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冠疫情把全球折腾的够呛。
疫情最大的问题是打乱了人的预期。由于大家不知道疫情啥时候结束,市场啥时候恢复,就没有办法以此来安排投资和消费,这对一国经济、国际贸易打击都不小。
既然是这样,全球都争着实施货币宽松。美联储最狠,人家来了个“王炸组合”——零利率+无限量化宽松。
当然,人家也有这个条件。美米占全球支付市场的40%,全球商品定价系统中90%以美米计价,在全球大衰退背景之下,美米还是最坚挺的。
中国央行也挺牛,全球都在放水的时候,还是硬撑着不降息。
其实,这是好事。毕竟,消费只是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因为在全球物品供给跟不上的时候,单纯依靠释放流动性来刺激需求根本没用,这样只能使商品涨价。
这就跟喝酒似的。我买五粮液喝是为了享受(目的),而我拼命学习是为了喝到五粮液(手段)。国家得想办法让老百姓多学习,而不是提供更多的五粮液。
所以,当中国复产、复工之后,阅批一定要想方设法刺激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供给,这样的话,你不鼓励居民消费,他们也会主动消费的,谁有钱不会享受?
可以说,监管层在整个疫情期间的节奏感很强,政策中心一直围绕为中小企业减税、降费、保护知识产权进行,对房地产企业没有好脸色,也没出现大的决策失误,为他们点个赞。
02
其实,监管层的一系列政策充分结合中国经济特色,我们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我查了一下央行网站中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3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在36.5万亿,而其中外汇占21.2万亿,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11.3万亿,这两项数据几乎占据了整个央行资产。
其实,无论有没有这场疫情,央行下一步政策的方向必须结合这两项数据的现状推进。
我们先看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部分资金在2014年之前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很低。
2014年的时候,老王、老郭们纷纷冲出国门“买买买”,国家也想办法把这些钱挡在了国门之内。因为这些企业家不是拿着自己的钱,他们很多钱都是从银行贷款的,他们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去“买买买”了。
现在想想,国家这么做太明智了。如果没有挡住这笔钱的话,美国股市最近这4次熔断,不知道得放“国有银行”多少血?
2014年以来,由于国内缺乏流动性,央行在收拾老王们的同时,央行开始发行基础货币,“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不断增加。
央行通过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等方法借给商业银行钱。当然能拿到钱的都是“财大气粗”的国有四大行,由于城商行、中小银行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很难拿到这笔钱。
国有四大行拿到钱之后干什么去了?
把钱都借给居民买房子,借给房地产企业了。2008-2017年这十年,国有四大行总共产生252万亿贷款,其中个人住房贷款68万亿,房地产公司贷款19万亿。
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35%的钱变成房地产相关贷款,这样就使央行信用与土地绑定到一起,这才出现“稳房价”的政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若放纵房价上涨,只会造成房地产行业资产价格上涨,如果后期出现资产暴涨之后的暴跌,人民币信用必然暴跌,那可是大事情。
降房价也不行。因为,房地产绑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绑架央行,央行绑架人民币信用,人民币信用绑架国家信用,房地产已经成为人民币信用乃至国家信用之锚了。
最近两年,监管层千方百计要在房地产之外找一个稳定的“锚”。监管层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如定向降准、降息来帮助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搞新基建,但绝不全面降息,就是想慢慢换锚。
当然,管理层这么做是正确的。在新技术不成熟,市场投资机会少之又少的情况下,一旦全面放水,必然进入楼市与股市,资产价格必然暴涨。
我们再看看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
外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很大,这也使得前些年一些经济学家向阅批建言,把外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挪出去。事实上,如果把外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踢出去的话,后果比较严重。
其他的不说,你看看“去美米化”的俄罗斯、伊朗,他们的货币贬值多少了?这是因为,美米仍是全球最稳定、可靠的资产,若是某个国家“去美米化”,相当于与全球最可靠的资产决裂,自己国家的货币自然大幅缩水。由于人民币信用与美米(美债)挂钩,人民币发行必须看美米的脸色,短期人民币可能会被美米牵着鼻子走。
不过,“中国制造”也是留住美米的一个杀手锏。
由于美国的去工业化,国内仅保留核心科技零部件的制造,其他都转移到国外,这使得美国的专利、创意之类虚拟的东西需要在中国变现。毕竟,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远超美国,中国制造在当今世界上的活力还是首屈一指的。
