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at(心理疫情)

相约好去武大看樱花,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播,最终无法成行。疫情的传播到现在,确诊的人数和疑似病例的都在增多,当然也在逐步的加强控制,治愈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我不由得为中国呐喊:“加油...

相约好去武大看樱花,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播,最终无法成行。疫情的传播到现在,确诊的人数和疑似病例的都在增多,当然也在逐步的加强控制,治愈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我不由得为中国呐喊:“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一、心理的疫情,从心理上来说,实际是B=MAT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一套套算法。而让人产生行动的逻辑正是人类底层的行为公式:B=MAT

即:Behavior(行动)=Motivation(动机)x Ability(能力)xTrigger(触发)。

1、动机:是人们做一件事情的动力

通过此次的疫情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动机是好奇心理,好奇野生动物的美味,想要尝鲜,其实还是让自己得益,满足自己的内心,这是人们做这件事的最初动机。

2、能力:会影响用户行动是否存在壁垒,是否会由于能力的缺失,阻止用户践行存在动机的行为

因为有对野生动物的需求,所以才有杀戮,也才有了捕捉野生动物行为的能力。是需求产生了能力,能力的背后是需求,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触发:是由于外部的激励和发展,触发和扩大整件事的影响和事态的严重性

虽然还没确定是哪种动物,哪个环节将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给人,但是起源地却是野生动物市场。因此,才有了整件事的发生,从起源地才触发了整件事,从起源地才往外扩展。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行为上瘾书籍

4、行动:行动是后三者的乘数关系,只要有任何一个因子为零,行动也将不成行

因为有以上的成因,才有了最后的行动,行动扩展了事态,事态又制约了行动。相互的发展,最后相互的制约,现在变成了此次的疫情事件。

二、行动逻辑的背后,其实是行为上瘾

行为上瘾可以理解为:

1、喜欢刷手机,喜欢看视频

一直在看手机上的视频APP,刚开始想只刷一会,可是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分钟,再后来就是几个小时。

明天还要上班,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想要赶紧关闭手机去睡觉,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直到凌晨,实在是很困后才会去睡觉。明明知道这件事不对,明明想要终止,往往最后事与愿违,这背后是行为上瘾。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2、喜欢抽烟、喜欢喝酒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很多都喜欢抽烟喝酒,明明知道抽烟喝酒是不对的,是对身体有害的,可同样也控制不住自己。

仿佛像是有一只手在指引我们每次都去做不对的事情,而这件事像是有一种魔力,让我们停不下来,并为之长此以往,为之前仆后继。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3、孩子喜欢看电视、向大人索要物品,不给就哭闹不止

现在的孩子因为早早的接触了电子产品,恨不得每天都对着电子产品,尤其是爱看电视。每天只要一没有事情做,就迫不及待打开电视。在电视机前一坐就很久,不给她看就哭闹不止。

孩子爱吃糖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情,每次吃糖就会吃很多,不给就会哭闹不止。即使告诉孩子吃糖容易生虫牙,依旧抵挡不住孩子想要糖的心情,这背后的成因亦是行为成瘾。

4、对饮食有偏好

因为南北差异的不同,也因为饮食口味的不同,所以才会有甜菜系(苏南居多)、辣菜系(川菜)、粤菜(广东)等等。

对某一类饮食,或者某一种饮食的偏好,其实也可以称作是行为上瘾。

三、有效的脱瘾——拿得起,放得下,有意识的控制,摆脱不再难

虽然上瘾习惯很顽固,但只要找到原因,要想改变它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掌握一些方法,肯定可以战胜,下面从四个步骤来说:

1、确定触发特征

首先,找们要搞清楚,自己通常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会发生上瘾行为,比如孩子总是喜欢看电视、总是喜欢出去玩,总喜欢吃糖,却不愿看书识字。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其实这种行为上瘾孩子也知道不对。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可是,孩子觉得无聊,觉得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才会去想这些能够让孩子产生快乐的事情,可以让其有快感。

看视频、刷手机,抽烟、喝酒、对饮食的偏好等等,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件事本身可以带来快感,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综上的那些原因,可以确定触发的特征——无事可做的无聊,对饮食的偏好等。

2、寻找相同刺激

我们的内心,无意识的想要这种能带来充实感的实质奖励,那么,这种奖励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呢?

