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5月8号,省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双基”专场招聘会暨全市“四送一服”人力资源对接会在淮河文化广场举办。丰原集团、国显科技蚌埠市双基产业龙头企业齐聚会场。从招聘海报来看,企业给操作工开出的月收入从4000+起步,五六千元很常见,比刚入职场的大学生还要高出一截。然而,尽管有高薪诱惑,全市制造业用工缺口仍在7000人以上。
普工待遇赶超沿海地区 比刚入职大学生更高
当天的招聘会吸引了223家企业到场,且以制造业为主,不乏国显科技、丰原集团、昊方机电等产业龙头企业;提供岗位超过7000个,多集中在操作工、仓库管理员等基层岗位,也有部分管理和技术研发岗位。
各种招聘海报上,最显眼的位置往往留给了操作工、普工。在展台前转一圈,更能直观感受到企业的“求贤若渴”。薪资待遇上,很多企业都打出“普工综合月收入6000元”的广告。与此同时,还有缴纳五险一金、包食宿、子女考学奖励等各种福利。一旦有人咨询,人事专员立刻热情地招呼:“留个电话吧?要不你留我电话也行。我们厂老工人都能拿到6000多块钱一个月,而且待遇好环境好,带你去参观一趟就知道了。”
记者注意到,绝大部分企业对普工的年龄要求放宽到45岁乃至50周岁,学历方面也不做太多要求,甚至干脆不提年龄,要求认识26个英文字母或识字即可。“年龄什么的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力。工作很简单,现场看看几天就能上手了。”招聘会现场,一家企业的招聘专员说,“只要身体硬朗,吃苦耐劳,哪怕60岁我们也欢迎。”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胡静告诉记者,公司给普工的综合薪资开到每月5500元到6500元,与沿海厂区基本持平,但目前仍有二三百人的用工缺口。
招聘现场,即将从淮南师范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毕业的大四学生周杰翔与丰原集团的招聘专员攀谈半小时后,敲定了下一步的面试。专业对口、有发展空间,离家近,让周杰翔很满意。丰原集团招聘专员房乾圣介绍,集团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本科毕业生月薪一般在4350元到4850元之间,研究生月薪则在6000元以上。
企业求贤若渴 打工人反应平淡
面对企业的热情,求职者反应都很平淡。记者注意到,大部分求职者手握数张招聘启事,走走看看,却很少有现场拍板的。事实上,尽管开出高薪,但招聘难尤其是普工招聘难早已是劳务市场的常态。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杨桓告诉记者,随着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的揭牌,招商引资力度空前,硅基新材料、生物基产业发展迅猛,对用工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一批新项目上马,预计到年底前,新招用工需求人数在7千到8千人之间,巨大的缺口甚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招工难的另一个表现,则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工厂车间了。采访中,记者遇到三位相伴来应聘的女士,年龄都在40岁上下。“还不如去送外卖,时间自由,挣多挣少随自己。”其中一位随口说道,同行的两人随即热烈讨论起来。
“对年轻人来说,同样的收入他们更愿意选择外卖、快递一类的工作,一方面时间灵活;另一方面,做流水线工人说出去总觉得不体面。”杨桓分析认为,虽然看上去操作工的收入甚至高过刚入职场的本科大学生,但大学生往往做的是管理或技术岗位,每周双休,办公环境舒适;而操作工的作息大多是两班倒,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休息2到4天。算起来,时薪远远低于大学生。更别提很多企业还得站着工作,白班夜班按月轮换,绝不是夸奖一句“吃苦耐劳”就能相抵的。对此,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两班倒劳动强度太大,如果是三班倒,哪怕收入低一点,招聘也容易得多。如果订单稳定,人员流动性也不强,在劳务市场就算比较理想的企业了。
“在流水线上,感觉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不能看手机不能多喝水,没得感情没得生活。”谈及为何不愿去制造企业工作,一位求职者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告诉记者,从中职学校毕业后也进过几家企业,看上去穿着防尘服在无尘车间挺“高大上”,其实一天12个小时站下来,中间只有40分钟吃饭,下班后唯一的想法就是睡觉。“机器还有检修时间,我照这样干下去,连谈恋爱结婚的时间都没有。”他还颇为诗意地总结: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干嘛让自己这么累呢?
破解用工瓶颈 还需多管齐下
在杨桓看来,制造业企业对打工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下降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他们不愿意再像父辈一样从事高强度加班、低福利保障、工作环境简陋以及流水线、螺丝钉式的普通制造工作;一方面,快递、滴滴、网店,各种新兴业态给了他们更多选择,而且还拥有时间相对自由、约束相对较少等优势。廉价劳动力的历史已然翻篇,蚌埠早已从劳务输出地转为输入地。甚至去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原以为江浙、珠三角地区企业开工少,用工也会随之减少,蚌埠会迎来一拨工人回流。然而,想象中的人潮并未到来,本地企业用工仍然缺口巨大。
解决用工难题,并非易事。对此,我市相关部门在社区、村居实时发布招聘启事,想尽一切办法留住本地员工。与此同时,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主动赴汉中、郴州等地招聘员工。并动员一切人力资源公司和平台力量,千方百计招徕人才。“我们也在成建制引进人才,努力解决产业缺工问题。”杨桓表示,往年同期,企业用工缺口多在一万人以上,今年还略有下降,说明政策组合拳开始见效。
“双基产业不仅是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的主打产业,也是我市经济的领跑产业。随着产业、企业知名度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打响,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不断上升。但解决用工难题,显然还需要长期的努力。”杨桓说。(记者 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