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想了解七修的相关知识,已更新头条专门整理了七修的内容介绍,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人生有七修:修境、修思、修心、修身、修德、修、修业。
“老师,我犯过许多错误,可为什么您一句话也不提醒我?”
先生反问:“我没提醒你,
你怎么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弟子答:“我学习后才知道。”
先生说:“所以我教导你学习啊。”
弟子有点疑惑:“我的意思是说,您应该帮助我指出错误。”
先生笑道:“对于自身的过错,人家说得再多,你心里也不想承认。只有自己真心悔悟才有用啊。”(先生曰:“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人与人之间观念不同很正常,但往往不能接受自己被否定。哪怕心里明白自己是错的,还是想找证据证明‘我没错,错的是你’;哪怕最后找出的证据很微弱、很站不住脚,但仍会强词夺理,死鸭子嘴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不肯认错”,会让一个人做下难以弥补的错事。
为什么人会如此执拗不通,宁可自欺欺人,也不肯认错改过呢?人在需要推翻自己原有的观念、接收一套全新的思想体系时,会发生“认知失调”的现象。
这时,人会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就像机器人的指令和行为不统一时就会陷入瘫痪状态那样。
所以,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恐慌与窘境,人会倾向于马上找到一个理由,维护自己原有认知系统的合理,哪怕这个理由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也就是说:当被指出“你是错的”之后,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接受并改正,而是想竭尽全力证明“我没有错”——这是作为人的普遍的本能。
“愤怒拉低了你的智商。”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可贵的地方便在于:人很难认错,但可以认错;每个人都具有生物本能,但人可以超越动物;人会为情绪所控,但更可以“调服其心”,以良知良能主导自己的行为。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善恶、是非、对错。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生来就有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这是一种智慧的本能。
面对是非,一个人的良知清清楚楚,无法自欺。
“我没有历数你的过错,但其实早已告诉你改过的方法。我问你,你怎知自己先前是做错了呢?”
弟子一愣,说:“我的良知告诉我的。”
先生笑道:“良知非吾常言而何?”
良知,是我们“认知失调”时最好的参照物;
致良知,即是改过的门径。
当我们放下头脑中对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件事的执著,回归到心上,心静如水,良知清澈,真正的对错无需他人判断,已经自然辨别。
《道德经》中老子所言:“不自是,故彰。”
七修有七修真人,七修剑,,源自美籍华人萧逸的作品剑仙传奇,也有别称塞外伏魔
以上就是小编对七修的相关信息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