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把鸿蒙系统捐给国家(华为为什么捐赠欧拉)

#奇妙知识季# 我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华为捐赠欧拉操作系统,二是“硬库科技”获新一轮融资。 上周,业界有件大事引发热议,就是华为宣布把欧拉操作系统捐赠给一家公益机构“...

#奇妙知识季#

我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华为捐赠欧拉操作系统,二是“硬库科技”获新一轮融资。

上周,业界有件大事引发热议,就是华为宣布把欧拉操作系统捐赠给一家公益机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包括操作系统代码、品牌商标、社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资产,全部捐赠,并且华为承诺以后也不会做欧拉系统的商业发行版。你知道,去年华为已经把鸿蒙操作系统捐给了这家基金会。

鸿蒙和欧拉,都是华为主导研发的操作系统。简单说下区别,鸿蒙是手机、pad等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是面向个人用户的;而欧拉是服务器、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是面向B端客户的。

为什么华为要主导研发这两个操作系统,为什么又把它们都捐出去了?我们团队专门采访了华为计算产品线的专家,让他为我们头条用户解答这两个问题。

先来说第一个,为什么华为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

大家一直在说,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就是芯片,“魂”就是操作系统,这也是中国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之一。但我有个困惑,像Windows、苹果IOS这些闭源的操作系统卡脖子好理解,但安卓等操作系统号称是开源的,代码都公开了,谁都可以用,怎么也会被卡脖子呢?

华为专家告诉我们,这其实与开源方式有关。就拿安卓来说,你肯定还记得,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在芯片断供之外,华为也面临“安卓断供”。

这是因为,安卓实际上是一个“半开源”系统。它的系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框架代码,这是开源的;还有一部分是谷歌的移动应用服务,也叫做GMS,包括邮件、地图、钱包等关键应用,这是闭源的。如果手机厂商想用GMS,必须给谷歌支付每台手机0.75美元的授权费。

那么,手机厂商只用安卓的开源部分行不行呢?答案是可以,但不好用。谷歌会逐渐在开源系统中停止应用更新,只在GMS里发布更新版本。软件更新几代后,原本开源的系统就只剩一个底层的外壳。开源部分越来越不好用,手机厂商们就越来越离不开GMS。当时华为手机被禁止使用GMS,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导致海外出库量下降。

说到这儿,我们又进一步问:假如,我是说假如,谷歌把GMS这块也开源了,公开了全部架构、全部代码,是不是就不会卡脖子了呢?

华为专家告诉我们,不,仍然有风险。全部开源之后,不会被“卡”功能,但可能被“卡”服务。一个系统的开源,不仅仅是贡献出所有代码就结束了,其中还包括很多支持服务,比如每个版本的功能、某个模块的用法、新代码的含义,等等。如果使用者从头去学习,成本是比较高的。在一些开源系统里,这些支持服务通过收费订阅的方式提供给开发者。但是,系统所有者随时可以宣布不再提供订阅服务,或者不再维护系统,那么,这对已经形成依赖的开发者就是一种“卡脖子”。

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用国外的系统,哪怕代码全部公开,也无法完全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已经有了成熟的操作系统,我们依然需要“重复造轮子”。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华为好不容易搞起来了自己的开源操作系统,现在为什么又要捐出去?其实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就明白了,这次华为把欧拉的代码、品牌、社区基础设施全部捐赠出去,就是要把欧拉从一个企业资产,变成一个全社会共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源系统,所有开发者共享共建,既不会被“卡功能”,也不会被“卡服务”。

这就好像是,华为打了一块地基,邀请业内伙伴一起来地基上盖房子。但之前这块地是属于华为的,在上面盖房子的人难免会有顾虑;捐赠之后,这块地也变成共有的了,这就彻底打消了合作者的顾虑。

这一步,对华为来说,也意义重大。

别忘了,华为之所以要自己搞操作系统,不是为了在这儿赚钱,而主要是为了业务需要自用,同时也防止被卡脖子,保证安全。那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更安全呢?当然是加入的开发者越多、产品生态越丰富、应用的领域越广泛、社区越蓬勃生长,这个操作系统就越安全。这样看来,捐赠欧拉和鸿蒙,对华为来说是一种最优解。