为了研究替代方案是否有效,比如找有意义的事情来说,比如让大人忙起来,工作、瑜伽、健身、旅游、饮食习惯的转移等;孩子的话可以做课外活动、听书、去图书馆。

当依靠某种替代方案成功克制这些不好的行为时,就在本子上打勾。

实践果然能出真知。我们在以上这几种方式里,让孩子找到了能够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刺激,从而给孩子带来这种充实感。让大人也转移了注意力,对某一类的偏好减轻,甚至是消除。

3、学会适当的拒绝,制定合理的计划

看过李玫瑾的谈育儿,她认为孩子在早期的引导其实非常重要,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做的父母。

孩子喜欢看电视、喜欢看视频、喜欢吃糖,不管孩子要什么,我们不能一味的同意,要学会拒绝。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也就是说,对待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并不是一味的拒绝,而是合理化的拒绝。早期的不拒绝,会导致后来的习惯成瘾。

制定规则:比如,看电视,在一天之内,只能规定时间内去看电视,不可以无休止的看,比如一天看一个小时的电视,一个小时之外关闭电视,坚决履行计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这种模式。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巴金

4、新老习惯更替

事实上,除了看视频、看手机、不好的饮食习惯等等,相反习惯疗法还被广泛用于赌博和强迫症等其他行为性问题上。

都希格告诉我们,只有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实质性刺激的渴望”,大多数人在有意寻找驱动自我行为的渴求感之前,通常并不真正了解自己。

既然新行为同样可以产生类似充实感的实质奖励,那么,新的“无害行为”就能果断替代之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害的上瘾习惯。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这种用新习惯替代老习惯的方法,正是我们所说的“习惯的力量”。心理医生把这种方法称为“相反习惯疗法”。

持续使用相反习惯疗法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三个月后。那些坏习惯会渐渐代替,做出和坏习惯相反的好习惯。那么,坏习惯就会被取代。

最后,不好的习惯被彻底治愈,新行为代替了老的坏行为模式,孩子的好习惯和大人的好习惯渐渐养成,重新走上了正轨。

5、摆脱行为上瘾,收获新的认知

“相反习惯疗法”是一种能有效帮助人们改变行为上瘾习惯的方法,它被分为四个步骤:确定触发特征、找相同刺激,学会拒绝,制定合理计划和新老习惯更替。

通过使用这种疗法,大量的临床案例改变了原先用意志力无法改变的坏习惯,摆脱了行为上瘾的魔咒。

既然你理解了这些步骤和原理,那么,刷剧也好,沉湎于游戏也罢,在忍不住打开这些剧集和APP时,不妨尝试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在驱动你渴求它们,它们到底能带给你的内心什么奖励,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深究的问题。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有些人找到了这个答案,他们通过一个新的习惯替代了它们,比如开始每周写,获得周围人的点赞和打赏。

有些人开启了直播,从一个小视频内容消费者华丽转身为内容创造者,不仅挣脱了原先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的窘境,还能在工作之余赚取一份额外的收入,获得另一种真实的成就感和乐趣。

有些人本来对饮食有偏好,在长期的一点点改变后,慢慢接受多元的菜系,慢慢也就不挑口,不再对某一种菜系执着,甚至学会做不同的菜系。

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四月的武大樱花真的很美,那落英缤纷的美丽让人陶醉。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人慕名前去游览,武大樱花闻名遐迩,在阴雨绵绵中漫步樱花大道,感受春天樱花盛开的美景。

心理疫情,是“B=MAT”,背后是行为上瘾,武大樱花,明年再见

虽然今年是特殊年份,但是美景明年总会再来。武大樱花,我们明年再见。在特殊时期里不串门、不办酒,亲戚朋友也别走,戴口罩、勤洗手,旅游往后走一走。

我们都为武汉加油,武汉会更好,明年我们再见。

参考资料:《行为上瘾》——何圣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发表于 2022-11-01 17:06
  • 阅读 ( 16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茶叶蛋好吃
茶叶蛋好吃

68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