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谈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治疗的困难,“比非典的难度大”。
钟南山谈疫情峰值
2月17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他的团队,在广州连线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广东医疗队,就新冠肺炎危重病例进行远程会诊。
钟南山在远程会诊后,谈了他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和重症救治的看法。
他表示,湖北以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总数已连降13天,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中央强有力的干预措施起了效果,“现在有没有达到峰值,我们还在看,我们估计差不多了。到了峰值不等于到了拐点,也可能随着(节后)返工的大流动,会不会再出来一个峰,我个人的估计大概不会”。
钟南山表示,对这个问题曾经谈过,也做了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是按照传统的模型,再加了两个因素。传统模型在香港和伦敦做过,按照自然走势是会很高的。有一个模型预测,到2月份也就是现在,全国的新冠肺炎病人应该有17万。但目前全国实际数据差不多是7万,和模型差别很大。
钟南山进一步称,在这样两个强变量参与之下,和自然状态的规律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初步估计,二月中或者二月中下旬一点,就南方来说,应该达到峰值了:“达到峰值不见得说它马上会下降。达到峰值,是指积累的病例,或者说新增的病例”。他说,就全国来看,应该还是二月中下旬达到峰值。
钟南山又强调,武汉地区还是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武汉现在占了全国80%的病人,病死率占95%以上,因此现在全国对武汉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全国不管是科技部还是卫健委、药监部门,都在加强医疗、场地、物资的力量。“我没有掌握权威资料,但武汉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少多了。过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医护人员受感染,整个士气会影响很大”。
“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武汉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有完全制止人传人,看起来还得有所增加。只有武汉的问题解决了,正常人和病人分开,解决了大量疑似病人的问号是什么,才将对全国有积极影响”,他认为。
钟南山表示,要全力以赴加强两个检测,一个是把新冠病毒和流感分开;第二,增加对核酸检测精密度的补充,即对血液IgM的阳性阴性检测:“这两天正在研发试剂,我希望马上通过以后,首先对武汉进行支援。把疑似的和确诊的病人定下来分开,让医院病房容纳的主要是真正确诊的病人。而不是现在,相当多是搞不清的。第一步把这个解决好,我们就有希望”。
钟南山还提到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治疗的困难,“比非典的难度大”。他解释,危重病人一拖下去,病毒造成持续的损伤,比SARS的救治难度更大。但他强调,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对重症病人,现在正在努力寻找更多的有效的药,“在明天的科技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也会讲一讲对中药研究的最新结果”,同时表示正在探索新的救治方法。
据悉,新冠肺炎在全国其他地方病死率低,有个因素是病人相对少一点。而在武汉,相当一段时间一次次重复的互相感染,病人突然增加的量特别多,使得医护人员来不及在早期进行适当治疗。等病人病情很重时才到重症病房,病死率就会高。
钟南山还表示,就重病人危重程度,武汉比起其他地区是更危重的。“现在,全国对武汉加强最大的物质、人力、器械等方面的支持,我相信情况会很快好起来”,钟南山说。
专家:湖北省外拐点早已到来
据中国新闻网,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认为,湖北情况仍较为复杂严峻,但在湖北省外的中国各地区,“拐点”其实已经出现。
以下为采访实录:
林炳亮:我认为实际上在2月7日前后,这时实际上“拐点”已经开始出现。我们要判断“拐点”,主要还是要看湖北省外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我们会看到从2月4日直到现在,已经连续13天,这个数据都在下降,所以说明我们国家整个防控策略应该是非常有效的。
林炳亮还表示,本身这个疾病,从现在来看是一个急性传染病,特别是它是一个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有一定自限性,随着疾病时间推进,很多病人经过治疗,经过自身免疫功能恢复,这时可能出院的人数就多了。另外一个原因,疾病发生之后,包括我们很多科学家、临床医生、药理学家,对这个疾病的规律慢慢有所掌握,而且也做了很多药物筛选,当然也做了很多临床实验,总结出一些可能对这个疾病有效的药物。
民众何时可以摘下口罩、外出游玩?
林炳亮:我觉得至少要看多两个星期,只能说大家都回来上班之后,两个星期之内没有看到太多的聚集性发病的情况,就是没有看到本地疫情的扩大,这种情况的话,我想疫情应该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林炳亮指出,湖北省内情况复杂,民众要想摘口罩,还需等待更长的时间。林炳亮强调,下一步仍要坚持做好防护、消毒措施,巩固当前疫情防控成果,绝不可掉以轻心。
79736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