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如果过早行走则可加重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导致痉挛加重而引起足内翻,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因此,寻找短时间内缓解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抑制足内翻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病因
脑卒中偏瘫足内翻是由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内外侧肌张力失衡而引起,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外侧为劣势侧。
症状
脑卒中病人的足下垂、足内翻畸形使患者足部与地面接触不良,重心向前移动有困难,跨步和步频、步速降低,当患者前移时产生典型的足趾拖拽影响步行。
治疗方法
透刺治疗
① 取穴:选取患肢的阳陵泉,阴陵泉,丘墟,照海为治疗主穴;
②操作:太白透束骨,刺法:仰卧位,由太白穴水平直刺透向束骨穴,进针约 2.5~3寸,以足瞬间背屈为度;
丘墟透照海:刺法:仰卧位,由丘墟穴以 45°角向外踝间隙照海穴透刺,进针 2.5~3寸.以在照海穴能触到针尖为度;
交信透跗阳,刺法:仰卧位.由交信穴向上以 45°角斜刺透跗阳穴,刺入 2.5~3寸,以局部的酸胀感或有麻感向足部放散为度;
阳陵泉透阴凌泉,刺法:仰卧位,由阳陵泉直刺进针透向阴陵泉方向,进针 3~4 寸,以局部的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为度。留针 30min,留针期间行针 1 次。行针以轻度小幅度提插为主。每次行针2~3min,每天针刺1次,共治疗30次。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NMES)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
通过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排骨长短肌进行功能性中频电刺激,发现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骨长短肌进行中频电刺激,可有效防止足内翻的发生。
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可以降低肌肉的痉挛程度,为治疗足内翻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使用肉毒毒素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足内翻治疗效果。
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在降低肌张力方面,临床上常还使用一些口服药物如巴氯酚、替扎尼定、己派立松等,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矫形器
临床上矫形器主要用于足下垂、足内翻等异常步行模式的患者,能改善患者的步态异常,提高步行稳定性和步行效。在 3 种状态下(无矫形装置、穿戴DAFO、穿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观测患者步行时踝足位置。发现戴 DAFO 和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均可矫正踝足对位关系,但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对足内翻、足趾屈曲、患者步行速度改善更明显。
康复治疗
在足内翻初期,可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肢足跟部和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 5~8s,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 15~20 次。
在足内翻中期、后期,可采用牵拉足跟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其患肢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足跟,前臂抵住足底前部,两手相对用力,到位后停顿5s~8s.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 15~20 次。若跖屈、内翻肌群痉挛明显,可先采用按摩手法缓解其痉挛;若跖屈、内翻肌群痉挛严重,可先采用踝关节纠正板牵拉其痉挛肌,然后再行被动康复手法。
在足内翻出现后,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如下主动功能锻炼:足外展内收式:患者端坐体位,双膝关节呈 90°。屈曲并自然放松。吸气,抬患足尖,缓慢做外展运动,到位后停顿 3~5s;呼气,缓缓内收再复原到起始位。重复运动 10~20 次。 足后拉提跟式:患者端坐体位,双膝关节呈 90°。屈曲并自然放松。吸气,患肢膝关节屈曲尽力向后拉足并提跟,到位后停顿 3~5s;呼气,缓缓放下足跟,足底平稳着地再复原到起始位。重复运动 10~20 次。
徒手牵张训练: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康复治疗师以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握足跟关并以前臂抵足底,拇指与其它手指向下牵张跟骨,前臂促足背屈,两者同时用力,以被动运动主为。
器械训练:立位使用楔形板被动矫正。
自我牵伸训练:健足着地,患足踏于不同高度的套凳上,躯干前倾而屈踝。以上动作牵拉力的大小取决于与套凳的距离、楔形板的角度。每日两次,每次40分钟。
足内翻影响着患者步行能力进一步改善,有时严重的足内翻甚至使患者丧失步行能力,因此对于足内翻患者来说纠正此问题是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艾坤,常小荣,张泓,刘梨,刘美荣,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9卷第02期总第106期,p60
何云欢,卜菲菲,陈朝晖,唐巍,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治疗进展,CJTCM Sep 2014 Vol.26 No.9,978
曹蕾,孟宪斌,吉红珍,孙婷芳,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疗效观察,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Nov.2007Vo1.19 SHM No.11,p969
本文系微信公众平台“康复汇”原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康复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康复汇:kangfuhui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