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现在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还是很严重的,据最新消息报道,张文宏称全球第一波疫情还没结束,特别是美洲的疫情较为严重,此次疫情对各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另外也谈到了中国在疫情方面的抗议策略,接下来大家就随百思特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张文宏称全球第一波疫情还没结束
8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客“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关于全球新冠疫情走势,他指出:所谓的秋冬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结束为标志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波并没有结束,目前“秋冬第二波疫情”还是伪命题。
在张文宏看来,现在是全球疫情最黑暗的时刻,每天新发病例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根据群体免疫的数学模型,群体免疫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很多年才会完成。
他表示,眼下全球疫情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疫情继续高涨的地区和疫情基本得到管控的地区。中国无疑是疫情基本得到管控的国家中做得最好的,“不管海外疫情如何演变,中国始终是汪洋大海里一块坚实的磐石。”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再到大连,还有其他的中国城市,我们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抗疫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在疫苗出来之前,依靠扩大检测、社区管控、精准防控等一系列方法。中国成为全球相对安全的区域。”张文宏说。
不过,有些人仍担心全球疫情持续恶化,或将导致中国面临更高风险。对此,张文宏的分析让人宽心:“其实不必这样想。虽然短期内疫情还消停不了,但未来还是乐观的。在疫苗发挥重大作用之前,我国方方面面准备充分,疫情反应策略会越来越完善。”
张文宏认为,从实际防控效果来看,中国的城市基本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疫情防控策略,即在疫苗问世之前,我们能够依靠扩大检测、社区管控、精准防控等一系列策略,使中国成为全球相对安全的区域。
张文宏表示,有的人会认为如果中国疫情防控得比较好,而别的地方疫情还较严重,就会导致中国的风险很高。然而他表示,“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去想,因为今天的欧洲、东亚等地虽然没有达到像中国这样的疫情接近零增长,但是疫情风险也比较低。”
什么时候才能松一口气?
张文宏强调,在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上,中国其实并不是孤独的。
“现在的世界现在基本上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疫情继续高涨,还有一个是疫情基本得到管控,中国无非是基本得到管控的疫情的国家当中做的最好的一个。”张文宏解释道,在疫情防控上做得比较好的国家策略都会比较接近,中国并不孤独。
因此,在疫苗发挥重大作用之前,我国的疫情反应策略会越来越完善。张文宏还表示,随着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经济“双循环”等策略发挥作用,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已经做了充分准备。
张文宏还表示,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始终要以自己的确定性来应对时刻发生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第一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在都是一些散发的病例,迅速采取精准的防控可以控制。直到全世界范围内都对病毒的防控取得成效。那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松一口气。
关于“群体免疫”,张文宏称,具体来看,全球确诊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但是根据群体免疫的数学模型,群体免疫不是一两年内可以完成的,可能要很多年才会完成。
秋季开学,小心菜市场、学校、医院
除了今日有最新研判外,近日张文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还谈及了关于国内秋季开学防控、特效药等问题。
谈开学:哪里感染风险最大?
张文宏称,我现在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消息,9月1日开学我们会采取怎样的一个防疫的态势。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现在整个疫情防控非常到位。各行各业都开始复工复产,我不知道学校下一阶段的复学会以什么形式开始。
但有一点,我认为一定会比上个学期来讲要有所开放。大家会不断开展一些线下的授课,我们的人群开始聚拢。但在聚拢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散发性疫情的风险。
张文宏表示,很显然,风险最大的是人群聚集、密不透风,而且温度比较低的地方,那肯定是菜市场……还有人群聚集的是学校、医院。
新学期开学以后,如何预防这些潜在的风险?
