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陪练带你读懂“和弦”
和弦从何而来?
要了解和弦从何而来,先需要弄明白音乐是如何形成的。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音乐的形成进行了定义,音乐本身就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通俗说就是音乐有着“多元汇聚”的特点。
在10世纪末期前,西方音乐大都保持在单声部模式,即使在多声部刚刚被大量使用的初期,两段旋律也只是有四度音程的间隔,但保持旋律起伏和走向的一致。过了两三个世纪后演变成可独立进行的多声部,这也是和弦概念的来源,即多声部作品中同一时刻纵向音程的组合。
世上本没有和弦,拼在一起的声部多了,便有了和弦。可以把和弦中每一个声部都想象成一种独立的乐器,每个声部都在发挥表达自己的音色和旋律。
如何演奏和弦才能体现出这种立体感?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练习:
依旧是这个例子,右手5指的Mezzoforte可以继续放到其他三个声部中依次尝试,另外的声部还是保持Pianissimo。等到四个声部都能单独拥有不同的音色时,可以尝试让两个声部同时作为主要声部,后期慢慢的四个声部同时兼顾(这个时候再去弹巴赫的赋格你会感觉自己像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给和弦赋予色彩其实就是依靠各声部的独立音色,扩大立体感,使和弦“活了”。想弹出多层次感的和弦色彩,在最初练习时可以把方向主要集中在音的强弱上。要顺利的做到这些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就是耳朵学会听!琴键弹下去了,不代表任务结束,而是开始。不光弹琴的能力很重要,会用耳朵听同样是需要一直训练的内容,这也是自己要对自己弹的音负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