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m(轻松主义专注选择最省力的路径)

学以致用,提升自我,在于不断地汲取各种资讯。 致力于筛选各种书籍之精华,让您花更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各种资讯。 看完后,觉得有用,请关注下《非哥笔记》,以便及时接收最新资讯。 摘自...

轻松主义:专注选择最省力的路径,让关键的事情变得容易做

学以致用,提升自我,在于不断地汲取各种资讯。

致力于筛选各种书籍之精华,让您花更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各种资讯。

看完后,觉得有用,请关注下《非哥笔记》,以便及时接收最新资讯。

摘自《轻松主义》

——英/格雷戈·麦吉沃恩

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备受青睐和追捧;畅销书作家,著有《精要主义》,专栏作家。

轻松主义:专注选择最省力的路径,让关键的事情变得容易做

1

>> 他(作者)拒绝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尽力成为精要主义的典范,但他发现,当他的生活已经被剥离到只剩重要事项时,要做的事仍然太多。他该怎么办?对此他的结论是:不只要做正确的事,更要正确地做事。他提出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永远选择最省力的路径,让关键的事变得容易做,帮助人们轻松取得更多成就。

◆ 让关键的事情变得容易做

>> 当你无法更加努力时,就该寻找一条更简单的路了。

>> 《精要主义》帮助我们做正确的事情,《轻松主义》帮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以轻松状态、轻松行动,轻松获取理想成果。

>> 第一部分:轻松状态。让事情变轻松的第一步,是清除我们头脑和心中的混乱。这就是我所说的进入“轻松状态”。

>> 第二部分:轻松行动。简化流程来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容易。

>> 第三部分:轻松成果。

>> “成果”有两种类型:线性的和带来复利的。当你的努力产生了一次性的收益,你就会得到一个线性的成果。每一天你都从零开始,如果你今天没有付出努力,那么今天就不会获得成果。这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你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成果成正比。复利成果则是指你付出一次努力,就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收益。在最初投入之后,你会持续获得成果,不管你是否又付出了额外努力。你睡觉的时候会获得成果,休假的时候也会获得成果。复利成果几乎可以是无限的。

>> 单次的轻松行为会产生线性成果,而当我们将轻松行为应用于高回报率的活动时,我们获得的回报会叠加,就像储蓄账户的利息一样。这就是我们创造复利成果的方式。获得一个优质成果很棒,一次又一次轻松地获得优质成果是最棒的。

>> 英国伟大作家乔治·艾略特所说:“如果不是为了让彼此过得轻松一点儿,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2

◆ 5项要素,选择最省力的路径

>> 历史上最好的罚球手不是迈克尔·乔丹或者斯蒂芬·库里,而是艾琳娜·戴尔·多恩。她职业生涯的罚球命中率为93.4%。这不仅是职业女子篮球联赛(WNBA)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就算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中,也是最高的。再看看她的季后赛纪录,你会发现,季后赛纪录的罚球命中率更高:96.4%。因此,她才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罚球手。她的成功秘诀在于,始终遵循自己从八年级就开始练习的一套简单动作:走上罚球线,右脚找好位置,双脚平齐,运三下球,手臂弯成“L”状,然后把球举起、投出。“如果你能让自己的动作尽可能地简单,就不太容易出错,”她说。这套动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不要过度思考。罚球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让太多的东西出现在你的脑海中。”换句话说,多恩的成功秘诀在于,她能够进入我所说的“轻松状态”。

>> 当你的大脑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不合时宜的假想、负面情绪和有害的思维模式挤占时,你就没有多少脑力去执行最重要的任务了。

>>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理论解释了这种情况。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和脑科学教授妮莉·拉维(Nilli Lavie)曾就认知负荷理论发表过大量文章,根据她的说法,我们大脑的运算空间很大,但也有限,每天能处理约6 000个想法。所以当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如何分配剩余的认知资源,大脑必须做出选择。我们的大脑天生会优先考虑那些“情感价值”高的情绪,如恐惧、怨恨或愤怒,这些强烈的情绪通常会胜出,因此,留给我们解决重要问题的脑力资源就更少了。

>> 当你的电脑运行缓慢,你所要做的就是按下几个按键,清除所有浏览数据,机器的运转立即会变得更流畅。用类似的方式,你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策略来抛弃所有杂念,避免它们使你脑中的“硬盘驱动器”变慢。按下几个按键,你就可以恢复到原始的“轻松状态”。

>> “轻松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身体放松,没有情绪负担,精神保持振奋。你全神贯注,专注于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你能够轻松完成这些事情。

◆ 要素1、倒置,自觉追求“更容易”。

>> 永远选择最省力的路径。

>> 面对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她会自问:“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

>> 重要的事也可以是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我们牺牲了时间、体力和脑力,并且确信这种牺牲是必要的。问题就在于,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使人们用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把事情粗暴地分为“重要且艰难的”和“容易且琐碎的”。大多数人奉它为铁律:容易的事情都不重要,艰难的事情才重要。

>> 我们的大脑会本能地抵制它认为困难的东西,而接受它认为容易的东西。这种偏见有时被称为“认知放松原则”(cognitive ease principle,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或“最省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 我们天生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方法来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这个原则起作用的例子很常见。我们倾向于在街角那家价格偏贵的便利店买东西,因为这比开车去物价低廉的商场更容易。我们倾向于把盘子扔在水槽而不是洗碗机里,因为可以少做一个步骤。我们倾向于允许十几岁的孩子在吃饭时发短信,因为强行禁用手机更容易引发争吵。我们在网上查询某个问题时,会倾向于采纳最先看到的那条搜索结果,哪怕这条搜索结果的可信度最低,因为这是获得答案的更容易的方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对省力的偏好是有益的——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偏爱阻力最大的路径会怎样?假设我们的祖先会发自本能地探究获取食物最难的方式是什么、为家庭提供庇护最难的方法是什么、在部族中维系关系最难的方式是什么,那他们是不可能成功活下来的!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的生存得益于对最省力路径的先天偏好。

>> 倒置思考,也许这事儿很简单呢?

