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妃嫔是清朝一类非常不幸的群体,她们不仅要想着如何获得皇帝宠爱,还得规避各种宫规,稍有不慎,便会触怒龙须,惨遭皇帝降级。比如说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是一个喜欢对妃嫔进行降级处理的皇帝,在他的后宫,很难看到哪个妃嫔没有被降过级,这一点也不夸张。道光后宫,甚至有两位被降为官女子的妃子,一个是睦答应,另一个便是我们要讲的曼常在。
1、包衣女子
曼常在刘氏,生年不详,原任二等侍卫关敏之女。
据记载,曼常在的祖父名叫阿克当阿,阿克当阿早年由内务府笔贴式入仕,历任粤海关、淮安关、九江关监督和两淮盐政,后来官至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和工部、兵部侍郎。曼常在的父亲关敏则一直在宫中担任侍卫。
从曼常在的父祖信息以及她入选宫廷的情况来看,她应该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女子,也就是皇室的奴才。虽然祖父阿克当阿曾担任高官,但曼常在本人需要参加内务府组织的宫女选秀,如果被选中,就要入宫做宫女。
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关敏之女刘氏参加宫女选秀,被选入后宫。其实,既然能够被选入宫廷,说明刘氏的相貌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她还是一个年仅13岁左右的妙龄女子。当时,道光唯一的儿子奕纬已经病入膏肓,因此非常希望有一个女人能够为自己生下儿子,即便她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
因此,刚被选入宫廷的刘氏便被道光给宠幸了,宠幸过后,便不再是宫女了,道光给了她一个常在的名分,称曼常在。
2、体弱多病
据《内务府.敬事房》记载,道光十一年四月十一日,道光赏了刘氏绣绿缎八元花卉补子一副,这说明,入宫初期的刘氏或多或少,还是得到了一些宠爱。但要说,这刘氏,真不是一个幸运的女子。
自从入宫后,刘氏这身体便一直虚弱,就在入宫的这一年年底,太医郝进喜就给刘氏把脉,结果,这刘氏内热受凉,有咳嗽风疹之症,以致全身痛痒,发热恶寒。
道光十三年六月,刘氏又外感风寒,中暑了,三个月后,宫中档案中已经不见了刘氏的曼常在之名,改以刘答应称之,可见,此时的刘氏已经被降为答应了,具体原因不详。
道光十三年年底,道光对后宫妃嫔进行赏赐,却唯独没有赏赐刘氏,可见此时的刘氏已经彻底不被道光待见了。
3、降为官女子
道光十五年,即刘氏入宫的第五年的二月十四日,这一天,道光突然下旨将刘氏降为官女子,此时的刘氏身边只剩下一个宫女伺候,并且还有两个太监轮流看视,方便伺候,这说明此时的刘氏病情可能比较严重,抑或道光是想对刘氏进行监视。
就这这一天晚上,皇后钮祜禄氏(孝全皇后)因迟报了刘氏的情况,竟然受到道光的当面申饬:
“朕因刘官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迟,昨晚当面将皇后申斥,宫中事务岂容片刻耽延。再,如今内外不免仍有蒙蔽之恶习,可很可恶之至。无论何人一有事端,众人必向应管之人恳求不奏,只知蒙蔽在上一人,此即奸邪小人,张口则云恐烦劳上心,怕招上怒,其中弊病岂可胜言。是其以三岁婴儿待朕,安心作弊,论其人直同叛逆也。嗣后无论何人,若有应奏之之事件,众人仍向应管之人恳求阻拦,不欲奏闻者,经朕查出,若是内廷等,定将位分全行革去,仍加重责。若是总管、首领、太监等,从重枷责,立即发遣,永远不赦。朕言出法随,绝不宽恕,无用告诫不早也。特谕。”
那么,刘氏到底是做了什么,令道光如此生气呢?
随后不久,谜底便揭晓了。
道光十五年三月,即刘氏被降为官女子半个月后,刘氏身边的太监被銮仪卫副首领诬陷,称其收了刘氏娘家的钱财,这名太监却称:“自二月十四日以后,刘官女子家并未来人给我带信,也并没有叫我去要过东西。”
由此可知,刘氏二月十四日被降为官女子,是因为她让身边太监与家中人来往,在宫内收送东西,这是清宫严令禁止的,刘氏竟然敢顶风作案,难怪她会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万一送入对皇帝不利的东西,比如说兵器、匕首啥的,这算谁的。所以说,刘氏被降级,绝不冤枉。
自从被降级后,刘氏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再加上在后宫的待遇已经算是最差的了,身边仅有一个宫女伺候,这对于一向虚弱的她,无疑是雪上加霜。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即刘氏入宫的第十一年,她离开了令自己伤心透顶的后宫,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由于位分太低,刘氏没有入葬皇帝妃园寝的资格,因此,她没有被葬入慕东陵,估计葬地有可能在曹八里屯的坟茔。
子辰说:
曼常在是道光后宫唯一最终名分是官女子的妃子,其实,知道自己出身低微,她应该安守本分,争取获得皇帝的宠爱,即便不能获得宠爱,中规中矩的,也能够安享天年,凭借后代皇帝的尊封,或许能混得一个嫔位。但曼常在却让太监偷偷与家里人联络,犯了皇家大忌,完全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规矩是要遵守的,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太放纵自己,受伤的就会是自己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道光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