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制定行动纲领
作者:颜晓峰(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基地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历史、理论、实践意义,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为民族复兴绘制宏伟蓝图。关键时刻的关键布局,对未来全局至关重要。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百年大党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二十大将制定出全面科学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正确方向,凝聚强大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新的伟大实践。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就是要让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制定新的行动纲领,将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更为详尽、深入的要求和举措,在新的层次新的水准上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迈上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我们要将现代化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应对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的挑战。在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必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赢得新的伟大胜利。
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杜玉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引领支撑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全局性变化。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持续优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显著增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实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夯实。坚持落实“四个服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四新”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了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贡献。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以创新质量、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在高校逐步树立。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逐步成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统筹推进新技术应用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
体现公平而有质量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稳步发展。坚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获得感。深入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119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参加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实现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加速构建。坚持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我国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组织优势,加强中外人文交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质赋能。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扬帆远航。
注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
作者:权衡(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注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这是在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巨大风险挑战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如何科学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如何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如何思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等问题相互交织,怎样进一步阐述和回答好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人们对党的二十大给予极大关注和热切期待。
这是在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召开的重要会议。过去5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将为重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条件、新机遇指明方向,人们高度关注、强烈期盼。
这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重要会议。经过百年奋斗,我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新征程新任务新目标,迫切需要科学阐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强国的关系、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迈向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党的二十大将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路径、重大举措等作出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
这是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迈向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将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吹响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强劲的奋进新号角,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里程碑意义。
更加有信心地向文艺高峰攀登
作者: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回望中国文艺发展的来路很有必要,因为未来新征程上中国文艺发展的萌芽,早已孕育在过去稳健而扎实的脚步之中。从过去看向未来,中国文艺将更加有信心向文艺高峰奋力攀登。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首先,中国文艺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进发,努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人世间》聚焦东北老工人家庭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由此烛照出14亿多中国人民奋力创造自己历史的恢宏画卷,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人民文艺”这一宗旨。
其次,现实主义文艺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弘扬。电视剧《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把镜头对准在改革开放时代洪流中翻滚起伏的国有企业技术员、乡镇企业负责人和个体商户,透过他们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既反映了丰富繁复的时代景观,又演绎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回响,体现了文艺家对人与时代之间复杂关系的辩证思考。
再次,大历史观下的艺术典型再构型已经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显著趋势。一批批文艺作品善于在长时段历史观念视野中重新描绘具体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创造的艺术典型往往既能抓住观众的敏感神经,又能引领他们重新反思历史的深层意味。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功勋》中的李延年、于敏、张富清等,一个个艺术典型人物栩栩如生,让观众得以重新品味他们所携带的生活滋味和历史韵味。
同样吸引观众的还有那些依托地方生活体验而拓展地缘美学密码的魅力之作。比如,电视剧《情满四合院》《山海情》《装台》等,分别挖掘北京、宁夏、陕西等地方生活所具有的地缘美学密码,激发观众热爱家乡、热爱地方生活的深厚情感。还有的作品擅长运用艺术想象力对当代生活世界展开多维度探测。比如,舞剧《朱鹮》《天路》《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等,在以人体运动姿势表达生态环保、革命战争、社会建设等多样主题方面作出了可贵探索。
未来新征程上,中国文艺势必会从以上这些方面汲取经验、获得滋养,更加自觉和自信地向着文艺高峰攀登。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6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