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奥赛教育备考
1.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2.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3.概念结构设计 (1)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2) E-R图:基本表示方法4.逻辑结构设计 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5.物理设计 (1)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6.实施阶段 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及其宿主语言,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7.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重构,重组织本章重要概念 (1)DBS生存期及其7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DBD过程的输入和输出。(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步骤。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步骤。(3)ER模型的基本元素,属性的分类,联系的元数、连通词、基数。采用ER方法的概念设计步骤。(4)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采用ER方法的逻辑设计步骤。(5)ER模型的扩充:弱实体,超类和子类。第七 章 系统实现技术
1.事务 (1) 概念 (2) 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2.故障种类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3.恢复的实现技术 (1) 数据转储:转储状态、转储方式 (2)日志:基本格式和内容、日志的作用、登记日志文件并发控制1.问题: 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2.封锁 共享锁、排它锁 3.一级封锁协议 (1) 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2) 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4.二级封锁协议 (1) 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 (2) 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5.三级封锁协议 (1)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2) 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防止不可重复读6.活锁和死锁(1)死锁的预防:一次封锁法,顺序封锁法(2)死锁的诊断:超时法,等待图法(3)死锁的解除: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最小的事务,将其撤消,释放此事务持有的所有锁,使其它事务得以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