>> 德国数学家卡尔·雅各比(Carl Jacobi)以擅长解决棘手问题而闻名,他发现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Man muss immer umkehren”,翻译过来就是“倒置,永远倒置”。倒置是指把假设或者方法翻转过来,反向解决问题,思考“如果相反的情况是对的会怎样”。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你忽视其他显而易见的视角,倒置可以帮助你发现这些视角。倒置可以使我们思维中的错误凸显,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以新的方式做事情。假设“所有重要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是看待问题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对很多成就非凡的人来说,这是唯一的方式。他们已经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哪怕是在疲惫不堪或备受压力的状态下,他们也善于通过强力推进来完成任务。倒置思考指的是从相反的角度看待问题,它意味着这样发问:“也许这事儿很简单呢?”也意味着学会在专注、清醒和冷静的状态下解决问题,更意味着善于付出更少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

>> 当我们感到无力应对时,可能并不是由于问题本身十分复杂,而是我们在头脑中把问题复杂化了。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也许这事儿很简单呢?”这是一种倒置思考的方法,看起来容易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也正是因为它容易,才如此有用。

>> 废奴主义者威廉·威尔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心怀伟大的坚定信念,从事着一项艰苦卓绝而又重要的工作。作为19世纪初的英国议会议员,他为反对奴隶制、争取道义而斗争。他对他那一代人发起号召,想通过全面立法来打击奴隶贸易,从而结束这种野蛮和不人道的制度。然而,尽管付出了所有努力,倾注了所有热情,他却未能在法律层面取得丝毫进展。他的对立方很强大,一些有权有势的政党极力维持现状,一些人保持中立,无暇顾及废奴事业,还有一些人虽然关心这件事,但提供不了足够的帮助。推进废奴主义的阻力太大,奴隶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干扰因素太多了。后来,他的一位同是废奴主义者的同伴詹姆斯·斯蒂芬(James Stephen)想到一个主意。他没有继续正面攻击这个制度,而是采取了一个更迂回的方法。1805年,斯蒂芬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乔装的战争,还是中立国国旗的欺诈?”(War in Disguise or the Frauds of the Neutral Flags)。他在文中反对交战国在船只上使用中立国国旗。当时法国和英国处于交战状态,法国货船悬挂着中立国美国的国旗航行,利用海商法来保护他们不被敌人扣押。当时,大部分前往西印度群岛的贩奴船也悬挂美国国旗。根据当时的法律,这样他们就不会被英国海军拦截。斯蒂芬看到,如果英国修改法律,取消这种保护,就没有奴隶贩子敢让自己的船只去航行了。失去中立国国旗的保护,大多数英国奴隶贸易都会消失。斯蒂芬担心,如果提到奴隶贸易,他的观点可能会被驳回,因此他把文章内容集中在战争问题上。这篇看起来毫无争议的论述很快就发表了,基本上没有遭到反对。事实上,这篇看似无关紧要、存心不露锋芒的文章是一个“特洛伊木马”。从1807年1月开始,受斯蒂芬的启发,英国枢密院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拿破仑的战争措施,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随着当时英国内部的奴隶贸易逐渐被削弱,枢密院的这项举措很容易就带给奴隶贸易致命的一击。仅仅两个月后,1807年3月25日,随着《废除奴隶贸易法案》(The 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 Act)的通过,奴隶贸易被正式宣布为非法贸易。

>>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目标对我们而言是几乎无法实现的,是难以企及的。但是,一旦我们找到一种间接的方法,这些目标的实现就可以变得不那么困难了。

>> 市场营销作家塞思·高汀(Seth Godin)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感觉把一项业务推上坡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刚起步的时候,那么不如试着问一句,为什么不去开启一项新业务,一项你可以推着下坡的业务?”

>> 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沃伦·巴菲特曾经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风格形容为“怎么省事怎么来”。他们并不期待投资那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盈利的公司,而是一直在寻找那些“不用费脑子”的投资对象——业务上简单易行而且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用他的话来说:“我并不指望跳过7英尺的栏杆,我四处寻找1英尺的栏杆,让我可以一步迈过。”

>> 1.面对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自问:“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2.如果将事情简单化,就不太可能出错。3.摆脱那些让问题看起来很难的假设,简单易行的方案会层出不穷。4.放弃对复杂的执念,即使微小的努力也能推进重要的事情。5.一旦找到简洁的方法,就可能破解无法达成的目标。

◆ 要素2、享受,“满足”不需要被延时

>> 如果可以“享受”, 我们何必“忍受”?

>> 1981年,英国活动家简·图森(Jane Tewson)曾在苏丹的一个难民营被宣布死亡。她患上了脑型疟和病毒性肺炎,当时没有足够的药物可以医治她。据她事后回忆,当时她的灵魂在俯视自己的身体,然后重回身体之中。她“灵魂出窍”的体验被证明是一次重生,而且这种重生不只是肉体意义上的。图森回到英国后,决心要为她目睹的苦难做点事情。她知道,要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她需要很多人的参与。但慈善机构在试图改变人们的观念、获取支持并最终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图森也很清楚。她知道,做正确的事情并有所贡献,这是人人都“想”做的事,但就像民谣歌手吉莉恩·韦尔奇(Gillian Welch)唱的那样:“我想做对的事情,但不是现在就做。”她也意识到,要求他人捐款可能就像拔牙,这对提出要求的人和被要求的人来说都是苦差事。图森突然有了一个主意——一个将影响数百万人生活的主意:如果能进行一场“活泼、感人、有参与感和有趣的”慈善捐款,也许就能将捐款这个过程变得容易一些。她的主意是,把人们都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在电视上看喜剧,与穷苦之人的困境结合起来。她创办的这家慈善机构的名字很有吸引力:喜剧救济基金会(Comic Relief)。这家基金会创办于1988年2月,以“红鼻子日”(Red Nose Day)而闻名。在此之前,图森已经和许多喜剧演员以及名人建立起联系。她找到英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兰尼·亨利(Lenny Henry),亨利同意做这场活动的“头牌”。圣诞节这天,亨利在萨法瓦(Safawa)的一个难民营里正式宣布“红鼻子日”的诞生。这场电视直播活动有超过150位娱乐界名人和喜剧演员参加,吸引了3 000万名观众,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英国人都观看了这场直播。英国各地的人们纷纷购买红色的小丑鼻子,这笔收入将捐献给慈善机构。“红鼻子日”活动在一天之内募集了1 500万英镑。变成一项两年一次的例行活动之后,“红鼻子日”在随后的30年里,成功为非洲最穷困人口和英国的经济萧条地区筹集了10亿英镑。慈善捐助是一件严肃的事,但参与喜剧节日却能让人乐在其中,图森把两件事结合起来,让做慈善变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不但有更多的人参与“红鼻子日”,他们还期待着再次参与。

>> 我们会坚持做一件事情,往往并不仅因为这件事本身很重要,而更因为我们主动地盼望去做。这些事情也许是收听某一档播客节目,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唱卡拉OK,跟随我们喜欢的曲调跳舞,或者和朋友玩游戏。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让我们难以坚持,因为我们有主观上的畏难情绪。这些事情包括锻炼身体、理财、晚餐后刷碗、回复电子邮件或语音邮件、参加会议,或者叫醒孩子去上学。并不是每一件重要的事都能令人感到愉快,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让自己乐在其中。

