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把系统的日志写入内存当中,无奈默认只能写10M,吓得我赶紧把日志切回到硬盘上。不过紧巴巴的硬盘也不怎么够用。于是还是不死心,看看能不能把内存中日志的容量设置得大一点。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做人最要紧呢,就是对自己的认识要足够清晰
怎么样才能知道我的机器上,总共有多少内存呢?虽然买的是云服务器,但是作为一个Linux服务器管理员,机器都给你了还没法解决,总觉得说不过去。于是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free
礼数要到位。
man free
手册上对该命令的描述不多,基本上就是说,这个命令能查看系统上物理内存和swap内存,总共有多少,使用了多少,还剩多少。以及内核使用了多少缓存。这个信息也是通过解析 /proc/meminfo 得来的。
描述中提到了我不太熟悉的 swap内存,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红帽的文档对它有一个说明:
Linux中的swap空间是当物理内存(RAM)耗尽时使用的。如果系统需要更多的内存资源,而RAM已经满了,那么内存中不活跃的页面会被移动到swap空间中。尽管swap空间能够帮机器提供少量的RAM,但是不能把它想成是RAM变多了。swap空间存在于硬盘中,比物理内存的访问速度更慢。
swap空间可以是一个专属swap分区,也可以是一个swap文件,亦或是两者的组合。
所以,听起来,似乎会让人联想到Windows上的虚拟内存的概念。有更专业的解答欢迎留到评论区。
total:总共安装内存容量,来自于 /proc/meminfo 中的 MemTotal 和 SwapTotal
used:已使用的内存容量,计算方法为:total - free -buffers - cache
这里提到了 buffers 和 cache 。两者在内存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简单说一下区别的话:
cache:
它存储的东西可不止一样,不过最主要的呢,还是保存了硬盘中,最经常访问的数据,以便为系统进程提供更高的读写性能。尽可能最大化地使用内存,并且有一套自己判断该存什么,不该存什么的逻辑,也有一套何时释放内存空间的机制。
buffer:
保存了cache中数据的元数据。如果请求了cache中存在的数据,第一步是检查指向cache中的真实数据的元数据,一旦元数据找到了,内核就能够去获取cache中的真实数据了。
free:未使用的内存容量
shared:通常是 tmpfs 所使用的内存容量
buffers:内核缓冲使用的内存容量
cache:页面缓存和 slabs 使用的内存容量
buff/cache:buffers和cache的总和
available:预估不做swap的话,启动新应用可用的内存空间。
那么列就以上这么多,大家在使用命令的时候,可以各取所需。
命令选项有很多,来看2个比较常用的:
--si
如果你比较讲究,喜欢标准的程序员单位的话,不用这个选项就很适合您。各个单位之间,都相差1024倍,比如1M是1024K。如果你更习惯整数1000的话,可以带上这个选项。每个单位都差1000倍。
-h即--human
笔者自认为还是个人类,这个选项就是给人类用的。可以根据单位的设置,自动把容量缩小到3位数之内,同时带上对应的单位。
实践时间,漏家底的时候到了,看看我电脑上的内存有多大。
太好了,一个G的样子。
同意给笔者加内存的记得长按点赞哈。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拓展阅读:
“美国企业跨过政府制裁,恢复向中国华为公司供货”,《纽约时报》25日的这一报道得到各方确认。美国最大的电脑存储芯片生产商美光科技25日确认,已经在两周前恢复向华为供货。英国广播公司(BBC)26日称,除了美光,英特尔等美国半导体行业领导者都已经恢复向华为供货。《纽约时报》感叹,“这些交易充分说明,打击华为是多么困难。改变将世界电子行业和全球商业连结在一起的贸易关系网络,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据彭博社26日报道,美光科技首席执行官桑杰·梅赫罗特拉在25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该公司经研究后确认,可以向华为出售不受美国商务部禁令约束的一部分产品,已于过去两周开始发货。他说,“我们认为能合法地恢复一些现有产品的出货,因为它们不在出口管理规范的范围,也不在实体清单的限制内。但华为的情况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美光的股价26日开盘后飙升近15%,并带动其他芯片股的上涨。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华为是美光最大的客户之一,美光大约13%的年收入来自对华为的销售。
《纽约时报》25日称,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阻止华为购买美国企业的零部件。许多企业高管对美国的贸易管制缺乏深入了解,导致他们起初暂停了对华为的供货,直到律师弄清楚哪些产品可以发货。知情人士表示,包括英特尔和美光在内的美国公司“已经找到向华为出售技术的方法”。
彭博社26日引述投资机构分析师卡西迪的话说,美国的出口禁令中有个漏洞,如果芯片中使用的美国技术未达到25%,就可以不受禁令的约束,“美光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另一位分析师福克斯表示,即使一个企业的总部在美国,只要它拥有海外子公司和业务,就能将自己的技术归为“外国技术”。
《纽约时报》25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特朗普政府对美国企业恢复向华为供货的情况一直有了解,但官员们就如何回应看法不一。一些官员认为,这些销售活动破坏了政府向华为施压的努力,另一些人则持支持态度,因为它可以减轻禁令对美国企业的冲击力。华为曾表示,每年从美国公司采购大约110亿美元的技术。彭博社26日称,美国商务部和白宫官员对这些美国公司恢复向华为出货“感到沮丧”。
美国商务部前官员、律师合伙人沃尔夫对《纽约时报》表示,他为多家为华为供货的美国科技公司提供过咨询。这些企业都急切地想弄清楚,要如何继续向华为供货,一些企业正在考虑将部分产品的生产线及服务全部转移至美国以外。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丁·乔真帕说,“如果对他们的供应链造成影响,美国公司可以将技术研发转移出美国,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市场”,“一些大赢家可能会是其他国家”。报道称,美国企业并不是华为重要技术的唯一来源,如在华为智能手机的内存芯片方面,美国企业有三星和海力士这样的韩国竞争对手。“如果美光科技无法向华为供货,订单会轻易地转向对手。”
“华为期待德国的爱情!”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6日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受华为所托,对华为德国公司的效益进行了调查。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举办地点与德国国会大厦和总理府只有一步之遥。报告的作者格拉尔德在发布会上说,“华为影响着德国数字生态系统的布局”。
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8年,华为在德国的营业额平均每年增长26%,2018年营业额达到近27亿欧元。而华为在德公司的员工人数每年平均增长13%,目前达到2600人。德国28142个就业岗位与华为有关联。
(来源:环球时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