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最烦人的就是随处可见的蚊子了,但你有没发现,今年蚊子似乎变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蚊子的数量相较于以往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之所以人们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因为蚊子没有积极营业。要知道蚊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叮咬人们的皮肤,那为何今年却一反常态呢?
其实这都跟今年夏季异常的高温有关。今年全国不少地区的温度都突破了历史新高,40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已经不算稀奇,人类都因为这种高温天气尽量拒绝外出,更何况生命更加脆弱的蚊子了。
根据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夏季蚊子的密度确实相较于以往五年来说有所下降,但实际上蚊子的数量波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管是哪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像蚊子最适宜生存的温度就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如果蚊子身处的环境低于10摄氏度或者高于35摄氏度的话,这对于蚊子来说就存在一定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蚊子一般会选择不活动。所以大部分的蚊子都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隐藏起来,还有一部分的蚊子由于自身抵抗力不好,所以也会被冻死或者热死。
比如,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如果去到一些相对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发现仍然有一些越冬蚊正在活动,这些蚊子就是因为在进入冬天之前,就已经储备好了足够的血液来维系生存,所以躲在适宜环境下等待天气变暖。而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蚊子躲在比较阴凉的角落里静待时机成熟,在天气稍微变凉一点后便又开始出来活动了。
蚊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各种极端天气下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所以这才让我们在高温下感觉到蚊子似乎变少了,那么如果没有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蚊子的寿命一般有多长呢?
蚊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讨厌的虫子之一,它不仅会叮咬人类的皮肤,出现很痒的小红包,还会发出嗡嗡嗡的叫声,影响人类的睡眠质量。但其实大部分的蚊子寿命都不长,一般情况下到了降温的时候蚊子都会失去生命,但这并不是绝对性的。
因为有些蚊子还是可以熬过冬天的,它们会去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靠着自身储备好的血液来维系自己的生存。而且蚊子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在冬季会有大量的蚊子死亡,但是幸存下来的蚊子也会大量繁殖,当天气变暖时,你就会发现蚊子不减反增。
而且蚊子其实也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面对冬季时会选择呆在一个地方不动,降低自身的新陈代谢。有相关的实验证明,蚊子在0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够存活到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足以证明蚊子的生命力还是非常顽强的。
而蚊子的寿命实际上也与蚊子的种类有关,有些种类的蚊子在越冬的时候是正处于卵期,当卵孵化成功后,天气已经开始变暖,这样的蚊子生命周期自然也会长一些;而还有些种类的蚊子在越冬的时候就正好处于幼虫期或者是成虫期,它们需要克服艰难的生存环境,才能存活下来,很多蚊子便会因此断送自己的性命,所以这些蚊子的寿命也会相对较短。
但一般来说蚊子的寿命都在1到5周左右,如果环境非常适宜蚊子的生存,那么蚊子最长也能活到几个月,当然这还要排除一些蚊子被打死或者是被灭蚊剂等产品杀死的情况。
如果仅凭我们肉眼观察来看,确实今年夏天蚊子有变少了的感觉,但实际上蚊子的监测方法是非常科学的,那么你知道蚊子数量可以怎样监测出来吗?
蚊子虽然看起来非常弱小,但实际上它是可以传播疾病的,对于人类的生命健康来说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如果蚊子叮咬过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生物之后,再去叮咬正常的人类或者动物,就会将这些细菌和病毒传染过去,抵抗力比较弱的人或者动物就会因此出现一些疾病。
所以对于蚊子相关部门也是格外重视,全国各地都设有一些蚊媒监测点,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会对一些重点的蚊媒群体进行监测。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诱蚊灯这种工具来监测蚊子的密度,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完成的,也有些时候是通过模拟动物释放二氧化碳来诱捕蚊子的方法达成目的。然后再通过监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诱捕到的蚊子数量来判断蚊子的密度,数量越多,密度也就越高。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检查在积水表面蚊幼孳生情况来监测。如果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蚊幼孳生情况的积水数量比较多,那么也就代表着蚊子的密度比较大。利用这些监测方法,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有效地判断出蚊子的密度,并针对相关的疾病防控情况进行处理,对蚊子密度进行干预。
至于今年夏季大家普遍都感觉蚊子少了,但是这实际上并不代表蚊子的密度有很大的下降趋势。还是要提醒大家,这些蚊子只是因为天气太热去避暑了,一旦环境开始变得让它们舒适之后,这些蚊子又会迫不及待的出现在人类活动的区域觅食。
所以大家要想避免蚊子的叮咬,还是一定要做好防蚊工作,使用一些驱蚊工具达到灭蚊的效果,也尽量减少去一些草丛、灌木丛等蚊子活跃的地方,不然被蚊子咬出几个小红包,那肯定是必然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