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如今群雄逐鹿的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也缔造出了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
局势正在向不可知的境地加速发展。
截至28日,由新德里出现并传播至全世界的“德尔塔毒株”,已经蔓延至至少85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种传染性最强的新冠变异毒株的影响之下,悉尼一夜之间迎来“封城”;许多南亚、东南亚的重灾区被迫重启“宵禁”;疫苗注射率极低的南非也是身陷囹圄······
而在其中,要说情况最不容乐观的国家,英国肯定算得上一个。27日,英国新增确诊病例14876例,其每百万人口的感染比例“赶超”美国和印度,登顶世界之首。对此,约翰逊也将解封时间推迟至了7月19日。
那么,依靠推行“疫苗优先”、在欧洲的疫苗注射率中位居前列的英国,为何会走到如今这般田地呢?大致有2点原因。
1,前有狼后有虎,多重困难集于一身。
不仅是“德尔塔毒株”,先前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依旧是其感染的主流。然而,由于变异毒株的可控性极小,英国乃至世界至今仍然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
在多种变异毒株的联合攻击之下,英国本就晚他人一步建立起的“防护网”,自然也就处于破碎的边缘。
虽然英国境内超过4400万人接种了第一次疫苗,占到成人总数的83.7%,其中有超过3000万人接种了第二次疫苗。但是可惜的是,在琢磨不透的变种毒株面前,如此可观的数据却是缥缈虚无的。
2,所谓的“民主自由”在作怪。
27日,伦敦上万民众走上街头,为抵抗政府的“封锁”措施发起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甚是有不少“义愤填膺”的人包围了唐宁街10号,向约翰逊讨要“自由”。
不仅如此,英国的新增患者中,大多是未接种疫苗的年轻人。
可以看到,要么无视防疫措施,要么抵制疫苗,在“热爱自由”的英国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确实给毒株传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正所谓患难显真情,在英国乱象丛生之际,德国出手了,却不是“援助之手”。
据英国《泰晤士报》28日消息,由于德尔塔变种毒株在英国境内大面积传播,德国总理默克尔计划鼓动欧盟对英国实施“封锁计划”——即使是接种了疫苗的英国游客也不准进入欧盟境内。
要知道,英国计划在7月份宣布,允许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不受限制地出国旅游。柏林此举无异于狠狠地给约翰逊来了个“下马威”。届时,热爱“自由”的英国民众不知道又会惹出怎样的乱子。
不过,存在疫情风险的国家其实并不只有英国,默克尔为何却将矛头都指向了约翰逊呢?也有2点原因。
一来,在欧盟境内,国与国之间的流通量巨大,一旦出现病例传播,注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比其他地区大得多,而英国作为临近的“重灾国”,自然也就是欧盟所要把控的“第一关”。
二来,自英国脱欧以来,在疫苗混乱和贸易冲突的影响下,英国和欧盟在背地里早已经结下了“梁子”,默克尔如此行径,既是警告也是回击。
同样的道理,在日本的身上也有所体现。
当地时间27日零时至18时,日本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83例,这一数据对于一个马上召开奥运会的国家而言并不可观。
不仅如此,日本全国多地储藏新冠疫苗的冰柜频繁出现插销脱落的情况,导致已有2100剂疫苗报废。
随即,自5月下旬以来,日本网络上展开了有关“拔插销”的反疫苗活动,这对于本就无计可施的日本政府而言,是雪上加霜。
27日,日本政府宣布对印度、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要求其奥运会代表团在入境日本前需持有连续7天的新冠检测证明。
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区别名单”里,没有英国在内的“同样危险”的西方国家。
更有意思的是,名单里有所谓的“美日印澳”联盟里的盟友——印度。
可以看出,在利益面前,朋友和敌人都是转瞬即逝的。为了承办奥运会、规避风险,菅义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但在西方势力面前,日本既没有提及美国也没有牵扯上英国。
不得不说的是,如此“差别对待”,日本的胆怯和心虚也是暴露无遗——害怕摇摇欲坠的政权失去美欧的最后支持;恐惧困难重重的奥运会再起波澜。
总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展至今,除了让人们感受到了悲欢离合的痛苦,还让世界认清了什么是人性。
在灾难面前,没有人是永远的旁观者,英国和日本的先例我们更应该引以为戒,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所守护的那些最根本的东西才显得弥足珍贵。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没有生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家,免费的疫苗、尊重生命的社会环境,这些都乃吾辈之一生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