>> 一旦我们抛弃了“对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种理念,那么重要的工作就可以是令人愉悦的。对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如果我们可以“享受”,又为何要“忍受”?把重要事项和愉快的事项相结合,就连最沉闷、最难以应对的任务都可以变得轻松起来。

>> 完成重要事项取得的成果不一定非要事后才能享受,我们也可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只需要把奖励叠加在重要事项上,缩短行动和奖励之间的滞后时间就可以了。

>> 有一次,我旅行一星期回家之后,发现积压了一堆语音留言需要回复。最开始,我感到这项任务艰难而繁重,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会有这么多语音留言?”这也说明我当时实在太累了。但是接着我就意识到自己问错了问题,所以我转而问自己:“我怎样才能让回电话这件事变得很享受呢?”只过了几秒钟,我就想到一个主意:边洗澡边回电话。这改变了我的整个体验,我的心情随之好了起来。当我告诉每个人我正在洗澡时,他们都笑了。给每个人回完电话之后,我甚至有点儿失落,我多希望有更多的电话要打。

>> 把最令人愉悦的事情与最重要的事情相结合,就会让人感觉到动力十足。毕竟,那些令人愉悦的事情你是无论如何都会去做的。你会坚持收看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或者听你新发现的有声书,或者找时间在浴缸里泡个热水澡。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些事与在跑步机上跑步、刷碗或者回电话结合起来呢?显然,这种结合效果更好。但很长时间以来,你是不是都只凭借意志力迫使自己去做那些重要但困难的事情,而不是让它们变得有趣?

>> 1.把重要的事和愉快的事结合起来,让最沉闷、最难以应对的任务变得轻松。2.不再延迟满足,把奖励叠加在重要事项上,缩短行动和奖励之间的滞后时间。3.搭建“快乐积木”,在玩耍中产出。4.用自己的独特性定义自己的仪式,将乏味的任务变成创造快乐的体验。

◆ 要素3、释怀,雇用“感恩”,解雇“报怨”。

>> 当你专注于感恩某件事的时候,效果是即时的。它能帮你从后悔、对未来的担忧、落后的感觉等“匮乏状态”,立即转换到“拥有状态”,比如什么事情正进展顺利、你正在取得什么样的进步、此刻存在哪些可能性。它使你想起那些任由你支配的所有资源、财富和技能,因此,你可以支配这些东西更轻松地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感恩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使消极情绪失去赖以生存的氧气。无论何时何地,当它起作用时,还会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维持的系统,当我们专注于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时,我们会拥有得更多。

>> 当你专注于你所缺乏的,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当你专注于你所拥有的,你会得到你所缺乏的。

>>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B. J.福格(B. J. Fogg)说,创建一个新的习惯,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件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然后将一个新的行为加入其中。他把这称为“习惯处方”,最简单的版本是:“做完事件X之后,我会做事件Y。”

>> 被誉为世界顶级管理学思想家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曾说,人们并不是真正地购买产品或服务。相反,人们是“雇用”它们来做事的。类似地,我们经常雇用怨恨去填充一种当前尚未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但是当我们进行“业绩评价”时,我们会发现怨恨表现不佳。怨恨耗费了我们的资源,但并没有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令人满意的回报。所以,我们必须把怨恨“解雇”掉。

>> 1.当我们对伤害自己的人放下惩罚的念头时,被释放的并不是对方,而是我们自己。2.当你专注于你所缺乏的,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当你专注于你所拥有的,你会得到你所缺乏的。 3.掌握“习惯处方”——在抱怨之后,说一些值得感恩的事情,让感恩变成一种习惯。

◆  要素4、休息,有规律地“无所事事”

>>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休息来补充体力和脑力,我们可以在一天当中安排一些固定的休息时间,这能让我们像那些行业顶尖人物那样,从身体的自然节奏中获益。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做出尝试:1.把上午的时间用于重要工作。2.把工作时间分为3段,每段不超过90分钟。3.每两段工作时间之间进行短暂休息和恢复。

>> 为什么要洗热水澡?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最新睡眠科学发现,睡前采取“水基被动体加热”方法,即睡前洗澡的参与者,睡得更早、更久、更好。这似乎有悖常理,因为我们的睡眠周期是与核心体温下降相关联的。但是根据这项研究,问题的关键在于洗澡的时间:睡前90分钟。这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沙哈布·哈加耶格(Shahab Haghayegh)解释说,温水触发了我们身体的降温机制,导致更温暖的血液从我们的心脏输出,并通过我们的手和脚释放热量。这种“身体热量的有效释放和体温的下降”加速了人体的自然冷却,这种自然冷却的过程可以使人更易入睡。

>> “小睡王者”。研究表明,小睡可以抵消“睡眠债”。事实上,即使对于休息良好的人来说,小睡也可以提高反应速度、逻辑推理能力和符号识别能力。它可以改善情绪,使我们不那么容易冲动和沮丧。一项研究表明,小睡和睡一整晚一样有益于提高某些类型的记忆力。“令人惊讶的是,在90分钟的小睡之后,你可以在学习方面获得与睡8小时相同的好处,”研究者称。

>> 是时候换一种方式来看待小睡了。轻松小睡的秘诀有:1.注意这个时刻:你疲劳到一定程度,感觉要强打精神了。2.用眼罩、噪声消除器或耳塞屏蔽光线和噪声。3.定个闹钟。4.当你试着入睡时,屏蔽掉关于你“本可以做某事”的想法。你醒来的时候,你的待办事项都会在那儿,只有这时候,你才能更快、更轻松地完成它们。

>> 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达利的小睡也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版本的小睡,他会坐在椅子上,手腕悬在扶手边缘。他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一把有些重量的金属钥匙。在钥匙正下方的地板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盘子。达利闭上眼睛休息,当他迷迷糊糊睡去的时候,他夹住钥匙的手指就会松开。啷!达利的眼睛会突然睁开,下一个怪诞作品的新灵感就会出现在他的头脑中。在他的《魔幻技艺的50个秘密》(50 Secrets of Magic Craftsmanship)一书中,达利解释说,在“刚开始失去意识、你不确定是否真正睡着的那个转瞬即逝的时刻”,他“在睡眠与清醒之间那条紧绷而无形的分界线上保持着平衡”。达利把他的小睡技巧称为“与钥匙共眠”。

>> 梦境是一片沃土,为那些整天困扰我们的问题孕育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但是通常我们醒来之后只剩一些零星的想法,如果没能及时捕获它们,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假如你在寻找灵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眼睛休息,你可以坐在你最喜欢的椅子上,不管你用闹钟还是钥匙作为提醒,记得把一支铅笔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当你突然睁开双眼的时候,可以用它记下实现的灵感。当我们与身体的自然节奏和解,不再用睡眠作为代价与他人竞争,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条理清晰,富有意义,我们的身心就会因此逐渐恢复到轻松状态。