我们看到,除了华为,阿里今年也开源了支付宝的数据库OceanBase,百度也建立了自动驾驶技术开源平台,国内开源平台的建设正在蓬勃开展。顺便说一句,我们得到的工作方法,包括打磨知识产品的核心心法,也是面向全社会开源的,都写在《得到品控手册7.0》里了,这本手册的电子版永久免费。

哲学家赵汀阳说过一句话:“与消耗性的物质世界不同,精神世界是增值性的。一个精神世界,越被广泛使用,越被更多的人分享共用,就会因此凝聚起越多的文化附加值和难以拒绝的魔力,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心灵,结果会形成一个无穷增值的循环。”

最近,一家叫“硬库科技”的电商平台获得新一轮数百万美元融资。不过,这个电商平台上卖的不是日常消费用品,而是一个非常“硬酷”的品类——五金用品。对,就是你在街边的五金小店里看到的那些东西,各种奇奇怪怪的工具、建材、零件。

要知道,五金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大市场、小作坊”,整个五金机电建材行业的规模有4万亿。什么概念?2021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才4000多亿,也就是说,包括机电建材在内的大五金行业的市场规模是化妆品行业的10倍。

但是,这么大的市场,流通环节却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五金产品的分销渠道很长,零售基本全靠一个个街角五金店。而且,五金行业的SKU多得可怕,据说全行业有上亿个SKU,五金店老板的进货、记账、库存管理都面对挑战。硬库科技CEO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帮助五金行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学到点啥知识。

说实话,我现在还想象不出,被数字化改造后的五金店会是什么样,但我可以跟你聊聊之前的五金店是什么样。前段时间网上有个问题特别火:为什么街边的五金店几乎没生意,却不会倒闭?我想了一下确实是,我家小区旁边的五金店,永远冷冷清清,老板娘整天刷手机。但是,同一条街上的店铺都换了好几茬了,那家五金店还屹立不倒。这是为啥?我看到有业内人士和五金店主亲自出来现身说法,我把他们的回答整理了一下,说给你听听。

第一,别看五金店平时没什么生意,但只要进店的人,很少空着手出来。也就是说,虽然进店率不高,但成交率特别高。谁会闲来无事去五金店逛呢?

第二,别看五金店光卖些小零小碎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的毛利率都特别高,少的有40%~50%,多的能达到300%。就说一件事:像卷尺、扳手、螺丝刀、指甲刀这些小工具,五金店老板在进货时都是论斤称的,卖的时候是论个卖。比如指甲刀,十块钱一斤,一斤20个左右。

第三,除了散客零售,对五金店来说,更重要的是大客户生意。大客户主要是指附近工程项目人员、装修队包工头、水电工等等,他们一次性采购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部分利润率虽然没有散客零售那么高,但也不会少于30%。一家五金店只要有几个这样的大客户长期光顾,就倒不了。所以,别看五金店小,人家做的是to B的生意。

第四,五金店除了卖东西,还有一块重要业务,就是提供服务。比如,为周边居民提供上门维修安装服务,比如家里防水补漏、龙头漏水、更换电闸之类,很多五金店主都愿意上门服务,收取服务费顺便卖材料,服务费一般会比材料费更贵。除了上门服务,一些五金店主还会维修设备,比如电钻、切割机等等,如果维修技术好,这部分收入也不少。

第五,同一条街上的店铺,就算租金相同,但五金店的运营成本是最低的。没有加盟费,不需要装修,不搞宣传促销——搞了也没用,谁会因为扳手打5折而去多买两个?另外,五金店的货品几乎没有耗损,不存在过期、过季、过时的问题。

总之,同一条街上,可能五金店看起来是最寒碜的,但很可能人家是经营状况最好的。那么,五金店主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看网上有一个回答绝了——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家庭和睦!五金店几乎都是夫妻店,老婆看店、老公接活,夫妻和睦才能财源滚滚。

五金店案例给我的启发是,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商业现象能够长期存在,背后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合理的商业逻辑。

  • 发表于 2022-10-12 19:41
  • 阅读 ( 10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锄禾锐志
锄禾锐志

76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