未来,相当一部分美米资产一定会来到中国投资。因为对于资本立国的美国,不可能错过中国的内需与资本红利市场,中国需要用好这笔钱,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当然,我们一定要用制度保证美米是来投资的,不是来短期套利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来到中国货币池子中的美米不敢想歪点子,也不至于漫出水平面,造成通胀。
后期,美国一定会要求中国开放更多金融领地,为美米套利创造机会。
4月1日,我们也全方位开放金融了。国际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基金都可以进入中国进入服务行业了,甚至一些美国评级机构来到中国。
不过,美国肯定还不会满足。中美后续谈判过程中,美国肯定就利率、汇率市场化问题与中国交涉,估计双方得来回较劲。
其实,由于货币的价值在于交易,而货币交易一定要保证币值的稳定,目前央行政策死死抓住这一点。国家坚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管制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对国内控制通胀帮助很大。(“不可能三角”理论)
未来,若监管层能够保证“外汇”与“其它存款性机构债权”这两项资产不出问题,中国就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本营基本上稳固了。
当然,最近几天央行与统计局也发布了一些数据,其实这些数据没什么大不了的。
5月11日,央行发布了M2与M1的数据。M2同比上涨11.1%,M1同比上涨5.5%都创了最近2年新高。有人分析说,M2、M1数据说明央行扩张货币了,事实并非如此。
疫情期间的许多资金是休眠、不流通的,所以央行多发了货币。现在国家也复工复产了,后期M2、M1数据肯定要下来。
5月12日,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CPI数据。CPI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了许多,这跟猪周期往下走相关。
我们看到,能繁殖母猪的出栏,以及非洲猪瘟的控制,猪周期掉头向下是必然的,把猪肉价格刨去,估计CPI就回到1%左右了。
03
我们回到文章题目——今明两年无通胀。
我说今明两年无通胀,并不代表这就是好事。毕竟适当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是有益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通胀中才更容易学习。
但是,从当前中国的情况来看,由于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尽管商品供给会慢慢上来,老百姓消费动力并不强,已经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即:市面上的东西多,愿意买东西的钱少(报复性存钱已经出现了)。这就跟人和面蒸馒头似的,面多、水少,面自然是干的,就不会出现通胀;面少、水多,就成面糊了,自然会出现通胀;而现在的情况是:面多、水少,则无通胀。
因此我判断,今年不可能有通胀,明年大概率也不会有,估计通胀是2022年的事情了。(当然,引起通胀的原因很多,引起通缩的原因也很多,无论是支持通胀还是通缩,大家都可以找出依据,但是要做出正确判断,一定要分析核心问题,看清大趋势)
正如前文所说,通胀并不一定是坏事,要看通胀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未来几年,如果通胀不是由房地产引起,而是由新科技引起的,那就是好事。这说明,中国的5G与相关技术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产生了,大家都争先投资,造成资产价格上升。但是,我估计出现新技术成熟后的通胀现象还得等3-5年。
不过,股市等不了那么久,股市是要打“提前亮”的。
未来十年学习的机会一定是在资本市场,普通人(包括我)老老实实在A股做多就行了,别总想着一日暴富,带着这种思想的人,早晚吃大亏,前一段的石油期货就是这么回事。
对于我们做金融的人来说,不了解的东西一定不要投资,这就是铁律。未来,中国股民老老实实呆在A股,尽量不要加杠杆,老老实实做多,其实机会还是不少的。
A股投资的首要方向一定是与ICT(新兴电子产业)相关的行业。当然这些企业在过去也涨了一大波,有些已经涨到一两百了,不过还有不少低估的企业,等着我们挖掘。
同时,与高端制造相关的行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也值得关注。(大家想想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想想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的研发)
其他的公司尽量不要碰,因为目前A股的隐形垃圾公司非常多。
我可以不客气地说,中国有3/4的上市公司以后都不能碰,未来他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差。特别是一些与新兴产业搭不上杆的民企上市公司,不了解尽量不要碰,否则会死的很惨。这些公司里面的猫腻太多,后期他们都会兜不住的。我不瞒大家说,我就是一家民企上市公司的董事,里面的事情我门清。
如果有相对激进点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新三板精选层的机会。这个板块其实有100多家净利润在1亿以上的好公司,细心挑好会有非常大的回报,当然要先达到新三板的投资门槛才行。
我就说那么多吧。
再次强调:我只提供投资方向与方法,不推介股票,大家也不要发信息询问哪些股票可以买,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