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糕饼是如何发展出现的?

做精! 有八个大类,油酥类、混糖类、浆皮类、炉糕类、蒸糕类、酥皮类、油炸类、其它类; 在中国按地区分类有12个流派:京派、津派、苏派、广派、潮派、宁派、沪派、川派、扬派、滇派、闽派、西...

做精!

有八个大类,油酥类、混糖类、浆皮类、炉糕类、蒸糕类、酥皮类、油炸类、其它类;

在中国按地区分类有12个流派:京派、津派、苏派、广派、潮派、宁派、沪派、川派、扬派、滇派、闽派、西点;

为什么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商品经济发展能迅速繁荣?这不是很矛盾吗?

重农抑商不仅是明代的经济政策,而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

明初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农民,其本人的亲身经历,使他认为,商人是乱世之本,是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宵小之徒,所以在他建国后的诸多措施之中将重农抑商定为国策之一。为了重视农业,抑制商业,朱元璋对商业发展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限制。对于商人征收税赋,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就连穿衣服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朱元璋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等等。同时由于朱元璋文化不高,不懂经济,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朱元璋(剧照)

明神宗万历时期,明朝初期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显现,阅批财政危机严重。一是土地兼并,税源减少,这是历朝的共性;二是明朝重农抑商的国策带来的后遗症,农业无法提高效率,创造效率的商业又被打压,因此税收锐减。

张居正(剧照)

为改革社会弊端,内阁首辅张居正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在万历九年(1581)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又称“条编法”,其主要内容有: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则拿钱雇人应差。向百姓征收的役银也不再像过去按照户、丁来出,而是按照丁数和地亩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这就是所谓“摊丁入地”;田赋及其他土页方物一律征银;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以减少各种弊病。

“条鞭法”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大改革,由于“条鞭法”的实施,解放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人民开始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张居正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他也反对随意增加商税,侵犯商人利益。这些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发表于 2021-11-20 11:00
  • 阅读 ( 240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黜❤嘿
黜❤嘿

71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