>> 1.当我们挣扎时,与其加倍努力,不如考虑暂停行动,哪怕只有1分钟。2.别再将睡眠作为竞争的代价。3.即使对于休息良好的人来说,小睡也可以提高反应速度、逻辑推理能力和符号识别能力。4.梦境是一片沃土,为那些整天困扰我们的问题孕育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  要素5、觉察,在“噪声”中保持专注

>> 倾听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保持专注。专注于当下并不难,难的是避免瞻前顾后。观察本身也不难,难的是排除噪声。

>> Listening isn’t hard; it’s stopping our mind from wandering that’s hard.倾听本身并不难, 难的是保持专注;It’s not the noticing itself that’s hard. It’s ignoring all the noise in our environment that’s hard.观察本身也不难, 难的是排除噪声。

>> 斯蒂芬·库里曾经一直梦想为父亲的母校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打篮球。但是该学院不愿意为他提供奖学金,部分原因是他的身材。在这项球员身材越来越高的运动中,“只有”约1.91米高、84千克重的库里完全处于劣势。在库里被金州勇士队选中的2009年,NBA球员的平均身高接近2.01米。洛杉矶湖人队的超级球星勒布朗·詹姆斯身高约2.06米,体重超过136千克的沙奎尔·奥尼尔曾在扣篮时把整块篮板都损毁了。

>> NBA的小个子球员通常侧重于训练自己的敏捷性和速度。但是库里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方式,他专注于训练大脑。从2010年库里的第二个赛季开始,他的私人教练布兰登·佩恩(Brandon Payne)就一直在给库里进行“神经学训练”来提高他的敏捷性。其中一项由易到难的训练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库里一只手抛接网球,另一只手拍篮球。第二阶段,抛接网球的动作变为拍网球。第三阶段,他把网球扔向墙壁弹回,并重复这个动作,同时另一只手继续拍篮球。第四阶段,库里在双腿间穿插运球。最后一个阶段也最难,同时抛接两个网球。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是通过建立佩恩所说的“神经认知效率”来提升库里的注意力的。随着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推进,他将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同时对任务保持持续的专注。在一篇题为“斯蒂芬·库里看世界的方式的确与你不同”(Steph Curry Literally Sees the World Differently Than You Do)的文章中,记者德雷克·贝尔(Drake Baer)写道:“只看库里的外形,你绝不会猜到他是联盟中最占优势的球员。他身高1.91米,体重84千克,他不像勒布朗那样截球,也不像乔丹那么能飞,他有更妙的优势。现在,他非凡的敏捷性和前所未有的投射技巧,已经被人们熟知,但更有证据证明,库里在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极端的异类,或者说是天才,那就是他对感官信号的处理能力,哪怕是在压力最大、最复杂和最瞬息万变的形势下,这种能力也不受影响。简单来说,他会观察到比赛的更多细节,这让他可以利用对手的位置来创造投篮机会,找到传球路线,迫使对手失误。”勇士队主教练史蒂夫·克尔(Steve Kerr)曾表示,库里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我见到过的任何巨星一样出色”。库里现在被广泛认为是NBA历史上最好的射手。

>> 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在一个官方名称为“戈特曼学院”,又被称作“爱情实验室”的地方,花了40年时间研究人际关系科学。他的妻子朱莉·戈特曼(Julie Gottman)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心理学家。戈特曼夫妇是世界知名的婚姻与人际关系问题专家,他们合著过几本书。关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经营方式,以及预测离婚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共同收集的研究数据可能比同领域的任何人都要多。根据戈特曼夫妇的说法,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努力得到他人的喜爱、肯定和关注。戈特曼夫妇把这称为“关系需求”。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回应来自别人的关系需求,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这三种方式比作打网球。第一种回应叫作“击回”。当你回到家,在你爱人的脸颊上轻轻一吻,然后说:“今天天气不错是吧?”你的爱人可能会回答:“我也觉得天气很棒!也许我们应该打开几扇窗户。”在这里,你的爱人就像球场另一端的球手,接到你的发球,他用一个落地球直接将球打回你站立的地方,让你很轻松就能把球再打回去。于是你们的对话能够很轻松地继续。第二种回应是“击偏”。你的爱人可能对你关于天气的评论回复说:“你真的这么认为吗?我觉得今天外面太热了。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这样的湿度!”这种情况下,对方相当于把球打过了球网,但是球完全朝着球场的另一侧飞去,你不得不飞奔过去接球。你们可能会继续击球,但会更费力一些。第三种回应是“击飞”。这次,你的伴侣根本没有回应关于天气的评论,而是用一些完全不沾边的事情回复:“你开车去换机油了吗?”这相当于球直接击中了球网。比赛结束了,现在,你必须劳神费力再开一局。根据戈特曼的研究,前两种反应——哪怕是夹杂了一点儿争论意味的那个,通常对一段人际关系来说都是健康的。伤害最大的是第三种,它意味着这两个人“看不到”对方。他们没有参与同一场比赛,或者根本没在进行同一项运动。就好像他们在看同一面墙,一个说“这面墙是蓝色的”,而另一个坚称它是红色。没有哪一种人际关系是轻松的,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保持一段牢固的关系。我们不需要认同对方的一切,但是我们需要与他们共情,尊重对方,给对方足够的关注。你不用每次都这么做,但要尽可能频繁。“相处”就如同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所说:“它就应该是轻松的。”

>>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陪伴别人时,就会对别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只发生在当下。即便只有最短的瞬间,那种“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的体验,也会在那一刻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伴随我们。“陪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 1.消除那些影响视野的外部干扰,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清真正重要的事。2.我们能给予他人的最佳礼物不是我们的技能、金钱或努力,而是我们的关注。3.要保持一段牢固的人际关系,我们不需要认同对方的一切,但需要与他们共情。4.当我们全身心投入陪伴别人时,就会对别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只发生在当下。

3

◆ 导读 5个原则,约束自己的努力程度

>> 拉里·西尔弗伯格(Larry Silverberg)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一名“动力学家”。也就是说,他是物体运动方面的专家。他研究了20年来数百万次罚球的运动过程,并且有了一项有趣的发现,罚球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球投出时的速度。要达到肌肉运动知觉的最佳状态,需要大量训练来形成肌肉记忆。我们的目标是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你努力而不费力,你的动作变得流畅、自然,并且这一串动作都是发自本能。这就是“轻松行动”的意义。

>> 如果你在罚球时用力过猛,你会肌肉紧张、动作过快。这与很多成功人士的情况类似,他们习惯于相信“更多的努力带来更多的产出”。当投入大量精力却看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时,他们会习惯于更加努力,工作时间会更长,更容易为现状劳神。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成功人士学到的是,把进展缓慢视为一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信号,但他们没有学到的是:一旦越过某个点,更多的努力就不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了,反而会破坏我们的表现。

