋曾经多次提出要给皇后的宗族宗戚封官赏爵。马皇后谢绝说:“爵䘵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并一再向朱元璋劝谏:“不论亲人外人,如果真有贤才,就应当加以重用;如果授官给平庸之辈,必将恃宠致败。”为此,她建议说:“鉴于前代外戚干政覆败的教训,对于自己的亲戚多给赏赐,使其安居乐业,足矣。”

马皇后有一句名言:“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意思是君主应该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但在发展教育,培养贤才方面要舍得花钱。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不仅要重视选拔贤才,还在于培养大批的贤才以供选拔。视贤才为国宝,充分显示了马皇后的远见卓识。

马皇后为人宣而不奢,贵而不骄。虽居高位,但仍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她总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她劝勉丈夫,身处富贵,要不忘布衣。她告诫子孙:生于富贵,当知耕田种地的艰难。自己则躬行节俭,言传身教,堪称一位德行高尚的贤妻良母。

明有马皇后,明之幸矣 朱元璋称她为“家之良妻,犹是国之良相”

朱元璋与马皇后(剧照)

马氏死后,宫人怀念她,作歌曰:

我后圣兹,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念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氏以她卓越的见解,高尚的品德,超群出众的举止,成为历代后妃的楷模。

  • 发表于 2023-04-19 14:02
  • 阅读 ( 81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yqm11
yqm11

709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