张文宏:各个学校还有同学们都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更大程度地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交距离,人群密集时戴口罩,以及继续保持个人的卫生。如果这些都能做到,即使在中国有散发疫情,(它)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影响都能控制到最低。
开学以后,我们也想所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线下的课程,但是如何开展还要等待教育部与卫健委的通知。
谈特效药: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世卫组织警告称,新冠可能永远没有特效药。对此,张文宏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对新冠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但事实上科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现如今,有大量的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和抗体药物正在研发的路上。我还是坚持我以前的一个说法,只要这个病毒能够继续在人之间蔓延,最终人类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一定会研制出来,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下半年,这些地方疫情风险大
下半年,全国大部分学校开学,疫情防控压力也随之变大。张文宏表示,风险最大的是人群聚集、密不透风,而且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比如菜市场,还有人群聚集的学校、医院。
张文宏建议开学后,学校和学生们都要做好相应的防护,保证一定程度的社交距离,人群密集时戴口罩,继续保持个人卫生。
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研发不会停止
最近世卫组织警告称,针对新冠病毒可能永远没有特效药。对此,张文宏表示,科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大量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和抗体药物都在研发中。
张文宏表示,只要病毒能够继续在人与人之间蔓延,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就一定能研发出来,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多国学生谈疫情下的见与思
疫情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来自美国的艾娃·罗兰-班克斯(Ava Lolan- Banks)是一名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新的学年,她就要开始申请大学。她介绍说,由于疫情的影响,美国很多高校都降低了考试分数所占的比重,而是更看重学生的个人经历。但是选择学校比之前难了很多,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去学校实地参观,很难对学校有全面的了解。
她说,本来她还计划去英国、日本或中国等其它国家读书,但是现在看起来比较困难。“我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点结束,这样我就能去不同的国家了。”
对于刚刚在美国读完高中的中国留学生王圣越来说,今年的经历尤其坎坷。他介绍说,他高中学业的最后两个月都是在网课中度过的,结束课业后于5月份离开美国回到中国。而这趟回家的航程也几经波折,从康涅狄格州起飞,先后经过首尔、东京和福州转机后才回到家乡。
幸运的是,圣越已经接到了十几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向艾娃介绍了自己的两条经验:一是要申请不同地区的多所大学,二是要多做功课,了解各个大学的情况。由于疫情期间不能亲自到大学参观,他就联系了各个学校的招生办,询问他们学校的教学特色和疫情控制情况等,最后选择了缅因大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缅因州疫情控制得很好。不过他说,9月份大学开学之后,像他这样的国际学生仍然需要远程上课,而且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底。
虽然面临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王圣越还是顺利完成了高中毕业和大学申请,总结经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态,做好时间管理:“我觉得面临不确定性也是很好的锻炼。”
来自泰国的那塔芬·特里彭恰克(Naththaphon Tripornchaisak)目前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疫情也让人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比如增加了与家人之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开始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他举例说,疫情期间,出去散步或者去超市采购这样的小事,都会让他觉得很兴奋。他认为,等疫情结束的时候,大家会更加珍惜寻常的生活。
线上课程:有人欢喜有人忧
疫情期间,线上课程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面对前所未有的长期线上课程,各国的学生们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来自法国的吉米娜·卡巴洛(Jimena Carballo)也是一名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她在节目里说,现在仍然很难适应线上教学,因为在家很难做到像在学校里那样集中注意力:“我知道有些人喜欢,但是对我来说很困难,我觉得完全不一样了。”
来自英国的亚历克斯·阿丁顿(Alex Addington ) 是伦敦英博夏尔大学(BPP University)法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他很喜欢线上课程的形式,认为这样老师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课堂,效率更高。
特里彭恰克认为线上课程的好处之一是不用花时间在交通上了,在家可以很方便地参加更多的线上课程和研讨。不过他也指出,线上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很容易自说自话,而学生也确实比较难以集中注意力。
疫情给毕业求职带来挑战
法律硕士毕业、即将步入职场的亚历克斯目前正面临着求职的压力。他说,他申请的大部分助理律师项目都暂停了,很多律师事务所今年还不招人,找工作很不容易,令人沮丧。
刚刚在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的杨琛月对此也深有同感。她说,在美国留学的大部分国际学生毕业后都想尝试一下在美国就业,但是今年,疫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冲击非常大,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在毕业之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因而在护照失效后不得不回国。而她则很幸运地在疫情爆发之前拿到了一份耶鲁大学助教的工作。她还介绍,在今年3月份之后,美国高校很多科研职位都因为经费不足被取消了。
特里彭恰克也说,新冠肺炎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毕业生而言,今年找工作尤其困难:“我只希望一切能尽快从这场疫情中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