>> 经济学家把这样的现象称作“收益递减规律”:每一定量的额外投入都会形成一个产出的递减率。例如,如果我写作2小时,我可以写2页内容。但如果我写作4小时,我只能写出3页内容,即我的产出效率在降低。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努力就应该遭受质疑了。但是事实往往是,成功人士此时会加倍努力。他们看到产出减少了,会错误地认为解决方案是应该更加拼命。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负回报:这时候,不只是每一份额外的投入形成的回报更小了,整体产出效率也随之降低了。比如,在写作的时候会有一个时刻,从这个时刻起,你写的时间越久,稿件质量就变得越差。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写一首歌、绘制一幅蓝图、准备一场法庭辩论,或者编写一段计算机代码,以及许多其他的努力。你疲惫不堪,判断力受损,之后你付出的每一份额外努力都变成了“有害的”。在这种时刻如果你还要继续坚持,就是典型的 “得不偿失”。

>> 这种不讲求效率的努力不只会影响整体产出效率,还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就是过度努力,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努力过头了。

>> “轻松行动”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大为不同。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做最擅长的工作时,会感觉轻松至极?你甚至连想都不用想,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搞定。你进入了最佳状态,一切都能顺势而为,并且完美呈现。

>> 我们的目标是,在完成重要事项时投入更少,而不是更多,通过约束我们的努力程度而不是通过过度努力来达到目的,这就是“轻松行动”的意义。

◆ 原则1:定义,找到“产出低于投入”的那个点

>> 一旦越过某个点,更多的努力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反而会破坏我们的表现。

>> 为了避免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所产生的回报率出现递减,请为终极目标设立明确的条件,在达到那个条件时停止修改。

>> 1.如果你想完成一个重要项目,绝对有必要让终极目标尽可能地清晰。2.我把终极目标定义为“产出开始小于投入”前面的那个“点”。3.“当天完成事项”清单应该由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组成。

◆ 原则2:开始,从简单到可笑的第一步入手

>> 想要实现伟大的构想, 先走出简单到可笑的第一步。

>> 硅谷思维和更广义的设计思维的一个关键原则是,通过构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来对一个想法进行市场测试。畅销书《精益创业》(The Leam Startup)的作者埃里克·莱斯将“最小可行产品”定义为:“一个新产品的版本,它让一个团队以最少的付出收集最大数量的有效客户信息。”这种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是轻松的,因为它只需要构建一个最简单的产品版本,并使它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客户需求反馈即可。

>> 我们可以选择先做“最小可行行为”,这种行为能让我们以最小的付出换回最多的信息,而不是拖拖拉拉,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为成千上万种可能性做规划,或者全速向前,在错误的道路上冒险前行。

>> 近年来,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只持续2.5秒。这是我们心理层面上的“现在”。其中的一个隐含意义是,进展可以以微小增量的形式发生。2.5秒足够我们转移注意力:放下手机,关闭浏览器,深呼吸。2.5秒足够我们打开一本书,拿出一张空白纸,系好跑鞋的鞋带,或者拉开抽屉找出卷尺。当然,2.5秒的时间也足以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琐事当中。科技巨头公司在不断争夺人们注意力的残酷竞争中明白了这一点。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式来为我们提供更小的信息单位:Twitter上的280个字符,Facebook或Instagram的“喜欢”功能,我们可以轻易滑动并一眼看完的新闻推送。这些很小的事情可能不会给人浪费时间的感觉,毕竟我们会觉得几秒钟并不算什么。当然,问题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活动几乎不会为我们希望完成的目标带来什么进展。这些事做起来很容易,但是毫无意义。

>> 当我们难以找出显而易见的第一步时,我们需要让一些重要事项变得能够立即开始,或者让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变得失去吸引力。用“2.5秒的视角”看待第一步,这种改变可以让其他改变成为可能,这是有助于养成习惯的习惯。

>> 1.第一步的行动可以是最微小的行动。2.先做“最小可行行为”,以最少的付出换回最多的信息。3.用“ 2.5秒的视角”看待第一步,这是有助于养成习惯的习惯。

◆  原则3:简化,能不做的都不做

>> 一般来说,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无数的头疼问题,让你在那些看起来极其困难或复杂的事项中勇往直前。这个方法就是问自己:完成这件事最必不可少的步骤是什么?

>> 需要明确的是,删减非必要步骤不等于“敷衍了事”,或者搞出一些你拿不出手的东西。非必要的步骤就是没有必要的。消除它们,可以让你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重要事项上。几乎在每一个领域,“完成”都要远远好过“画蛇添足”。“完成”是一件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想在某件事上取得成功,你至少得完成它。

>> “只跑1千米”,不做多余的事。我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学习时间一直比我少,但成绩却更好。你可能好奇他的秘诀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老师要求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绝不多做,仅此而已。相反,我会做得更多。我会阅读超出要求的内容,研究必要范围之外的东西。这就好比,我可能太迫切地想跑2千米,却忽略了1千米还没跑完。

>> 我发现了一个有用的规则:“被要求做事件X,并不构成做事件Y的充分理由。”例如,被要求做一个演讲,并不是在幻灯片中附加视频、花哨图表和一页又一页数据的充分理由。你是否经常被迫耐着性子听完这样一个演讲:演讲使用的幻灯片有很多页,或者每页幻灯片上有非常多的文字,或者所有东西都让你感到太多了。请思考一下,这真的是你想为别人创造的一种体验吗?

>> IBM公司传奇般的崛起经历中,有一个极易被忽略但关键的时刻,它揭示了一种更好的工作方法。路易斯·郭士纳(Lou Gerstner)在刚刚就任IBM首席执行官之后邀请高管之一尼克·多诺弗里奥(Nick Donofrio)在公司会议上发言。郭士纳回忆说:“当时,任何重要的IBM会议的标准演讲模式,都是用投影仪和幻灯片上面的图表来进行演示。IBM的人把幻灯片称为‘薄片’,谁也记不清要这么做的原因了。当多诺弗里奥演示到第二张‘薄片’的时候,我走到桌旁,在他的团队面前尽可能礼貌地关掉了投影仪。在一段长时间尴尬的沉默之后,我坦率地说:‘咱们只谈正事吧。’”

>> 这才是大多数演讲的重点:“只谈正事。”所以,下次你要写报告、做演讲或者进行推销宣传时,请抵制想添加附加部分所带来的诱惑。它们不只干扰你,它们也干扰你的受众。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做演讲的时候,我只用6页幻灯片,上面总共不到10个词。

