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为守护一方净土,守得“大家”平安,成都许多社区工作人员担起责任,奋战在各社区一线,守在各紧要出口,为千万家筑起安全堡垒。
11月17日早9点,成都市武侯区万寿桥社区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新一天的疫情电话排查任务,共557通电话。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德萍立即组织社区“疫情电话排查小组”对电话线上分类汇表,将电话分成《中高风险区驻留信息核查表》《与确诊病历共同停留信息核查表》等五个表项。
“您好,请问是XX女士吗?我们是万寿桥社区的工作人员......”电话接通,仔细询问,迅速登记,耐心解答,及时上报,这是一通简单的疫情电话排查,也是对那些因疫情变成红黄码、居家隔离而内心担忧的人们的关心。
“表项整理好后就开始分工打电话,社区的同志和志愿者都行动起来。”刘德萍介绍,表项一发到电话核查工作群,由两名社区工作者和两名志愿者组成的电话小组便开始运作。
“社区其他同志都去往防疫一线了,我怀有身孕,去点位巡逻值班、协助医护人员做居民核酸检测这种事可能做不了,但在成都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身为社区工作者不能临阵脱逃,打电话还是没问题的。”社区留守的工作人员之一宋丹主动接下了社区热线接听工作。她说,与其在家里因疫情而担心奔向防疫一线的老公和同事,不如接听社区同样因疫情而担忧的居民们打来的电话。
“您不用担心,不是说您变成黄码了就代表您已经患有新冠了......”解答居民们提出的问题,对黄码、红码人员登记及通知隔离,宋丹更是担任了社区心理导师的角色。怀有过同样的心情,就更能解答、安慰居民们的忧心。
下午5点,在长达7个小时的电话排查后,小组成员将各表项汇总上传到工作群,宋丹与志愿者们便下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的电话任务已经完成,社区电话作为24小时热线,除了社区座机号码以外,还有一个刘德萍的私人电话。待社区办公场所锁门后,刘德萍需要继续接听社区居民的电话。随时可能响起的电话、片刻不离身的笔记本,为的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位居民的疑问,为的就是不漏记任何一个风险人员的信息,哪怕至深夜。
“我原来的胃病犯了,真的很不舒服,酒店不准我出去治病,你们社区就给我解除隔离吧。”11月18日凌晨2点,刘德萍在家接到了酒店隔离人员的紧急电话。她先耐心地给这位居民解释隔离政策,在稳定住对方情绪后,立即与酒店管理者取得联系,商量出为其代买药并送到酒店的解决方案,随后她前往医院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帮助医生与居民交流并诊断出所需药物,得到药物后她火速赶往隔离酒店送药。在得知该居民胃部疼痛得到一定缓解后,刘德萍在早上4点左右才再次入眠,4个小时后她又将前往社区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正是这一通通不厌其烦的电话沟通,在成都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