>> 我们很少需要跑2千米,跑完1千米就比哪里都没去要更好。

>> 苹果最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团队与史蒂夫·乔布斯会面并展示了他们的设计。这款产品允许用户将储存在电脑上的音乐、电影和数码照片刻录到DVD光盘上,它最终面市时叫iDVD(如今已经不存在了)。设计师团队希望博得老板的称赞,因为这是一款拥有漂亮、简洁设计的产品。在呈现它众多特性和功能的同时,设计师团队还为它的精简度感到自豪,要知道原始版本的使用手册长达1 000页。但团队成员很快发现,乔布斯心中另有想法。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他说:“假设这是新的应用程序,它有一个窗口。当用户把视频拖进这个窗口,然后点击‘刻录’按钮就完成了刻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产品。”参与会议的产品设计师之一迈克·埃万杰利斯特(Mike Evangelist)很震惊。他说:“我至今还保留着为那次会议准备的幻灯片,它的复杂程度令人感到荒谬。”回顾这件事的时候他才想清楚,“任何多余的东西都会变成阻碍”。埃万杰利斯特告诉我,他最大的感悟是,在设计这个产品时,他和他的团队当初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他们以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作为开始,然后尝试精简它。但乔布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他从零开始,然后尝试找出最必不可少的元素,以此来实现想要的成果。

>>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包含了过多的步骤,尝试从零开始吧,然后看看你是否能够找到一条可以少走几步,却殊途同归的路。

>> “简化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技巧是能不做就不做。”换句话说,不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只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价值的步骤。每一个非必要的步骤都伴随着机会成本,因此,每去除一个非必要步骤,都会使我们获得更多时间、精力和脑力,并将它们用于重要事项之中。

>> 安迪·贝努瓦(Andy Benoit)(18)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天才取得成功靠的并不是解析烦琐的复杂性,而是利用不为人知的简单性。

>> 1.相比“简化步骤”,“删减步骤”能使过程变得更容易。2.几乎在每一个领域,“完成”都要远远好过“画蛇添足”。3.取得成功靠的并不是解析烦琐的复杂性,而是利用不为人知的简单性。4.确定最必不可少的步骤,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重要事项上。

◆  原则4:过程,拥抱“简陋的雏形”

>> 英国实业家亨利·克雷默(Henry Kremer)有一个梦想,他希望能够普及人类动力飞行。1959年,他决心尽自己所能去实现这个梦想,于是创立了“克雷默奖”,他希望用丰厚的奖金激励设计师制造一款可以由单人驱动的飞行器。1奖金有两笔,第一笔规定,率先驾驶人力飞行器在相隔800千米的两座高塔之间绕行“8”字的团队可以获得5万英镑的奖金。第二笔规定,率先驾驶人力飞行器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团队将获得10万英镑的奖金。这个任务相当于制造一辆“会飞的自行车”。考虑到当时人类在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似乎是一项很容易完成的挑战。毕竟整整半个世纪之前,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Kitty Hawk)南部已经完成了飞行,而这距离人类首次横跨大西洋不间断飞行也有40年了。10年前,查克·耶格尔已经突破了音障,而再过10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将会在月球上行走。然而现实是,不管这个挑战看起来多么可行,在过去的17年间,很多专业团队都在尝试过后宣告失败。就在这时,保罗·麦克里迪(Paul MacCready)登场了。当时的他负债累累,根本没有什么团队,只有朋友和家人,就连年少的儿子也被他征召为飞行测试员。反观他的竞争对手们,都是人手充足、资金雄厚,打造着“庞大、复杂而外形美观的飞机”,这些飞机有巨大的机翼、木制“筋骨”,以及金属或重型塑料外壳。即使如此,这些团队还是没有拿到那些奖项。起初,麦克里迪也不知道原因。后来他突然发现,大家都在努力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真正的挑战不是一下子就制造一架能在两座高塔之间飞“8”字的完美飞行器,而是需要先建造一架大而轻的飞行器,原因是不管它多丑,它都可以在实验阶段坠毁后很快地被修理、调整、改动、再设计。就在那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麦克里迪和儿子立即开始行动,新飞行器的灵感来自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具航空动力学特点的模型:鸟类飞行。两个月内,他们的第一版“戈萨默秃鹰”(The Gossamer Condor)起飞上天。虽然它只有约25千克,且看上去很业余——尤其是与其他人制作的更时尚的作品相比,但重点就在于此。麦克里迪说:“如果它在着陆时坠毁,你可以拿一根扫帚柄和一卷强力胶带来修理。用胶带把扫帚柄粘上去就能继续飞,5分钟之内就搞定了,而同样的事故可能会让那些更大、更精致的飞行器差不多6个月没法飞行。所以我们比他们获得了更多的飞行经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戈萨默秃鹰”共飞行了大约222架次,有时候一天要飞好几次。这可能是一些竞争对手的飞行器永远都达不到的数字。在第223次飞行中,“戈萨默秃鹰”完成了“8”字挑战,并赢得了第一个“克雷默奖”。两年后,“戈萨默秃鹰”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使麦克里迪赢得了第二个“克雷默奖”。他成功的秘诀在于极其聪明地领悟到,他不需要在飞行科技方面取得什么高级突破,专注于飞行器的外形精美和复杂实际上有碍于事情的进展。一架可以在坠毁后迅速修复和改进的丑陋飞行器则能让真正重要的事情更容易取得进展。原来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我们需要制造一个飞行器,让它可以像麦克里迪所说的那样:“左转,右转,在开始和结束时飞得足够高。”

>> 同理,在你完成一项任务时,如果你想“制造一个更好的飞行器”,不要试图让所有事情都一步到位。相反,应该拥抱那些“简陋的雏形”,这样你就可以迅速完成坠毁、修理、调整、改动、再设计的过程。在你学习、成长和解决重要问题的时候,这是一个更容易的方法。

>> 非凡的突破常常从“垃圾”中诞生。很多人由于误解了创造的过程而无法创造出精彩的东西。同样,我们看到一些优秀或者美丽的东西时,会想象它从一开始就是美好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尤达宝宝那样。但事实恰好相反。皮克斯公司前CEO埃德·卡特穆尔曾经说:“皮克斯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始于一个丑娃娃。”根据卡特穆尔的说法,他们最初的草图“拙劣而不成型,残缺而不完整”。这就是为什么卡特穆尔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为此类“垃圾”创造空间的文化氛围。因为他明白,如果创作过程中没有产生数百个糟糕的想法,最终就不会有“巴斯光年”这样的好角色。如他所说:“皮克斯的创立是为了保护我们导演的丑娃娃。”

>> 辉瑞制药公司有一个名为“敢于尝试”的项目,阐明了7种特定的行为来督促创新。例如,“新鲜感”鼓励员工在新的地方找到新的创意;“活泼”激发员工孩子般的好奇心和乐趣;“温室”保护员工的早期创意免受苛责,不管看起来多么像垃圾,都允许其成长。成就非凡者很容易排斥“从垃圾开始”的观念。他们在事情进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但是他们的标准既不现实,又鲜有成效。例如,很多人把学习一门新语言当作一个重要事项,这是一个对他们很重要的梦想。可是他们却不练习用新语言与他人交流,因为他们觉得不好意思。他们希望一张口就能说得完美无瑕,或者至少不要闹笑话。不过,我的一个教西班牙语的朋友不这么认为。他是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博士,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也获得博士学位。学生时期,他就已经认识到,学习一门语言时,多犯错误会让人学得更快。后来教学时,他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有一个装满1 000颗珠子的袋子,每次在与他人交流时犯了错误,就拿出1颗珠子。当袋子被掏空的时候,他们大概率会非常精通这门语言。因为犯错越多,进步就越快。

>> 你是否有想学的新东西,但感到无从下手?你是否知道有些东西会给你个人或职业带来巨大价值,却被通往目标的漫长道路吓退了?那就实践一下“一袋珠子”的方法,转移你的注意力,在开始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去犯错误吧。

>> 不犯错误就无法领先。没有成为“垃圾”的勇气,就无法成就学问。比如说,最近我决定参加一个人身保险的考试。通过这次考试的一个方法可能是,带着每次测试题都要拿满分的目标,我先认真彻底地翻阅堆积如山的教材,观看所有录像,详细地做笔记,记住所有内容,然后再去做测试题。然而,这样的方式实在太难了。可能我会在前两次做测试题时拿下高分,但随后就精疲力竭,放弃努力,最后连考试都没参加。与之相反,我决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做测试题。预计自己大约会答错50%的题目,但实际上这就是我的目标:用最快的方式犯错,尽快找到薄弱环节。我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已经会做的题目上,我想花时间攻克我不会的题目。最初的几次测试,我得到了很垃圾的分数。我查看了自己做错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个部分进行了更多的测试。很快,我的分数不那么垃圾了,后来变得更高一些,最后我通过了考试。

>> 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对他新聘请的幕僚长本·卡斯诺查所说的:“为了能快速行动,我预计你会犯一些错误。我可以接受10%~20%的错误率,如果这意味着你能够快速行动的话。”卡斯诺查回忆说:“当我心中有了这个比例,我感觉被赋予了决策权,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解放。”

>> 毫无疑问,霍夫曼在创业和经商方面也秉持同样的理念。“如果你没有为你第一次发布的产品感到尴尬,”他说,“那说明你发布得太晚了。”或者换句话说:“在产品发布方面,不完美就是完美。”

>> 不停犯错比碌碌无为更可贵。

>> 另一种让失败成本尽可能低廉的方法是保护我们的“垃圾”不被自己头脑中严苛的批评所伤害。与其为发球下网而感到羞愧,不如先为自己能登场打球而庆祝;哪怕犯下最蠢的错误,也不要贬低自己,要为你不再重蹈覆辙而感到骄傲;任何时候,当你对一些有意义的挑战感到无所适从时,都可以像对一个学步的孩子那样对自己说:“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可能觉得摇摇晃晃,但你已经开始了。你会做好的。”你还要提醒自己,每一个伟大的成就在开始时都是垃圾,是的,每一个都是。正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的:“不停犯错的人生比碌碌无为的人生更加可贵,而且更加有益。”

>> 我见过很多对写书有使命感的人,但他们常常在写下第一稿的第一章之前就放弃了。他们认为每句话都必须是完美的,或者接近完美才配得上这一页。这种想法甚至让他们无法动笔。我建议他们采用“零草稿”的方式。也就是说,你的第一章第一稿可以非常粗糙,甚至可以粗糙到不配被当作第一稿。“零草稿”的理念就是写什么都行,越垃圾越好。它不必被任何人看到,也从不需要被别人评判。甚至不必把它当成一份稿子,它只是有字的纸而已。你会惊讶地发现,用这种方法让你的灵感涌现是多么容易。就像美国优秀诗人马娅·安杰卢说的:“当我要写东西时,我就随便写。然后,‘灵感’好像开始相信我是来真的了,于是灵感说:‘好吧,好吧,我来了。’”

>> 如果你认为从一开始凡事就必须完美,致使你对某个重要事项无从下手,那就降低“开始”的门槛吧。不管写书、谱曲、画画,还是其他任何需要创造性的事情,灵感都来自“成为垃圾”的勇气。

>> 面对重要事项,我们可以从拥抱不完美开始,从有勇气“成为垃圾”开始。一旦开始了,事情会变得不那么垃圾,接下来会更好一点。最终,非凡而轻松的突破就从“垃圾”之中诞生了。

>> 1.不要试图让所有事情都一步到位。相反,应该拥抱那些“简陋的雏形”。2.用尽可能低廉的成本体验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3.放下事事追求完美所带来的非必要压力。犯错越多,进步就越快。4.不停犯错的人生比碌碌无为的人生更加可贵,而且更加有益。

◆  原则5:节奏,竭尽全力不如有所保留

>> 在20世纪初期的大探险时代,探险家们梦寐以求的成绩就是抵达南极点。这个挑战此前从来没人完成过,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中也从未有过。生活在公元前320年前后的第一个极地探险家皮西亚斯(Pytheas)没有到过南极点,距离他1000年后的维京人没有到过,曾经威风八面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到过。1911年11月,有两支队伍都计划率先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领队分别是来自英国的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im Scott)上校和来自挪威、有“最后的维京人”之称的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两支队伍面临一场“极地之争”。他们在几天内相继出发。这是一场2400多千米的赛跑,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确实如此,一队会凯旋,另一队可能一去不返。然而,看他们的日志,你绝对想不到这两队人马在不同时间段但完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走过了完全一样的旅程。天气好的时候,斯科特会让他的团队走到筋疲力尽;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原地休息,斯科特会窝在帐篷里写日志抱怨。有一天,他写道:“我们在天气方面的运气太差了。与我们前人经历的天气相比,现在这种天气让我感到更加困难。”他在另一篇日志中写道:“我不相信有任何队伍可以在这样的天气中前行。”但是有一支队伍却做到了。在类似的暴风雪天气里,阿蒙森在日志中写道:“这是一个讨厌的日子,我们经历了暴风雪、偏航和冻伤,但我们距离目标又近了21千米。”1911年12月12日,情节变得耐人寻味起来。阿蒙森和他的队伍来到了距离南极点72千米的地方,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目的地。他们已经艰难前行了1000多千米,即将赢得他们生命中最伟大的比赛。锦上添花的是,那天的天气对他们有利。阿蒙森写道:“地面情况一如既往地好。天气棒极了,阳光普照。”在当时所处的南极高原,他们有理想的条件通过滑雪和乘雪橇的方式抵达南极点。只要奋力一搏,他们一天之内就能抵达。但相反,他们最终花了3天时间。为什么?因为从旅程的最开始,阿蒙森就坚持要求他的队伍每天前行24千米。他们不多走,也不少走,最后一程也不例外。事实上不管下雨还是晴天,阿蒙森都不允许每天行进超过24千米。阿蒙森坚持要充分休息,并且在前往南极点的旅途之中保持稳定的行进节奏。斯科特则只在天气严寒的时候允许他的队伍休息,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命令他的队伍进行“非人的努力”。这个显而易见的区别可以解释为什么阿蒙森的队伍获得了成功,而斯科特的队伍失败了。关于此次“南极点之争”,罗兰·亨特福德有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设定一个稳定、一致、可持续的行进节奏,最终让挪威人的队伍“不需要特别的付出”,便抵达目的地。不需要特别的付出?!他们却完成了一项探险家们几千年来未能实现的壮举。当然,他们并不是每一天都很轻松。但即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的目标也是可行的,因为有一个简单的原则:他们每天的路程不会超过24千米,无论如何都不会。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率领他的队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抵达南极点的人。然后他们安全地完成了约2.6万千米的返程之旅。当斯科特和他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队伍抵达南极点时,却发现他们比对方晚了大约34天。他们的返程之旅更加悲惨,队伍筋疲力尽,蹒跚前行。冻伤令他们付出了可怕的代价,最终一行5人全部冻死。有人在临终前写下记录,希望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有一天能够看到。

>> 当我们试图完成一些重要事项时,全速飞奔的起跑很有诱惑力。问题是,开始时冲得太快,整个过程的进度反而会让我们在剩下的路途中被拖慢。用这种高开低走的方法完成重要事项总会付出过高的代价:我们在全力拼搏的时候感到筋疲力尽,在无力拼搏的时候感到无精打采、意志消沉。我们最终往往会像那些英国探险家一样:身心俱疲却仍然没能完成目标。幸运的是,还有一个选择: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轻松的节奏。设定行动上限,找到轻松的节奏。

>> 有一个音乐家朋友决定写一本关于她歌曲的书。她决定选出100首歌,讲述每首歌背后的故事。她每星期写两个故事。“这样这件事就是可控的。”她解释说。写完两个故事之后,即便她有精力并且愿意多写,她也会停止这周的工作,因为每周两个故事就是她的上限。当我知道她的书在9个月内写完并送到出版社时,我惊呆了。那时候,我还在断断续续写我的书。

>> 当你仍然有精力的时候,用有所保留的方式去完成重要事项看上去可能是反常识的。但事实上,这种克制是在效率方面实现突破的关键。正如著有18部畅销小说的莉萨·朱厄尔(Lisa Jewell)所说:“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如果你写得太多、太快,你就会偏离主题,失去方向,而如果你不经常写,你会失去势头。每天写1 000字是一个不错的量。”

>> 要达到轻松的节奏,没有比设定一个上限更好的方法了,不管是“每天的千米数”,还是“每天的字数”,或是“每天的小时数”。

>> 我们可以设立上限和下限。利用下面的规则:永远不要小于X,永远不要多于Y。找到合适的范围,能使我们以稳定的节奏前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取得持续的进展。下限应该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动力,但在遇到意想不到的干扰时依然可以完成。上限应该高到足以产生良好的进展,但不能高得让我们疲惫不堪。一旦我们进入这个节奏,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我们就能采取“轻松行动”了。

>> 1.用高开低走的方法完成重要事项总会付出过高的代价,最好找到一种轻松的节奏。2.要找到轻松的节奏,没有比设定一个上限更好的方法了。3.慢则稳,稳则快。在做事的过程中要设置合理的进度范围,并按照这个范围执行。

4

◆ 导读 5大杠杆,做能够产生复利的事

>> 这就是取得“轻松成果”的意义。它不是通过高强度的努力取得成果,而是一次又一次轻松地取得成果。为了在生活中反复取得轻松成果,你只需要把产生线性成果的行为转变为产生复利成果的行为。

>> 当你付出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一次性的产出,你得到的就是线性的成果。每天你都从零开始。如果你今天没有付出努力,那么你今天就没有成果。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你付出的努力等于取得的成果。任何领域中都会存在线性成果。例如:一名员工工作1小时并获得这1小时的报酬,他获得了线性的收入。一名学生为了应对考试死记硬背并得到相应的分数,他获得了线性的知识。一个人今天决定锻炼1小时,但明天是否锻炼还需要另行决定,他做出的是线性的决定。一名企业家只有在积极努力时才能赚钱,这是线性的商业模式。一名志愿者服务1次并产生了1次影响,他做出了线性的贡献。一个人努力“让自己”今天做某事,他采取了线性的行动。一位父亲不得不每天都提醒孩子们做同样的家务,他在采取线性的育儿方式。线性成果是有限的,它们永远不会超过你付出的努力。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

>> “复利成果”是完全不同的。复利成果是,你付出一次努力,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收获好处。不管你是否又付出了额外的努力,都会持续获得成果。你睡觉的时候会获得成果,你休假的时候也会获得成果,复利成果几乎可以是无限的。例如: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书并在此后许多年里获得版税收入,他得到的是复利收入。一名学生学习了基本原理之后可以在很多地方轻松运用它,他获取了复利知识。一个人决定每天锻炼一次,他做出了一个复利决定。一名企业家即使在休假6个月的情况下也能让业务运转,他拥有一套复利的商业模式。一名社会企业家提供小额贷款并得到偿还,这样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向外贷款,这是一种复利贡献。一个人每天习惯地、不假思索地、不费力气地做同一件事,他从复利行为中受益。一位母亲把一大堆家务交给孩子去做并让做家务变得有趣,所以每天都无须催促孩子干活,她在进行复利式育儿。

>>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困难的方法是付出低效的努力,容易的方法是付出轻松的努力。我们可以借助杠杆来付出轻松的努力。

◆ 杠杆1: 学习,掌握事物的基本原理

>> 当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变得越发忙碌、不堪重负时,我们习惯于寻找一些容易操作的指导方法,拿来立即解决问题,不必劳神费力。但这是一种错误。为什么?因为方法仅在一种情况下有用,可以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却无法反复使用。原理则可以被广泛和反复应用。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原理是普遍适用和永恒的。换句话说,具体方法只能产生线性成果。如果追求的是复利成果,我们就必须究其原理。事实上,英文中的“原理”(principia)一词的意思就是“基本原则,根本的原因或因素”。基本原则就像知识的基石,一旦正确地理解了它们,你就可以反复应用。

>> 美国效率工程师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以其对管理领域的开拓性贡献闻名,他曾说:“就方法而言,可能有100万种,

  • 发表于 2022-12-24 22:17
  • 阅读 ( 98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陈正阳
陈正阳

65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